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曹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1-137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5 mm及10 mm不同层厚观察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200例。结果:5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95例,共发现病灶120个;10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腔隙性脑梗塞50例,发现病灶51个。结论:螺旋CT、5 mm以下层厚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加做延迟 2~ 5min的扫描。分析胸部病变改良式动态增强的CT诊断结果 ,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 ,以及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诊断的 12 5例病例 ,除 4例肺癌无法获得病检外 ,116例诊断正确 ,另 5例误诊。误诊主要在于病变自身特殊的病理结构所致 ,而与使用的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关系不大。结论 :胸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门区段支气管显示率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 ,以决定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是否适合用于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普查。方法  5 0名健康自愿者分成 2组 ,2 0例行胸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为 :12 0kV、17mAs、Pitch 1:7,8mm层厚。 3 0例行胸部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均为 :12 0kV、80mAs、Pitch 1:7,8mm层厚。比较 2种剂量的CT图像上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双肺段支气管总显示率 :低剂量扫描为 84% ,标准剂量为 86%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右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各叶段支气管总显示率分别为 :上叶 91%和 95 % ;中叶均为 88% ;下叶 91%和 93 %。右肺各段支气管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90 %和 92 %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左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的各叶段支气管显示率分别为 :上叶 97%和 98% ;舌叶 47%和 5 0 % ;下叶 91%和 95 %。左肺各段支气管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78%和 80 % ,两者无统计学差别 (Ρ >0 .0 5 )。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并不降低肺门区段支气管的显示率 ,它适合用于肺部普查 ,检出肺门区段支气管壁上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 位片诊断怀疑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经螺旋CT扫描后诊断为中心型肺癌的100例进行分析,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及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平片诊为中心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外,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的0.5厘米,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厘米,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再对病变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100例经Lightspeed 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中心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8%,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放射剂量评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检查的X线辐射剂量,为低剂量多层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剂量参数. 资料与方法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共54例.其中,低剂量扫描24例,扫描参数为:120 kV,20 mAs,准直器4×5 mm,重建层厚8 mm,床速30 mm/周,螺距为7,扫描时间0.5 s/周;常规剂量扫描30例,扫描参数为:120 kV,90 mAs,准直器4×5 mm,重建层厚8 mm,床速30 mm/周,螺距为7,扫描时间0.5 s/周.观察并计算两种扫描剂量的权重CT剂量指数(CTDIw),有效mAs,总mAs,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 结果肺部低剂量扫描的CTDIw为1.38 mGy,是常规剂量扫描(6.21 mGy)的22.2%;低剂量扫描的DLP为44 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189 mGy*cm(P<0.01);低剂量扫描的总mAs为459,是常规剂量扫描(1 308)的35.1%;低剂量扫描的X线最大有效辐射剂量为0.9 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的4.2 mSv(P<0.01). 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20 mAs)的有效辐射剂量为常规剂量扫描的21.4%,适用于高危人群普查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咯血、反复肺内感染、哮喘等。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68岁,病程2—30年,均做X线平片检查及CT扫描。CT机为日立公司RADIX2000型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2mm层厚、10mm间隔,靶扫描,FOV240mm,扫描范围,自肺尖扫描至隔顶。胸部平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磨玻璃密度肺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数目、边缘、内部结构与周边结构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经常规剂量(200mA)与层厚(5mm)螺旋CT扫描发现GGN患者56例同时行肺部低剂量(30mA)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重建2mm、1mm,并按结节直径5mm,5~10mm,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边缘、内部特征以及周边结构等。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GGN的数目、边缘、内部结构与周边结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mA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及层厚2mm可对GGN作出较好的判断,值得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CT诊断左肺动脉主干真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资料患者,女,48岁,体检胸片发现左肺门阴影增大,考虑占位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遂住院后行胸部CT检查(采用Philips16层螺旋CT,层厚5mm,连续扫描,0.5mm重建),增强并做VIP发现左肺动脉干及其大分支明显较对侧增粗,左肺动脉干直径约为3.6cm,大于右侧肺动脉干的2倍(图1),左肺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检查肺部小病灶,为发现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方法:对50例无症状的要求常规体检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80mA,层厚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层厚10mm,螺距为1。若发现小病灶从小病灶上缘,以3mm呈厚,3mm层距,扫到病灶下缘为止。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显示3mm以上的肺结节21例、纵膈淋巴结增大7例及冠状动脉钙化1例。结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10mm层厚的分段扫描,加上病灶位置薄层扫描,可以实现CT检查肺部小病灶,对肺癌的早发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高危吸烟人群进行早期肺癌的筛查,探讨降低扫描剂量对小结节病灶检出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937例无吸烟体检者胸片及CT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年龄40岁以上。吸烟每年超过40包以上的人群。低剂量CT扫描采用GE FxHispeed单排螺旋及西门子16排CT扫描机,图像由2位放射医师在工作站显示器上以电影显示方式观察。储存至影像储存传输系统(PASS)。2002年7月至2004年11月,1137例40岁以上每年吸烟超过20包的正常人,初次筛选检查采用低剂量的螺旋扫描方式,120KV,20-60mAs,层厚5—10mm,螺距为1—2,以2—5mm间隔重建成像,屏气一次完成全胸扫描,在发现肺部结节后再行局部低剂量薄层扫描。结果:低剂量CT共检出178例(18%)非钙化结节(其中恶性12例),胸片检出19例(2%),其中恶性8例(1%)均为Ⅰ病变。低剂量CT、检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17例(2%),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8例(1%)。胸片均未检出。胸片及CT对肺癌筛检的敏感度分别为43%、100%,特异度分别为89%、80%。在全部病例完成首次作为基础的全胸低剂量CT、扫描,近14发现存在1个或以上肺部结节。经薄层CT扫描及2年以上随访,39例42个病灶由于达到10mm以上及非钙化这2项指标,被认为潜在恶性。28个病灶分别被确认为胸膜疤痕、炎性渗出。其中22例24个病灶通过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19例20个病灶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3例为腺癌。错构瘤、小支气管粘液栓子和结核性肉芽肿,随访至今仅4例死亡。结论:初步筛查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明显提高了对肺内非钙化小结节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出,可检出早期肺癌。应用低剂量螺旋CT对无症状吸烟者的筛查能明显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过胸部正侧位片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倒,经多层螺旋CT扫描,随机抽出200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分析,诊断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结出诊断特点经验。方法:对经放射科正侧位胸部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病例。先由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查体,再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8层螺旋CT机,对胸部采用CT平扫描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营电压120KV、管电流60—200mA,层厚为5mm,每层扫描时间为0.8秒,重建层面厚度为1.25mm。进行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并启动肺小结节自动分析功能,进行分析归纳诊断。结论:我们对200例经lightspeed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周围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7.1%,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普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6名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低剂量肺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mA,层厚7.5mm,螺距1.35,床速27.5mm/圈。对15例小结节提高管电流至180mA重复扫描,进行对比。发现疑似或肯定的小结节就选择1.25mm层厚和1.25mm的间隔重建,再应用高级肺结节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小结节的容积、密度。结果:共检出各类肺部疾病265例,阳性率为21.97%。检出非钙化性肺小结节97例,检出率为8.04%。发现的小结节直径为3~30mm。在对15例两种剂量扫描的小结节测量体积时,尽管低剂量扫描的体积要大于正常剂量扫描的体积,但是,其差异无显著性(t=1.747,0.2>P>0.1)。有12例3~4mm钙化性小结节未重建前测得的的最高点密度CT值为-571~61HU,重建后为399~1880HU,有明显差异(t=12.95,P<0.001)。结论:低剂量螺旋CT以发现3mm以上的小结节为主要目的。其射线剂量低,明显减少了对人群的辐射危害,完全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普查以利于早期肺癌的筛选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和结合文献分析利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周围性肺癌病例36例,就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和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加以讨论。结果:本组36例,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采用120KV,20mA-60mA,5mm或10mm准值,螺距1-1.5,一次屏气完成扫描。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结节影或块影36例,占100%;空泡征或支气管空气征3例.占8.3%;毛刺征24例,占67%;分叶征30例,占83%;胸膜凹陷征5例,占13.8%;血管集柬征2例,占5.5%;钙化1例,占2.7%;空洞6例,占16.7%。本组36例,其中10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占27.8%。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内结节影的检出率有较高的敏感度,为了降低病人的放射剂量和对肺癌进行CT影像学诊断,应尽量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评价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直接侵犯纵隔的某些特殊CT征象的准确性,作者研究了90例作过胸廓切开术肺癌病人的14种共785个特殊纵隔结构的病理和CT表现。手推团注造影剂后静脉注射造影剂中,获得全胸部和上腹部连续CT扫描象,层厚1cm。在主肺动脉窗和隆突下间隙,均多获得两层3mm层厚扫描象。系用打印在硬盘上的肺窗和纵隔窗复习CT扫描象。研究14种特殊纵隔结构:①右肺动脉距起始处2cm以内。②右肺动脉距起始处2cm以上。③左肺动脉距起始处2cm以上。④左肺动脉距起始处2cm以内。⑤主  相似文献   

15.
作者共收集79例非急诊胸部CT检查的病例,女41例、男38例,平均年龄57岁。每例均扫描2次,第一次为5mm层厚平扫,从主动脉弓至右中叶支气管水平连续扫描;第二次为10mm层厚连续动态扫描,从肺尖直至通过肾上腺,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100~120ml(1.5~2.0ml/s,50ml,然后用0.8~1.0ml/s,延迟45s)。图像均为标准算法重建,分别用  相似文献   

16.
CT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靶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胸部平片或普通CT平扫发现肺内孤立结节的21例患者,病灶直径最小5mm,最大2.9Cm,平均2.1Cm。采用2mm层厚,2mm层距,骨重建法,以病灶为中心进行CT靶扫描。结果经病理与随访证实,周围型肺癌11例(CT报告10例,良性肿瘤1例),浸润性肺结核5例1例为周围型肺癌,球形肺炎3例(CT报告2例,其中1例误报为良性肺肿瘤)球形肺不张1例。结论CT靶扫描能提高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胸部外伤初查CT漏诊肋骨骨折的病例分析,探讨轴位像和容积再现(VR)图像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 搜集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初查CT漏诊的肋骨骨折30例(共39根),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扫描,层厚为5.0 mm或7.5 mm,由2位中级以上诊断医师对轴位像和VR图像采用双盲法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2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搜集112例胸部外伤的病例,全部病例均行X线摄片及32层螺旋CT扫描,并以1.25mm层厚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法(VR)图像后处理,观察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邻近组织、脏器的情况。结果在112例病例中,检查发现肋骨骨折9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胸骨骨折11例,胸椎棘突骨折3例,肩胛骨骨折16例。X线平片共发现肋骨骨折82例,胸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3例,肺挫伤21例,血气胸2例。结论 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对胸部外伤患者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判断胸部外伤骨折及邻近组织、脏器损伤,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胸壁炎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壁炎性病变主要包括胸壁结核、化脓性细菌及真菌感染[1],以前二者较多见,临床上以形成胸壁软组织内肿块为特征。笔者收集1994~2002年经临床及病理生化证实的胸壁炎性肿块10例报告如下,探讨本病的CT表现特点。1材料与方法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75岁,平均50.4岁。所有病例均因发现胸壁肿块而就诊,病程5d~5个月,其中5例经手术病理或生化检查确诊,5例经临床治疗观察证实。采用东芝300EZCT和XvisionEX螺旋CT装置,扫描层厚10mm,间距10mm。5例仅做平扫,5例平扫加增强扫描,CT复查1次者6例,复查2次者4例。2结果2.1临床表现胸壁无痛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隐蔽部位肺癌漏误诊的原因。方法 本组经手术病理证实隐蔽部位肺癌10例,常规摄胸部正位像,有6例加摄侧位像;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检查,平扫6例,平扫加增扫4例,在病灶或肺门区加5mm薄扫。结果 本组病例常规X线检查发现原发病灶1例,胸腔积液3例;CT扫描显示病灶并明确诊断9例,未显示病灶1例。结论(1)CT对隐蔽部位肺癌定位准确、并有助于其定性、定量分析。(2)高千伏摄影有助于减少隐蔽部位肺癌的漏诊。(3)常规摄胸部正侧位像并结合CT扫描是提高隐蔽部位肺癌诊断水平的关键,必要时应结合纤支镜检和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