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个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表,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调查,统计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表评分。结果两组出院时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表单号、双号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院时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表单号、双号评分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SRD)对哮喘患者72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明显,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CD4 、CD4 /CD8 、EO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干预组均比非干预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多属于过敏体质,由病毒感染和接触过敏原导致,发病时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发生气流受阻,导致喘息、气急等躯体症状[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生命的重要疾病[2]。疾病的长期频繁反复发作,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3],本研究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有效地控制患者哮喘发作,降低发病次数,控制疾病,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濮阳惠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与心理焦虑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健康状态、社会及家庭功能、情绪及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心理状况和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结构式心理护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特质应对量表(TCSQ)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应对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SAS评分、SDS评分、应对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周后SAS评分、SDS评分、应对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构式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每日2次吸入;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SCL-90分值、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用VS229肺功能仪测定FVC(用力肺活量)、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和峰流速(PEF)的变化. 结果 SAS和SDS分析结果 显示,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分值明显改善(P<0.05);SCL-90分值中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哮喘症状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FEV1预计值%、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及肺功能,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在产后焦虑和抑郁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接收的50例产后抑郁患者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护理经验回顾性总结。分析产后抑郁发病原因(生物学、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总结发病症状、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针对性分析,50例抑郁患者经过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已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症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优质心理护理措施在初产妇产后焦虑和抑郁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起到提高疗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心理状况、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综合医院呼吸病科病房和门诊应用汉密尔顿量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自评和辅助询问评估心理特征。方法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应用汉密尔顿量表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由病区工作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助问答方法进行。按量表评分评级初步筛选健康、焦虑和抑郁病人。拟入选本研究300例,其中心理组200例。结果有效病例169例,伴抑郁阳性组159例,焦虑阳性组86例,哮喘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的人高达94.7%。结论抑郁作为哮喘的一个主要伴发病症,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哮喘治疗不应以改善症状作为最终目标,要根据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更加有利于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8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其焦虑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采用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影响、呼吸道症状、活动受限评分及SGRQ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贾生  王桓辉  陈楦 《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值,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FEV1和PEF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80例,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有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心理,临床中给予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以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干预组(观察组)及常规心理干预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临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可见,观察组无论是抑郁、焦虑总分,还是各因子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张金凤 《吉林医学》2012,33(7):1424-142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儿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抑郁正常的39例,轻度抑郁的24例,中度抑郁的4例,重度抑郁的1例;焦虑正常的55例,轻度焦虑的10例,中度焦虑的2例,重度焦虑的1例。结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改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老年脑梗塞患者94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分别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支气管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探索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将12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高于常模,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常模;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的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而社会支持量表分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促进支气管哮喘的康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常明凤 《当代医学》2011,17(35):117-1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8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 卑心理的变化.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躯体症状及自卑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效果,总计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50例,根据其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护理,50例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明显缓解,HAMD与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消除其不良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程度,使其保持健康、愉悦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