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痹是妇人在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所患的痹证。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产褥期气血亏虚、复感外邪及瘀血阻络有关。在治疗上多从血痹、气血亏虚、祛邪化瘀论治。清代吴师机明确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外治法关于治疗痹病的论述较多,但在治疗产后痹方面理论欠系统化,治疗欠规范化。本文在此概述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中医外治疗法对产后痹的治疗,以期能够促进中医外治法理论系统化和治疗规范化的进展,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治疗产后痹的思路和方法。下面就产后痹的中医外治疗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病外治法 (下称“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 ,千百年来它以简、便、廉、验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据有关方面资料考证 ,中医外治法起源于远古 (《内经》时代 ) ,发展于中古 (汉、晋、唐、宋、元、明 ) ,成熟于明清。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其《理瀹骈文》(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内病外治法专著 )中明确指出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此语对中医内病外治之阐述可谓开宗明义 ,为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确立中医外治法的理、法、方、药时均沿用此理论 ,其…  相似文献   

3.
慢性支气管炎 (以下简称慢支 )是以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中医的“咳嗽”、“痰证”、“痰饮”及“喘证”等范畴。在社会日趋老龄化的今天 ,慢支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外治法本着“内病外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理 ,在慢支的防治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来祖国医药在运用外治法对本病进行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1 临床辨治1 1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简便易行、灵活有效 ,一直为不少医家所用。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原理 ,穴位敷贴疗…  相似文献   

4.
吴师机《理渝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换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下亦扶危救急层见叠出不穷。”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现就笔者临床应用本法于急诊方面的治疗概况举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炎多是由哺乳期妇女乳房部细菌感染,乳房挤压,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畅致疏泄障碍,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经络不通,气血郁滞,郁而化热成痈。属于中医“乳痈”范畴。《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络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乳痈的治疗中有独特疗效,现归纳近几年的外治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理瀹骈文》,是中国历史上首部论述中医外治法的专著,在中医外治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书中提出的“外治亦本于辨证”“膏统百病”等重要思想对月经病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理瀹骈文》中涉及月经病中医外治相关的条文,总结书中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方法的治则治法、贴敷应用等,并归纳其中医外治的学术思想,分析其学术特色,以期为现代月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很多医生根据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原理,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小儿支气管炎的中医外治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从中医学的起源来看,中药外治远早于内治,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熏浴法、灸熨等多种方法的记载。《黄帝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清代外治法专家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书中,也系统地介绍了外治法的历史、种类、理论根据等。中医词典对外治法的定义为:外治法,泛指非内服药物之外所用施术于体表,或以药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理瀹骈文》的思想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医外治法的著作,其中蕴藏许多中医外治思想和方法,如“外治须求其本即明阴阳,识脏腑”的治病求本思想,要“审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的辨证施治思想,“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的思想,三法应三部的“三焦分治法”等,对目前的外治法临床工作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齐潇丽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2017,36(1):69-70,73
吴尚先的《理瀹骈文》被尊为"外治之宗",重视外治之法,开后人无限法门,主张"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认为外治法和内治法均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所不同的仅是治疗手段。外治法亦需重视辨证论治,即辨明病性的阴阳,病位的表里,病势的虚实,病情的寒热及何脏何腑受病。提出"三焦分治"思想,但临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变通,上焦之证可以下治,下焦之证亦可以上治,中焦之证可以上下分治,或者治中焦而上下相应,更可以上中下三焦并治。推崇针药结合,擅用膏贴与针灸理论相结合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并独创了许多膏方。  相似文献   

11.
苗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医学诊治方法,特别重视外治。苗医的外治法,在认识上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道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苗医的外治疗法种类很多,熏洗类为外治法中的一大类,能代表苗族医药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医外治法萌始于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汉唐以来,至清代达到鼎盛。医者一直以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基本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为宗,充分的将外治法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禤国维教授认为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强须以中医整体思想为指导进行辨证施治应用外治法,内治外治同等重视,笔者归纳了禤教授阴阳辨证、经络辨证、病程辨证和局部辨证等几种外治辨证方法,总结了禤教授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等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经验.朱教授治疗痤疮强调中医整体观,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善用火针针刺、中药水面膜之"丹润"、中药抗痘香皂、含桉叶制剂等多种外治法治疗痤疮,并配合中药或西药口服治疗.临床强调辨证施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故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蒸熨法治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熨法是中医外科的重要治法,因其较繁杂,目前临床较少采用,以致其独特的疗效不被人们认识。笔者用治某些疑难杂症,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一、功效及治疗机理临床运用,蒸熨法的功效有活血消肿、解毒止痛、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疏通气血等。《理渝骈文》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蒸熨等外治法与内  相似文献   

16.
《理瀹骈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中医外治法的专著,该书以理、法、方、药俱全,治法简、便、效、廉等特点被人们称作“外治之宗”。书中提出的“外治亦本于辨证”“三焦分治”“拔截相得”“膏统百病”“针药并用”等思想对胃肠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就以上外治思想在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胃瘫、肠梗阻,化疗相关恶心呕吐、放射性肠炎及晚期患者腹水、癌痛控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胃肠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索和推广中医外治法在肿瘤并发症治疗的应用。方法总结、归纳常用中医外治肿瘤并发症的方法、原理及科研结果、临床效果。结果中医外治肿瘤并发症是一种效优、价廉的简便方法,弥补内治手段不足,不良作用少。结论中医外治法具有诸多优点和明确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加以研究提高的传统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学经典著作。该书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分别阐述了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对现代疾病的诊治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不仅如此,书中提及的外治法对现代肛肠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中医外治法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运用药物、物理方法、手术等,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外科名著《理瀹骈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相似文献   

19.
中医鼻内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鼻内给药治疗疾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几千年来,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给药方法,使之不仅用于治疗鼻科疾病,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全身性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医鼻内给药的作用机理,给药剂型和方法、临床应用等,以供临床研究时参考。一作用机理清代名医吴师机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根据鼻腔的生理特点,鼻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很早就有中药外治法治疗疾病的记载,如《礼记》中说“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头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沐浴即外治法来治疗,外治法和内治法治疗机制是一致的,只不过给药途径不同,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在所发现的92枚武威汉代医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