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脑性瘫痪CT形态学改变与临床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 探讨儿童脑性瘫痪CT形态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 研究方法 儿童脑瘫患者100例,男66例,女34例。所有患者共分为5个年龄组,分别行颅脑CT检查。 结果 儿童脑瘫多发于6个月~3岁间。100例患儿中CT扫描异常者73例,异常率为73%。脑室周萎缩(PVL)为最常见的CT形态学改变,共23例。中间部异常18例,皮质或皮质下萎缩20例,其它改变 13例。CT扫描正常者(27例)症状大多较轻,较严重的PVL,脑皮质及皮质下缩萎、脑囊性变,临床上多有严重的运动障碍。 结论 CT形态学检查对儿童脑瘫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的头颅CT,MRI及SPECT改变与病因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29例脑瘫患儿行头颅CT、MRI及SPECT检查,并进行分析。本组脑瘫病因主要是宫内及出生时窒息、早产低体重儿、核黄疸三大因素。CT异常率79.3%,弥散性脑萎缩、脑软化灶等为主要的CT改变。MRI异常26例,异常率89%,以弥漫性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白质发育不良等为主要的MRI改变。SPECT异常27例,异常率93%,脑局部血流灌注减少为主要改变。认为CT和MRI及SPECT检查对脑瘫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的临床与CT表现:附5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1993年1月~1996年5月门诊及病房收治脑性瘫痪5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40例,女14倒。年龄:<6个月3例,~1岁21例,~2岁16例,~3岁7例,~5岁6例,>5岁1例。围产期因素:早产17例,窒息  相似文献   

4.
15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CT与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小儿童瘫患者CT及磁共振(MRI)形态学改变。研究方法:对150例脑瘫患儿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0例中,CT异常者97例占64.6%。弥漫性脑萎缩(42例)、脑软化灶(24例)、脑穿能畸形(9例)、性脑萎缩(7例)等是儿童脑瘫常见的CT形态学改变。CT检查正常者53例中,30例行MRI检查,异常25例,占83.3%。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14例)是主要的M  相似文献   

5.
455例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尚缺乏基于人群的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检查资料。为此,我们于1997年5月至6月在苏州等7个市进行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脑瘫病例的头颅CT影像研究。资料:江苏省7市现况调查诊断脑瘫患儿622例。将其中有头颅CT检查片的45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7例,女178例;早产儿107例,足月儿348例;列前三位的脑瘫类型依次为:痉挛型268例(58.9%);混合型71例(15.6%);共济失调型47例(10.3%)。方法:CT检查的技术要求:(1)从枕骨大孔下10mm到颅顶,每…  相似文献   

6.
77例脑性瘫痪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165例脑性瘫痪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165例脑性瘫换的临床进行了分析。男:女为2.3:1,农村占73.8%。病因依次为窒息、早产+低体重、核黄疸、新生儿期严重感染。各例均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合并智力低下149例,占90.3%。痉挛型最多见,占64.8%。81例进行检查,异常率为70.4%,以脑萎缩占首位。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总有效率达89.7%。年龄小,疗效好,但本组多数病例确定为脑瘫的时间。重点讨论了早期诊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5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CT与磁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及磁共振(MRI)形态学改变。 研究方法 对150例脑瘫患儿进行CT与MRI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0例中,CT异常者97例,占64.65%。弥漫性脑萎缩(42例)、脑软化灶(24例)、脑穿通畸形(9例)、局限性脑萎缩(7例)等是儿童脑瘫常见的CT形态学改变。CT检查正常者53例中,30例行MRI检查,异常25例,占83.3%。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14例)是主要的MRI形态学异常。 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学诊断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Hou M  Fan XW  Li YT  Yu R  Guo H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25-128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MR/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l临床与MR/表现。结果 早产与足月儿脑瘫类型构成显著不同,早产儿以痉挛性双瘫多见(占66.O%),而足月儿偏瘫和失调型高于早产儿。104例脑瘫患儿MR/异常率为84.7%,早产和足月儿组MHI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和失调型脑瘫MR/异常率分别为89.4%、100%、100%、54.5%和90.O%。31/42例痉挛性双瘫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而以早产儿双瘫更多见(90%);各类型脑瘫的MR/异常表现不同,双瘫以PVL为主,徐动型表现为基底节病变或.PVL失调型绝大部分存在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偏瘫型突出表现为单侧脑损伤。出生胎龄与MRI特点有关,早产儿组以PVL为特征,见于除失调型外的其他脑瘫类型;足月儿脑瘫MR/异常表现变化多且病变广泛。结论MR/有助于评价各型脑瘫的病理特点及其与出生胎龄的关系.对脑瘫病因的推测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的近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庆 《临床儿科杂志》1994,12(4):219-220
  相似文献   

12.
国外近年来对脑性瘫痪的病因、防治做了大量研究。认为产前因素比产时、产后因素重要,遗传有一定作用;新生儿重症监护与脑性瘫痪患病率明显相关。应用神经病学病检查法与婴儿发育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1岁以内的脑性瘫痪作出早期诊断。Bobaths疗法是目前最流行的疗法,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预防脑性瘫痪除医学措施外,必须采取相应的社会措施。本文介绍的是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病因、诊断与治疗等有关的国外资料。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系指从受孕至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疾病,据报道其脑电图异常率40%~90%不等。现将我院1985年9月~1995年4月252例脑性瘫痪患儿的脑电图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52例均来自不同高海拔地区(2260米以上)经神经内科确诊。男1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儿童的口咽部运动障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类口咽部运动模式是在婴幼儿期逐渐发育完善的,新生儿期是原始反射支配下的运动,婴儿早期呈整体运动,幼儿期才有分解的精确的口咽运动,这些变化对正常进食技能、高水平言语构音的形成必不可少。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导致口咽部运动障碍,进而出现言语和摄食困难,影响儿童的营养、体格发育以及语言发展。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除肢体运动障碍外,不少患  相似文献   

16.
吡拉西坦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是小儿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出现的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治疗较为困难[1];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44例患儿加吡拉西坦静脉滴注,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七城市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目的 了解江苏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国范围普查打下基础。方法 1997年5月 ̄6月调查苏州、吴县、吴江、昆山、太仓、锡山及江阴7个城市中0 ̄6岁小儿中脑性瘫痪患病情况。统一培训调查人员。1岁以内小儿全部进行体检,1 ̄6岁组小儿按筛查标准找出体检对象,进一步体检确诊。结果 7个城市中0 ̄6岁小儿共388192人,诊断为脑性瘫痪者622例,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60‰。脑性瘫痪患儿中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1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市近10年伤残儿鉴定中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1996-2005年10年中淮南市伤残儿鉴定中脑性瘫痪小儿的患病情况。结果10年中伤残儿鉴定总例数共1089例,脑瘫小儿152例,占总数的13.96%。其中痉挛型87例(57.24%),肌张力低下型20例(13.16%),共济失调型14例(9.21%),手足徐动型7例(4.61%),强直型6例(3.95%),痉挛合并手足徐动型18例(11.84%)。头颅CT检查134例,异常124例(92.54%)。智商测定:轻度智力低下58例(38.16%),重度智力低下42例(27.63%)。脑瘫高危因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高胆红素血症等。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窒息、早产、胆红素脑病是降低脑瘫发病的主要因素。普及脑瘫患儿各种康复干预治疗,已成为当前儿科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脑瘫)为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损伤儿是指出生前后或幼儿、少儿时期多种原因导致中枢神经发生障碍的小儿。表现为多种症状与多种症候群。笔者对2002~2006年来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64例脑瘫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将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儿童流涎症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