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庞春芬  李治 《河北医学》2010,16(5):606-60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通过心肌标记物测定排除非ST抬高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低分于肝素、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根据病情再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每天75mg,1次/d,口服,共四周。观察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胸痛,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5),四周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婉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48-148,150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1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内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功能,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林瑞芳  胡凤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41-174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组149例)和常规组147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连续观察4周。结果:治疗一周内,治疗组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陈业雄 《海南医学》2007,18(6):91-91,15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5倒,与阿司匹林64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12周期间,氯吡格雷组对改善临床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心肌梗塞(MI)发生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随访12(8.6±2.6)月中,发生UA、MI、心力衰竭及心脏性死亡等均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氯吡格雷可作治疗UA,预防其发展为MI和降低心脏性事件发生的二级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d,连续4周。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监测出、凝血指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与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X2=8.80,X2=8.31,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及对照组55例,两组均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4例(4.7%),对照组11例(20%),P〈0.05。认为应用氯吡格雷可以改善UAP症状,减少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X2=8.80,X2=8.31,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与对照组(79.31%)相比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端绘 《广西医学》2008,30(2):184-18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常规使用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硝酸甘油等;氯吡格雷组在常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75 mg,1次/d,持续4周。在入组前以及服药每周内门诊随访,共4周,询问病史,副作用以及行活动平板检查。结果102例患者全部完成随访。4周内,氯吡格雷组胸痛发作每周次数减少(4.2±0.5)次,而对照组减少(2.1±0.8)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消耗量氯吡格雷组平均减少(3.05±0.35)mg,而对照组平均减少(1.65±0.45)mg,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平板运动持续时间氯吡格雷组增加(63.6±2.3)s;而对照组增加(31.6±2.2)s,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可以使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安慰剂,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片,比较患者的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有效控制率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赵玉霞 《中原医刊》2007,34(6):80-8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次·d),连续14d。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有效率94%,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71%,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为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肠溶阿斯匹林、他汀类、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将符合UA入适标准患者62例,按就诊顺序双盲随机分为试验组(氯吡格雷组,N=32)和对照组(N=30),在均使用硝酸酯类、肠溶阿斯匹林、他汀类,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负荷量0.3,继以75mg1次/d,疗程30d.结果: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脏事件(MACE,包括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3%比20.2%,P<0.05),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和缺血导联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心功能(射血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在UA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程度,减少心电图缺血导联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易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53-5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2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00mg,一日1次;治疗组服用氯吡格雷,首剂口服负荷量300mg,之后改为75mg,一日1次。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3例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即刻300mg,随后75 mg,每天1次;对照组52例单用阿司匹林,持续治疗均9~1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实验组12%、对照组18%.实验组发生出血的患者占6%略多于对照组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吸氧、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氯吡格雷75mg,早晨1次顿服,连续用药4周;对照组仅用一般疗法。观察用药前后24h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监测TC及TG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总时间、缺血最长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及TG、TC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过程中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剂300 mg,次日改为75 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P0.005)、改善临床症状(P0.01)及心电图变化方面(P0.002)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对照组用普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5%,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