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仪治疗中枢性高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8例,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对照组7例,采用冰帽、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药物降温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8%,对照组有效率43%。结论:亚低温治疗仪降温较常规物理及药物降温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患者高热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在脑出血患者高热中的应用,为脑出血高热患者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自我院神经内科78例脑出血高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普通冰帽、冰袋结合酒精擦浴方法进行降温,观察并比较两组降温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仪用于脑出血高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降温及一般物理降温,值得推广应有.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仪在中暑高热病人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暑高热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由于病人体内有大量热量积蓄 ,体温升高对机体有广泛的损伤 ,高热持续时间愈长 ,对脑、肝、肾、心等器官的损伤愈重 ,脱险后后遗症的机会也愈大[1] 。因此 ,我科借鉴重度颅脑损伤用亚低温综合治疗成功的经验 ,将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中暑高热病人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10月收治中暑病人 16 7例 ,符合重度中暑病 82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大85岁 ,最小 18岁 ,平均为 5 1 5岁。病人体温均在 39 5℃以上 ,其中最高一例高达 4 2 5℃。病人均有颜面灼热…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0~2001年引进 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同时配合亚低温治疗仪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共3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男29例,女5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2.5岁,均有高血压病史1~15年不等,最高达220/110mmHg。34例均有头痛、呕吐、肢体偏瘫。入院时意识清楚21例,意识障碍13例。2 生命体征的监护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仪在手足口病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儿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儿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自2009年3月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对于顽固性高热采取了包括亚低温治疗仪在内的综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就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作一简单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严密观察3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加强亚低温脑保护及恢复脑功能护理。加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护理,给予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并尽早给予康复锻炼。结果存活23例,存活率76.6%,死亡7例。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减轻心脑负荷,更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同时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亚低温(32~35℃)治疗颅脑损伤的实践研究不断深入,其脑保护作用再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实践研究及临床应用已证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组织的病理损害,降低脑氧耗量, 相似文献
9.
1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创伤 ,它不单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 ,同时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将接踵而至 ,促使病情加重。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一直徘徊在 3 6.8%~ 64 .3 % [1 ] 。近几年来临床上开展了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 ,使病人体温降低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 ,脑损伤超过 7~ 8h实施亚低温治疗其低温保护作用明显减弱[2 ] 。因此 ,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对脑保护作用越明显 ,疗效越好。为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我科于 1999年 9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在常规… 相似文献
11.
王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95-196
目的报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亚低温治疗方法,从护理环节提出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2例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用降温毯辅以药物实施脑复苏的护理。结果22例患者用亚低温治疗将体温降至33℃左右时,这些患者无癫痫发作,而且未用抗痫药物,在病情过渡期及以后也未再发生惊厥或癫痫。结论加强对亚低温治疗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重要作用及机理,总结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要点,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方法通过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使用冰毯降温配合冬眠药物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本组病人存活42例,其中治愈32例,好转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9例,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5例。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通过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护理效果,并总结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此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可促其早期恢复神经功能,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重症脑卒中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3±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3.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有助于加强脑组织及脑细胞的保护,以此减轻对脑神经功能的损害,利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梁桂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110-110
颅脑损伤患者多病情危重,常可引起高热,致继发性脑细胞受损。我科从2008年9月—2011年9月对3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河南省华氏生产的YZK-I医用低温电子冰帽治疗仪持续头部降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魁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218-219
亚低温治疗是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低温状态以降低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特别是脑细胞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功能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冬眠低温疗法在高热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观察。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0例高热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降温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亚冬眠低温疗法,患者均给予相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体温控制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护理方案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高热发病率较高,且诱因复杂,临床上采用亚冬眠低温疗法降温效果显著,治疗时加强患者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常用于重型脑出血患者治疗。现将我院用HGT-200IV亚低温治疗仪对40例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08年8月~2010年7月在我院急诊内科住院的4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低温治疗颅脑外伤和脑缺血的基础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亚低温(30~3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降低脑能量代谢,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有害物质释放,减少脑细胞蛋白恢复;还能缩小梗死范围,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而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治疗护理.方法选择受伤后6小时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其中亚低湿组采用冰毯机和冬眠合剂,进行全身降温,设定肛温为33~35℃,时间5~7d,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压及临床预后.结果亚低温组死亡率明显下降,亚低温组病人体液免疫、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脑外伤病人有明显疗效,护理要点是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低温控制及监护,确保低温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