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迅速止血方法很多,我们就以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砖口服治疗24例,现将止血效果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2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者,男20例,女4例,年龄26岁一40岁15例,41岁一50岁6例,50岁一55岁3例(其中肝病患者4例,溃疡病史者12例,酗酒者6例,口服复方阿斯匹林者2例)。本组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2.
我院2011年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穿刺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且均为单纯血肿,出血量为50ml。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1~82岁,中位年龄55.2岁;基底节部位出血18例,混合型出血39例,小脑出血3例,且有22例血肿破入脑室;发病至手术时间为3~24h。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血压高于24/13.3kPa者予以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王伟  梁辉 《临床医药实践》2009,(6Z):1785-1786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89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26例,年龄21~73岁,平均48.5岁。临床表现为单纯呕血者18例,单纯黑便者49例,呕血、黑便者22例。所有病例均在出血后24~48h内行急诊胃镜诊治。急诊胃镜综合应用注射治疗、热凝治疗及金属钛夹止血方法。结果:70例接受止血患者中,66例止血成功,术后呕血停止,黑便渐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未复发,止血成功率94.3%。4例恶性溃疡48h内再出血,均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结论:非静脉曲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胃镜,综合应用注射治疗、热凝治疗及金属钛夹止血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费用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8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姣松 《贵州医药》2007,31(9):860-861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由于病情凶险,常伴有休克,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院于1995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15~80岁,平均52.2岁。其中呕血为主53例,便血为主33例,两者兼有71例。出血量估计600~2500ml,血红蛋白35~85g/L。收缩压降至12.0kPa以下36例,入院时血压测不到12例。既往有溃疡病史31例,肝病史10例,服用激素或止痛药导致出血6例,有呕血或黑便史10例。1.2出血原因消化性溃疡4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0例,十二…  相似文献   

5.
张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105-106
目的探讨时间对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治、止血及对明确和控制病情的意义。方法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5例于就诊24h内进行急诊内镜诊治,17例于24~48h内进行内镜下诊治,14例于就诊48h后进行内镜诊治。结果本组资料显示,24h内行内镜诊治者有15例,成功止血14例(93.3%),而17例患者在24~48h内进行诊治,成功止血有15例(88.23%),14例于就诊48h后进行内镜诊治,成功止血有11例(78.6%)三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改善一般情况血压稳定后,尽快行急诊内镜检查治疗,可快速明确病因并快速控制病情,治疗时间越早,成功止血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1999~2001年我科应用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治疗对象 本组病例均因呕血或/和黑便,经胃镜确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12~78岁,平均36岁,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12例,胃溃疡出血7例,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2例。 1.2 出血程度 大量出血(>1000ml/24h)12例,中量出血(500~1000ml/24h)9例,少量出血(<500ml/24h)4例。 1.3 治疗方法 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同时,对出血病人常规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 1 997年 8月至 1 998年 1 1月临床科收治的9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经常规给予吸氧制酸 ,保护胃粘膜、止血、支持等内科对症治疗 2 4小时内无效 ,患者仍有恶心、呕血、解暗红色样稀便 ,心率 1 1 0次 /min以上 ,血压持续不稳定者 ,应用急诊胃镜下药物注射加出血病灶喷洒孟氏液或直接口服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 92例 (藏族 54例 ,汉族38例 ) ,男 75例 ,女 1 7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39岁。2 4小时出血量小于 50 0ml者 2 3例 ,50 0ml~ 1 0 0 0ml者4 9例 ,大于 1 0 0 0…  相似文献   

8.
本科近十年收治小儿上消化道出血38例,其中因鼻衄吞血引起呕血、黑便而误诊者1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7例;年龄5岁以下3例,6~10岁6例,11~14岁4例。发病1天入院7例,2~5天4例,5天以上2例,最长9天。13例中呕血7例,黑便(柏油样便)3例,两者兼有3例。出血量200ml 以内2例,200~300ml 5例,300ml 以上6例,最多达1000ml左右。病程中伴前鼻孔流血者5例,既往有鼻衄史者6例,上腹不适8例(呕血前)。病情稳定后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5例,除1例见慢性胃炎征象外均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9.
毛晓初 《河北医药》1998,20(5):311-311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48小时内做内镜检查,不仅可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还可进行局部止血治疗。本院采用5%鱼肝油酸钠和2%利多卡因合用,局部注射止血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41±15岁(17~74岁)。出血原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胃溃疡5例,幽门管溃疡1例,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6例,胃息肉1例。出血量:本组病例均有黑粪,其中18例伴呕血,出血量<500ml 6例,500~1000ml 15例,>1000ml 10例。入院时外周血红蛋白63±16g/L(36~95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钠组(治疗组)40例,其中胃溃疡并出血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24例;雷尼替丁组(对照组)40例,其中胃溃疡并出血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22例。治疗组用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续5d;观察组用雷尼替丁5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6h,连续5d。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d内治疗组有31例出血停止,4~5d有8例出血停止,5d以上出血未停止者1例,止血总有效率97.5%;对照组3d内有26例出血停止,4~5d内有6例出血停止,5d以上出血未停止者8例,止血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起效快、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患女,42岁,以“呕血、黑便3h”之主诉入院,临床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查体:T36.8℃,P 90次/min,R 23次/min,BP 13.3/8.0kPa,神志清,贫血貌,腹水征(+).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大剂量脑垂体后叶素100~150单位加人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止血效果好,报道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0~62岁。其中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例,溃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食管出并消化道出血1例,总出血量600~4000ml。使用垂体后时素后,止血时间24~72小时,除1例食管癌患者有复发呕血、全身衰竭死亡外,余患者未再出血。二、使用方法脑垂体后叶素100~150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速度每分钟15滴以内,使进入血液中浓度每分钟0.1~0.5单位,血止后剂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0岁,有高血压病史5a余,间断性口服复方降压片治疗,血压不稳定,有时高达24/15kPa.近日来,患者感觉头痛、头晕加重,来本院就诊,测血压为26/16kPa,立即静脉推注速尿20mg,并口服开富特治疗7d,血压持续在20/14kPa,又加服长效心痛定治疗2d,血压下降,持续在16.5/10.5kPa,3d后患者因感面部、四肢发胀,再次就诊.  相似文献   

14.
奥美拉唑、凝血酶粉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凝血酶粉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凝血酶粉组22例,予凝血酶粉2000U,口服,1次/2~4h;奥美拉唑组24例,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2次/d;联合治疗组22例,将上述两种药物同时使用,三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d。结果凝血酶粉组24h内止血6例,止血率为27.2%;奥美拉唑组24h内止血10例,止血率为41.6%;联合治疗组24h内17例,止血率为77.3%,三组间止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凝血酶粉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管家祥  张朴生 《江苏医药》1994,20(8):442-443
我院1984年2月至1992年8月外科手术治疗贲门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32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5例。年龄22岁~68岁,其中50岁以上22例。出现呕血或黑便至入院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0天,24小时内入院者19例。临床上有上腹不适感4例,轻度吞咽困难5例。入院时血压<12/8kPa伴有休克者13例。Hb最低29g/L,最高112g/L,平均76.5g/L。既往有胃病史6例,血吸虫肝硬变史2例,呕血或黑便史4例,余者平素健康。术前作X线钡检查14例,2例无变化,12例诊断贲门癌(其中1例术中肉眼所见似癌,但病理…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1994至1999年对14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急诊内镜检查,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经内镜对出血灶进行局部止血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能承受急诊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42例,男98例,女44例,年龄18~76岁,其中以呕血为首发症状者51例,以黑便为首发症状者91例。出血后≤12h胃镜检查者38例,12~24h检查者61例,24~48h检查者43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运用中药止血散配合西药西米替丁注射液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病人2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病人均为1997-03~2000-11到我院就诊的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呕血、黑便症状。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其中,溃疡病出血21例(占55.3%),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13例(占39.5%),肝硬化出血4例(占5.2%),呕血兼黑便18例,单纯黑便20例,年龄18~72岁,平均42.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2 治疗方法治…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1岁。1990年3月6日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患者2年来经常腹痛,时有黑便和呕血。去年3月因大量呕血、黑便,收住他院行盲目性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症状没有改善。本次入院前2天,感上腹不适,隐隐作痛,突然呕吐鲜血、解黑便,他院怀疑胃切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住院治疗中因继续大出血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37.1℃,脉博113次,血压10.7/8kPa,血色素68g/L,白细胞7.9×10~9/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上消化道出血程度按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分为轻、中、重三级。76例中轻度7例,中度48例,重度21例,均用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1日1~2次。出血停止后改为口服洛赛克20mg,每日1次,不使用其他止血剂和抑酸剂。结果76例中24h止血者19例,占25%,48h止血者53例,占69.6%,72h止血者3例,占3.5%。3天后仍出血者仅1例,总有效率达94.6%。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奥美拉唑静脉注射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典型病例:例1:男,70岁.查体,患者深昏迷,四肢瘫痪,瞳孔呈针尖样大小,血压28.2/20kPa.CT 所见:桥脑右侧见有2ml 高密度出血灶,边界清晰,环池变窄,有明显占位效应.患者于检查后12h 死亡.例2:女,50岁.患者深昏迷状态,瘫痪反射性眼球运动消失.血压26.3/21kPa.CT 所见:桥脑右侧见点状高密度出血灶,边缘清晰,无占位效应.患者住院治疗50天出院.例3:男、68岁.患者深昏迷状态,瘫痪眼球固定正中,瞳孔呈针尖样大小.血压27/21kPa.CT 所见:延髓见2.5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