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建中  陈奎 《医药世界》2009,11(6):204-205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和ST段回落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意义。方法:ST段抬高AMI患者86例,均接受再灌注治疗,ECG监测T波、ST段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构(LVRM),临床观察住院时间、住院期间、0.5a内心功能及病死率;以ECG早期T波倒置和(或)ST段回落分组,对比分析两项指标单用与联用判断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单用ECG早期T波倒置或ST段回落指标对LVRM、心衰、病死率等判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项指标联用时敏感度、约登指数均明显提高。结论:联用ECG早期T波倒置和ST段回落两项指标较单用能提高对AMI预后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干预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ST段快速回落,酶峰前移已被证实为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的主要临床指标,但很少注意到T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2导联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回落的情况,探讨ST段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分析其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回落的程度,结果分成ST段回落组(ST段回落≥50%)及ST段无回落组(ST段回落<50%)。结果ST段回落主要发生在溶栓治疗120min内,其中发病至冠脉溶栓时间越早,ST段回落越快,预后越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间期对ST段的充分回落十分重要,ST段早期及充分回落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再灌注治疗能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减少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的恢复。本文就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发展进行综述,分析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12导联心电图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ST段回落状况,探讨ST段无回落的危险性。方法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ST段无回落19例(ST回落〈50%).ST段回落21例(ST回落〉50%),分析ST段无回落的影响因素和危险性。结果 ST段无回落组再灌注时间和发病至CK-MB达峰时间长于ST段回落组,近期死亡率高于ST段回落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ST段回落十分重要,ST段无回落是早期死亡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ST段抬高的振幅是反映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与梗死范围及预后密切相关。但ST段抬高的形态对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意义尚不明确。AMI时ECG特异的墓碑型ST段抬高是AMI早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WIMALARATNA报道AMI后住院第一周有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为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首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治疗心肌梗死(AMI)的首要目标是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而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与发病到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即溶栓越早,溶栓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患者从溶栓的获益也越多,所以尽量缩短发病至入院和入院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而静脉溶栓治疗简便易行,目前是基层医院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即所有在症状发作后12h内就诊的有ST段抬高的患者,若无禁忌证均考虑溶栓,发病虽〉12h,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ST段抬高也考虑溶栓,而溶栓前的准备工作争分夺秒是保证AMI溶栓的快速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T波倒置和(或)ST段回落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意义.方法 ST段抬高AMI患者86例,均接受再灌注治疗;ECG监测T波、ST段变化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构(LVRM),临床观察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半年内心功能及病死率;以ECG早期T波倒置和(或)ST段回落分组,对比分析两项指标单用与联用判断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单用ECG早期T波倒置或ST段回落指标对LVRM、心衰、病死率等判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无明显差异(P<O.05),但两项指标联用时敏感度、约登指数均明显提高.结论 联用ECG早期T波倒置和ST段回落两项指标较单用能提高对AMI预后的预测,有助于临床干预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大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长期病死率,已经成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但是由于血管开通延迟或梗死范围过大,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首发98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短暂的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对患者近期预后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的关键是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实现早期再灌注。但是多数医院缺少实施介入治疗的相关设备和人员,只能通过转院行补救性介入治疗。补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对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1-7d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近年来此类研究甚少,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对一组急性STEMI患者行补救性PCI,并与静脉溶栓后药物常规治疗对照,随访观察6个月,以评估补救PCI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蒋桂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23-23,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特点。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的74例AMI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中再灌注率为59.5%。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WR)均发生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为34.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灌注组(P〈0.05);再灌注组无死亡患者,两组住院死亡率未灌注组高于再灌注组(P〈0.05)。再灌注后有37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一过性低血压在再灌注组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灌注组(P〈0.05),且与心功能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再灌注组44例中有42例患者胸痛迅速缓解,同时有6例患者在再灌注时胸痛突然加剧,但可迅速缓解。再灌注组44例患者中有8例ST段回落50%后又再次出现ST段抬高。结论:AMI溶栓治疗中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一过性胸痛加重,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幅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60例ST抬高型AMI早期患者溶栓治疗后2h内ST段抬高总和(∑STE)的下降幅度。结果∑STE回降≥50%的患者较∑STE回降〈50%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CK峰值低,左心功能及预后好。结论AMI早期溶栓后心电图ST段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心,再灌注情况及预测心功能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蔚珍  刘玲梅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34-834
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引起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AMI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恢复心肌再灌后,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能明显降低AMI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目前静脉溶栓疗法是恢复早期再灌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59-159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了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56例患者,对发病12h以内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以及心肌坏死标记物,判断2h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溶栓后2h血管再通38例(67.9%)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明显出血倾向或不良反应。尤其在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为有效的再灌注方法之一,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张云  黄文珠  许端敏  陈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1-2883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T波早期倒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按PCI术后1hST段回落程度分两组:ST段回落≥50%组(A组,n=52),ST段回落<50%组(B组,n=10);按术后24hT波是否倒置再分为两组:倒置组(C组,n=47),未倒置组(D组,n=15).观察A、B及C、D组6个月内左心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 A组、C组患者6个月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B组、D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后对ST段和T波的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险性极大的心血管急症,预后差、死亡率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肌再灌注治疗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药物溶栓治疗后ST段的梗阻血管开通与回落以及治疗后的近期预后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ST段回落情况,将其均分为无回落组(A组)、部分回落组(B组)、充分回落组(C组)三组,对所有患者采用药物溶栓进行治疗,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90 min末,随着ST段回落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开通情况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相较于治疗前,他们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达到TIMIⅡ级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组,他们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30 d随访过程中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他们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物溶栓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治疗后90 min末对心肌灌注以及心外膜血管开放情况进行预测时,ST段回落是其良好因子,ST段充分回落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心源性死亡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凶险疾病,尤其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因此,如何在STEMI早期及时有效地开通冠状动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紧急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可能会出现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而使心肌不能得到有效的再灌注,从而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目前的研究认为一些药物可以改善或逆转无再流现象,而使介入治疗更加有效,这些药物包括腺苷、钙通道阻滞剂、硝普钠、钾通道开放剂以及目前研究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Ⅲa受体拮抗剂和他汀等。本文对目前用于无再流治疗的一些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抬高ST段的早期恢复对患者心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及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形式的再灌注治疗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测量并比较再灌注前与再灌注后2h;未进行再灌注治疗者测量发病当时及发病12h心电图(ECG)各相关导联抬高ST振幅段抬高总和(ΣSTE)的下降幅度,将ΣSTE明显下降≥50%者分为组,下降<50%者分为组。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并比较ΣSTE下降幅度及不同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对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在发病4周后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组(P<0.05);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发病30d内死亡)的发生率较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后早期抬高ST段下降幅度能较准确了解心肌细胞灌注情况,可作为心脏收缩功能预后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间接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