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兔经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眼前节表现及切口、滤过泡、滤过通道和玻璃体的组织形态变化。方法 30只青紫蓝兔眼前房穿刺,注射0.3%的复方卡波姆溶液,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7 d行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分别于术后3 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在全麻下对手术组兔眼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动态观察前房、滤过泡、滤过道、前玻璃体。结果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在术后半个月内普遍滤过泡形态较好,滤过道通畅。术后1个月至术后3个月滤泡增殖趋势出现,滤过泡趋于平坦,部分滤过道模糊,1只眼出现玻璃体牵拉。术后6个月,滤过泡形态较前局限、壁增厚,滤过道较前狭窄,部分未见明显的滤过道。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的抗青光眼手术。术后远期滤过泡增殖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睫状体平坦部(后路切口)外滤过术对高眼压兔模型的降眼压效果以及对房水滤过的影响。方法将2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7只,任选一侧眼造模,1周后以高眼压兔眼为对照,采用前路小梁切除术、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后路Ⅰ组)、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联合硅胶引流条植入术(后路Ⅱ组),观察术后兔眼眼压、滤过泡情况并利用眼UBM生物超声探查活体眼球前房深度变化及切口滤过通道形态。结果 1.眼压:术后1周各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周,与高眼压组相比,前路组眼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Ⅰ组、后路Ⅱ组眼压值降低(P<0.05和P<0.01)。2.前房深度:术后1周后路2组中央前房深度均大于前路组。3.滤过泡:术后1~6周后路2组功能型滤过泡比率均大于前路组;滤过道:前路组术后1周滤过道通畅,4周滤过道趋于瘢痕化并关闭。后路Ⅰ组术后1周滤过道通畅,4周滤过道通畅变差,8周滤过口闭合。后路Ⅱ组术后1~4周滤过道通畅,8周滤过口仍部分通畅。结论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与小梁切除术相比,短期(1周内)降眼压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前者降低眼压的作用时间及滤过通道的维持时间更久,功能型滤过泡的比率更高,并且不会使前房变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与术后不用药组和正常兔眼的对照 ,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结膜下瘢痕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与术后不用药组相比 ,青光安颗粒剂组术后眼压控制较好 ,滤过泡形态维持较好 ,在术后 1周 ,2周和 3周 ,两组眼压、滤过泡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0 .0 1) ;青光安组兔眼手术区结膜下瘢痕面积和增殖的成纤维细胞明显少于术后不用药组 ;青光安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保存较好 ,而术后不用药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均有空泡样改变。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能明显控制慢性高眼压兔眼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 ,维持术后滤过泡的形态 ,减少术后结膜下瘢痕的形成 ,恢复慢性高眼压后兔眼视网膜各层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后路切口)外滤过术对高眼压兔眼相关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高眼压兔眼为对照,采用前路小梁切除术、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后路Ⅰ组)、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联合硅胶引流管植入(后路Ⅱ组),观察术后兔眼局部表现,利用眼B超及UBM探查活体眼球切口部位、滤过通道及眼内形态,并在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1.光镜观察:术后1周前路组与后路I、II组术区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与分布无明显差别。术后4周前路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增殖移行,滤过道趋于瘢痕化;后路Ⅰ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增殖移行,滤过道欠通畅;后路Ⅱ组巩膜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沿引流管眼内段增殖移行,滤过道较通畅。术后8周前路组切口周围结膜下致密结缔组织,滤过口完全闭合;后路Ⅰ组切口周围球结膜发生瘢痕包裹,滤过口不完全闭合;后路Ⅱ组切口周围球结膜组织包裹硅胶引流管,滤过口未闭合。2.UBM检查:后路I、II组术后滤过道维持时间长于前路组,后路Ⅰ组发现切口处少量玻璃体嵌顿。3.前路及后路各组均未发现浅前房、脉络膜及视网膜脱离。结论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的较大切口能有效延缓滤过道的纤维增生,硅胶引流管的植入有助于减轻滤过道纤维膜性阻塞,防止切口处发生玻璃体嵌顿;该术式对于高眼压兔眼组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引流途径的观察,探讨该手术降低眼压的机制。方法利用前房注入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的方法对兔眼卡波姆模型手术组(A组)、单纯手术组(B组)手术后及正常对照组(C组)兔眼进行荧光强度的观察。结果 FITC-BSA注射后2h,A组和B组的前部结膜和房水池有耀眼荧光,而C组该部分组织无荧光;FITC-BSA注射后6h,A、B组结膜和房水池部位仍有明亮荧光,其他各部位荧光均有不同程度减弱,C组在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可见明亮荧光;FITC-BSA注射后10h,A、B2组结膜和睫状体、A组后巩膜、C组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可见少量荧光。此时3组其他部位无荧光。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房水经3个途径回流:①房水经滤过口引流至结膜下,结膜血管将房水吸收;②房水经前房角,进入睫状体外侧和巩膜内侧之间的Fantana间隙,被海绵状组织所吸收;③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自脉络膜上腔、睫状体、前巩膜、后巩膜、脉络膜吸收。这是该手术降低眼压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05年至2014年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及术后临床观察满6年及以上的青光眼患者35例(35只眼),观察分析这些青光眼患者眼压、视力变化及手术安全性。结果通过为期6年的术后随访,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各类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为74.28%,总成功率为91.42%;30只眼视力稳定,3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视力下降;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对于各类型青光眼的治疗成功率较高,远期效果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7.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过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仍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13例13只眼,采用唐由之研究员设计发明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指标变化。结果 对接受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治疗的13例13只眼,经过最长9个月的观察随访,眼压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控制,视力稳定或提高,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表明,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在房水引流过强情况下对正常兔眼前房及其相关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5只(10眼)正常兔分为2组,每组各5眼,以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前路组),采用后路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的外滤过术式(后路组),均在切口较大、滤过通道完全开放、房水引流过强的情况下利用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与眼B超测量术后兔眼前房深度及相关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3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明显变浅且低于正常值范围,周边前房消失。后路组前房较正常范围加深,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15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深度略有加深,周边前房可见,但前房深度小于后路组(P<0.05);术后30天,前路组中央前房深度仍小于后路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M检查见前路组术后15天,滤过泡不明显,巩膜切口轻度粘连;术后30天,未见滤过泡,巩膜切口粘连,滤过道关闭;后路组术后15~30天,滤过泡局限、腔小,巩膜切口轻度粘连,滤过道狭窄但未完全关闭。B超二组兔眼内均未见玻璃体机化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切口(睫状体平坦部)外滤过术可以做较大切口,满足较大房水引流量的需要,同时延缓滤过通道发生瘢痕闭合,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翻转巩膜瓣下兔巩膜咬切术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减弱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方法:采用20只家兔随机择取一眼行翻转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定为实验组。另一眼行常规手术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术式是将常规手术的原位巩膜瓣改为远端巩膜瓣翻转遮盖巩膜咬切区。术后观察两组术眼的眼压、滤过泡形态及荧光素充盈的时间,每过一周随机取5只实验组术眼和对照组术眼行光、电镜检查,共观察4周。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无显著性差异。滤过泡功能与荧光素充盈时间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少出现滤过道瘢痕化,从而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解决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1958年作者开始的在睫状体平坦部切口作白内障针拔术的研究过程中,当一旦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时,即在该切口部位设计了消除该并发症的手术方法,今作者加以改进和创新,定名为“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结果 对难治性青光眼用本手术方法作了24只眼,23只眼的眼压得到较满意的控制。结论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可作为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是祖国医学的又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