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1):1052-1056
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可作为一种病名(K74.001),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等ECM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肝纤维化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9年(1.0~18.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3%。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武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5):374-375
1997年1月~1999年1月,笔者用复方丹参颗粒剂对49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观察,并以西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伯匕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将门诊叨例患者按就诊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29~65岁,平均(39.1±12.8)岁;病程3~21年,平均(8.2±4.3)年;HBsAg(+)者40例;原发病: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4例,脂肪肝9例。对照组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31~68岁,平均(36.9±15… 相似文献
3.
4.
5.
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刘成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11-12
1 概念认识 肝纤维化主要是一种病理概念,系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所导致的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几乎所有的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丙型)病毒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与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具有这一病理变化,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对肝纤维化的重要性认识较少,对其病理机制也多以为是由于肝实质细胞坏死、导致肝脏网状支架塌陷而形成,是一种被动与不可逆的病理过程。至70年代以Popper教授为代表的医学科学家不仅基本阐明了肝纤维化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发现肝纤维化是一种结缔组织的主动性增生过程。但是对这些增生结缔组织的细胞来源与代谢特点,则知之尚少。 相似文献
6.
1999年6~9月,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心得安治疗肝炎肝硬化30例,以观察其降低门脉高压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本人以消胀饮结合西医治疗,收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 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 ,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 )组 34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 )组 33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 (Dsv)、门静脉血流速度 (Spv)、脾静脉血流速度 (Ssv)、门静脉血流量 (Qpv)、脾静脉血流量 (Qsv) ,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 (HA)、III型前胶原肽 (PCIII)、层粘蛋白 (LN)各 1次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B组Dpv、Dsv缩小 ,Spv、Ssv加速 ,Qpv、Qsv减少 ,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且HA、PCIII、LN有明显改善 ,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黄芪、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月十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传统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均治疗前有所下降,而ALB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肝纤维化的发展与慢性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笔者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4 4例均为 1999~ 2 0 0 3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采用传统保肝、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组方治疗,疗程三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48例、无效10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45例、25例,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持续性地损伤,使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弥漫性过多沉积的过程,是多数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途径.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进入肝硬化.因此,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防治肝硬化具有重要意义.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活化受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活化过程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是抗纤维化治疗的重要靶标,因此对关键性细胞因子的来源、作用方式、信号传导途径干预已成为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丙肝纤维化是指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进行过程中,肝细胞发生持续、反复的坏死或炎症刺激,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大量纤维增生伴纤维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细胞外基质在肝内大量沉积。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慢性 相似文献
16.
抗病毒西药具有病因治疗优势,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优势,中西药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乙肝肝纤维化逆转率。从中西药物联用疗效提高的关键机制和其治疗应答的目标人群特征出发,围绕肝脏区域免疫微环境在肝病中的作用,提出"调节肝脏免疫微环境、恢复自然杀伤细胞对活化肝星形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是中药扶正化瘀方联合西药恩替卡韦有效逆转乙肝高度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的科学假说。首先,采用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乙肝肝硬化临床生物样本,基于疗效分层与回归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人群主要生物学与中医证候特征,并通过组内、组间比较分析阐明该治疗方案的主要作用机制;其次,复制乙肝背景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体内给药,检测肝内细胞表型功能及相互关系,探讨中西药联用对肝脏免疫病理调控机制;最后,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分离培养人肝脏细胞,阐明中药影响活化肝星形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负调控等细胞联系的作用特点,从而验证以上科学假说,最终发现有效方案目标人群特征,阐明其主要治疗机制与中药作用特点,促进中西医结合肝病的精准医疗与基础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鳖甲复方中药针剂对Con A(concanavalin A)在Balb/c雄性小鼠中诱导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onA诱导肝纤维化,造模期间及造模成功后均用复方中药针剂干预药剂组,比较组间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学方面的差异,以探讨针剂对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复方针剂以3.3ml/kg和6.6ml/kg的剂量皮下注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P〈0.05)、球蛋白(G)(P〈0.01),升高A/G(P〈0.01),透明质酸(HA)则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复方针剂能缓解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并可加快降解增生的纤维组织。结论鳖甲复方针剂对ConA在Balb/c雄性小鼠中诱导肝纤维化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过程中伴随的一种病理状态,为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之前的可逆阶段.因此,对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及中医病机的研究是解决肝纤维化问题的必经之路,同样也是诊治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和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指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表现为肝内弥散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变化,其细胞病理学基础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并产生胶原.现代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抑肝纤及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抑肝纤及拆方对肝纤锥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1,PAI-1表达的影响.结果 各组动物治疗后,肝组织TGF-β1,PAI-1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抑肝纤全方组较其他用药细下降明显.结论 中药复方抑肝纤及拆方可有效防治大鼠肝纤维化,尤以抑肝纤全方作用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组织TGF-β1,PAI-1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