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芷善治腹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笔者临床体会,白芷善治各种腹痛,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阑尾炎及妇人月经不调、盆腔炎等所致的腹痛,疗效确切。白芷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胃痛,多属脾胃虚寒,且病程较长,久病多瘀,而本品辛温,归阳明经,具有生肌长肉、去腐生新、温中化瘀之功。临床各种证型,都可加入白芷10~15g,症状缓解后,用单味白芷10g,加水500ml,煎20分钟,代茶饮,  相似文献   

2.
<正> 吴茱萸,其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经。能温中散塞、疏肝下气、降逆止呕,尤擅止痛。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所记载:“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医学启源》中亦云:“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本草纲目》中也记载:“吴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而寒邪外袭,或脏腑阳虚内寒,均可使气血瘀阻,经络不畅而致发疼痛。吴茱萸正是取其温中散寒、活血行气之功而达止痛之效。据临床所得,凡因寒邪所致的收引挛缩性疼痛如胃痛、腹痛、疝痛等,均可以吴茱萸除之。且因吴茱萸又具降逆止呕、疏肝下气之功效,故能引热下行,治疗肝阳上亢,邪犯厥阴型头痛头晕症。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阐述以吴茱萸汤为基本方治疗急性咽炎、眩晕、急性视神经炎、胃痛4则验案。这4则验案均符合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头痛、呕吐、眩晕等病机特点,治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选吴茱萸汤加减,疗效显著。目的是通过回顾临床验案,探讨吴茱萸汤的病机特点及适应症,扩大吴茱萸汤的应用,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笔者家传一方,治疗小儿脑积水,疗效颇佳。吴茱萸是方中药物之一,笔者初从医时,认为脑积水,利水乃是正治,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既无利水之功,又无通窍之能,且有毒,不当用治脑积水,故临证时去吴茱萸加车前子等利水药,疗效反不及原方,不知其故,家父告之,此方秘在吴茱萸,人皆知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而不知其有引痰下行之功,脑积水是顽痰聚于头,利水多则伤阴,少则无效,化痰虽  相似文献   

5.
戊已丸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己丸为疏肝理脾、清热和胃的有效名方,主治肝脾不和所致的胃痛、吞酸、腹痛以及泄泻等。现代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常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卓著。为探求其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该方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痛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痛宁治疗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再生黏膜厚度,溃疡瘢痕周围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胃痛宁组再生黏膜厚度,胃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 胃痛宁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高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可能是胃痛宁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吴茱萸的化学拆分组分与抗胃溃疡作用的关系,为阐明吴茱萸的性味及其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应激型胃溃疡实验、幽门结扎胃溃疡实验考察了吴茱萸水煎液及其性味拆分组分(吴茱萸内酯单体、生物碱1组分、生物碱2组分、醇沉组分、20%乙醇洗脱组分、95%乙醇洗脱组分和挥发油组分)的抗胃溃疡作用。结果: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醇沉组分均能降低应激型胃溃疡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化学拆分组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均能降低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化学拆分组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吴茱萸水煎液、挥发油组分、吴茱萸内酯组分能降低大鼠胃液胃蛋白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胃酸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碱2组分可降低胃酸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具有较明显抗胃溃疡作用,物质基础为挥发油、吴茱萸内酯、醇沉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几种温里药的温中止痛效果。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及甲醛致痛法考察四种温里药的镇痛作用,以脾胃虚寒泄泻模型考察其抗寒证腹泻作用,以新斯的明胃肠运动亢进模型考察其解痉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温里药的温中止痛作用。结果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不同程度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缩短甲醛致痛后小鼠舔右后足的时间;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明显降低脾胃虚寒腹泻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均能提高小鼠胃内残留量,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炭末推进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中止痛效果最好的是高良姜。结论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有不同程度的温中止痛作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清晖  黄雅慧 《陕西中医》1998,19(3):118-119
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机进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应以健脾益气温中为主法,佐以行气活血,并强调抗HP感染,用药时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医者治之,或主温中散寒,或宗收敛生肌,众说纷纭,各有特色。笔者针对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的明显改变,及随之而引起的溃疡病病证病机变化这一特点,学习运用中医专家  相似文献   

11.
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诊断与胃痛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6例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诊断与胃痛证型的观察表明,消化性溃疡与胃痛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以肝胃郁热型居多,其次为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多伴有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炎症程度的差异与胃痛证型有内在联系,为临床辨证与辨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滕杰  杨秀伟  陶海燕  刘海新 《中草药》2003,34(6):504-505
芸香科植物疏毛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是中药吴茱萸的主要基源生药之一 [1] ,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阴止泻之功能 ,用于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外治口疮 ,高血压等。吴茱萸富含挥发油 ,有关吴茱萸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已有报道 [2 ] ,但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迄今未见报道。在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系统性研究里 ,我们曾首先对疏毛吴茱萸果实和其复方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 [3 ,4] 。本文报道疏毛吴茱萸果实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3.
分五型辨治消化性溃疡。即: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和胃兼须理气;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散寒为主;肝胃郁热型,治以清热解郁为主;痰饮型,治以温中化饮;瘀痛型,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用药时注重病情不同程度及兼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汤(《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疏肝暖肾之效。笔者在临证实践时宗仲师之旨,用本方加味治疗多种内科杂证,疗效满意。现择3例报道如下:(一)虚寒胃痛董某,男,60岁。工人。1986年3月15日初诊。患胃痛8年,逢冬春加剧,中西药治疗不效,经某院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审视胃冯绵绵,痛连两胁,胸腹胀满,呃逆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3例,治疗组以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甲硝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消化性溃疡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症状、体征消退的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P<0.05).结论 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  相似文献   

16.
王捷虹认为,消化性溃疡是多种致病因素反复作用而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体质、饮食、情志,其中又以体质、饮食最为关键。脾胃虚寒是其发病的病机关键,治疗总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为要,擅用经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取其健脾益气、温中止痛的功效,重点突出益气健脾、培补中焦、治肝可安胃的理念,兼顾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同时重视心理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歌诀】厥阴寒药吴茱萸,温中止痛疏肝气。止呕制酸治气逆,头痛吞酸湿热痢。【释义】吴茱萸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常用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其又能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用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因其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oth]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干燥近成熟的果实,有温中散寒,舒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胃痛,疝痛和痛经等.近代医学证明吴茱萸有镇痛安神抗菌降压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温里药"温中散寒"药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温中散寒是温里药的最重要的功效,本文结合者15年来对温里药“温里”药理研究之成果,阐述了干姜,肉桂,附子、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和吴茱萸8味温里药温中散寒的现代内涵:即抗溃疡,促进胆汁分分泌,调节肠运动和抗腹泻是它们的共同内涵,而抗炎作用是它们温中止泻的共同机理。  相似文献   

20.
吴萸性热,味辛而苦。其功能以温中止痛、泄肝降逆著称。临床主要用于寒邪内阻及肝气横逆所致的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等病证。作为主药,用量6~10g,水煎服。肝病善痛。肝气犯胃,胃痛反复发作,嗳气泛酸,舌苔白者,当重用吴萸,并与白芍拌炒,取其泄肝中有柔肝之功。此证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若肝气郁滞明显,痛引两胁,胸闷,当加疏肝药如香附、青皮。若肝郁化热,胃痛有烧灼感,急躁易怒,舌苔黄,用吴萸须配黄连、山栀、蒲公英。久痛必瘀。当胃痛如针刺、部位固定、舌紫暗时,用吴萸当配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久痛必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