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蒙蒙  马红学 《新中医》2021,53(17):215-217
唐旭东教授继承并发展董建华院士通降理论,于临床工作中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病程等,以通降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取得良好疗效。唐教授认为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以"通降"为治疗之基本大法;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活血化瘀之法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活血法及化瘀法在理论上有不同的概念和涵义,在病变程度上亦有轻重差异,前者较轻浅,后者较深重。活血化瘀法是针对血瘀病证不同阶段的治疗法则。“活血”以荡涤流通血运为目的,“化瘀”以消磨祛瘀散结为目的,前者用于“瘀未成之前,后者用于瘀已成之后”。本文从活血法及化瘀法的含义、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治疗妊娠合并宫腔积血这一临床棘手病症时,罗颂平教授灵活应用补肾安胎联合和血化瘀法,治病与安胎并举,疗效卓著。将罗颂平教授治疗妊娠合并宫腔积血的经验做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高尚璞 《新中医》2001,33(10):10-11
唐汉钧教授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主张正本清源以治疗中医外科血瘀证。外伤染毒之蛇头疔,治以解毒化瘀并举;气滞血瘀之乳癖,则理气与散瘀兼顾;乳腺癌术后水肿,多以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当补气化瘀;对于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之眼病,则治以潜阳降逆、化瘀导下。  相似文献   

5.
高尚璞 《新中医》2001,33(10):10-11
唐汉钧教授以辩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主张正本清源以治疗中医外科血瘀证。外伤染毒之蛇头疗,治以解毒化瘀并举;气滞血瘀之乳癖,则理气与散瘀兼顾;乳腺癌术后水肿,多以气虚为本、血瘀湿阻为标,治当补气化瘀;对于肝阳上亢、血随气逆之眼病,则治以潜阳降逆、化瘀导下。  相似文献   

6.
刘冬立教授认为老年心脑血管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包括:脏腑机能衰退、多脏受损;阴阳并虚;病理产物壅盛:痰饮、瘀血、水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为气滞血瘀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最为常见的原因和根本病机,"肝"、"气"、"痰"、"瘀"在心脑血管病中所起重要的作用,设立了行气活血化瘀法为治疗心脑血管病及老年病的基本法则,中风病应分期治疗,并研制了偏瘫复康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取得了良好疗效。临床治疗中应兼顾心、脑,即心脑同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吕雄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吕师医案,对吕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梳理。结果:吕师首提"类病同治"概念,创"浊毒瘀滞"理论,重视祛湿与化瘀同用,以期取得"湿化则瘀消,血活则湿化"之功,并且结合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及岭南多湿的气候特点,以祛湿化瘀为要法。结论:吕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独具匠心,疗效显著,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8.
单兆伟教授是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曾先后师从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孟河医派传人张泽生教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证经验极其丰富,尤擅脾胃病的诊治。现将其运用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卢苏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以肾虚血瘀为病机,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虚则气血运化无力,血少不畅、脉道滞涩而成瘀血,瘀血不行,不通则痛;瘀血凝滞,血不归经,乖戾之血妄行,又可致月经量多。在治疗过程中卢苏教授以调周法为主,并在病程中贯穿益肾化瘀之法,主要运用莪术、鬼箭羽、石打穿等化瘀消癥之药,同时注重固护胃气,使药性骏猛而不伤胃。但临床上常出现兼夹之症,须准确辨证。另可联合外治法,内外合治。  相似文献   

10.
王永炎院士认为,活血、化瘀、通络法虽同治血瘀证,但作用层次不尽相同,活血、化瘀、通络是针对3种血液瘀滞状态而采取的三步法。临床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各种脑病时,常根据瘀滞状态之轻重,病变病位之浅深,采取不同层次的祛瘀治法。血气不和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宜调气活血;血聚成瘀者,病程相对较长、病情较重,宜活血化瘀;血瘀络脉者,病程更久、病情缠绵反复,宜化瘀通络。用药层层深入,疗程逐渐延长,使药达病所,瘀疾可除。  相似文献   

11.
廖彩森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廖老口传面授,得益匪浅。兹就妇科临床经验述之于下: 1 活血化瘀法治疗痛经导师认为,痛经多因于瘀。月经以畅利为顺,如瘀血阻滞胞脉,经血不能畅下,故不通则痛。但血与气是相辅而行,血为气之母,血瘀则气滞,所以血瘀必兼气滞,故化瘀方中必兼行气,瘀消气行,其痛自止。如胡某某,女,27岁,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张良英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名中医陈林兴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的规律,阐述活血化瘀调月经、化瘀止痛解痛经、化瘀止血治崩漏、消瘢杀胚矫异位、破血逐瘀消瘢瘕、化瘀通络畅卵管和活血止痛松粘连的辨证要点、常用方剂与辨证加减,解析活血化瘀在调经、止痛、止血、杀胚、消瘢、通管和松解粘连等方面的神奇疗效...  相似文献   

13.
谢兆丰教授系江苏省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验俱丰。谢师以数十年肝病临床经验立肝病化瘀十法,即解毒化瘀法、祛湿化瘀法、行气化瘀法、消痰化瘀法、逐水化瘀法、软坚化瘀法、益气化瘀法、养血化瘀法、柔肝化瘀法、温阳化瘀法,强调活血化瘀应贯穿于肝病治疗始末。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十法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伤寒杂病论》活血瘀十法:泄热逐瘀,破血逐瘀、消症化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利水活血、逐水活血、燥湿消瘀,润燥消瘀,补虚化瘀。  相似文献   

15.
李果烈教授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病位在肾与脾。李果烈教授提出"摄精"的概念,即固摄精微,防治流失,即"防"也要"治",以益气滋阴,化瘀通络为根本治疗大法。其主张要标本兼顾,益气滋阴是治本,而化瘀通络为治标,通络治疗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李果烈教授重视中西医并举,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还强调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健一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03-904
周仲瑛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多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同时均有瘀热内蕴,血溢脉外,血失归藏.因此凉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周教授在遵从<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临床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7.
刘农虞  董勤 《江苏中医》1999,20(6):36-37
杨兆民教授是全国名中医,擅于针灸疗疾,所创移神定痛、理气通络、化瘀散结、养生血肌诸法以及辨证运用多种刺法治疗肩周炎,其效卓著,独具匠心,临床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何世东教授认为热邪贯穿于肾性血尿的整个病程,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虚热内生为本;瘀热互结为标。阴虚生内热,血不循道;瘀热蓄于膀胱,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出现血尿。因热、因虚亦均可致瘀,病情反复缠绵。何世东教授提出"清热活血凉血"的独到见解,创清热凉血活血方(生地20g,蒲黄15g,茅根30g,小蓟、仙鹤草各15g,血余炭6g),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特点,加减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晶  王健  兰天野  徐鹏  吕志国  张影  张冬梅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571-1574
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和脑髓的生理病理特征,探析任继学教授从伏邪脑髓论治出血性中风的学术经验.邪气隐匿于脑髓,久病化热、成痰、结瘀,遇其他诱因而导致出血性中风的发生或反复发作,因此,伏邪在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治疗上不仅要重视予伏邪以出路,更要兼顾脑髓的生理病理特点.急性期着重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豁痰开窍"为法,方以三化汤加减化裁;恢复期以"补肾生脑,益气化瘀"为法,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凉血化瘀治法,在东汉以前的中医文献中尚未发现有记载,至东汉·张仲景,始创"瘀热在里"的蓄血之说,提示后人,热壅亦可致瘀,发《内经》之未宣。其所提出的泄热凉血祛瘀法,为后世治瘀另辟一途,现就凉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综述如下。血液系统疾病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天津以本法治疗DIC 热盛血瘀型,主方为清瘟败毒饮合血府逐瘀汤,取得较好的疗效。还有人筛选了单昧凉血化瘀药物对本病进行治疗。如陈宗淦以丹参静脉点滴或静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