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江苏省计算所共同协作于1982年4月至1983年6月在TRS—80和JRS—80微型计算机上研制的《张泽生教授脾胃病诊疗和教学应用软件》,并设计了中医描述语言,可以适应复杂的辨证和加减条件。并对整个脉案进行辨证和理、法、方、药的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分析。我们自1983年7月1日起开始在临床运用至1983年11月,共诊治脾胃病5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单小结。一、一般资料诊治500例脾胃病中,男性259例,女性241例,年龄:20岁以下14例,21—30岁128例,31—40岁135例,41—50岁91例,61岁以上41例。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是临床的常见病.也是具有中医治疗优势的一类疾病,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以经方治疗脾胃病。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在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于下。一、一般资料60例中,男50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5∶1。发病年龄19岁以下者7例(其中最小者14岁),20~30岁24例,31岁~40岁10例,41~50岁7例,51~60岁9例,61岁以上者3例(其中最大者70岁)。  相似文献   

4.
久泻多由急性腹泻日久不愈损伤脾胃之阳而致,用西药治疗多难以奏效,近年来笔者自拟健脾固肠散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最大76岁,其中15~20岁8例,21~30岁12例,31~40岁26例,41~50岁21例,51~60岁16例,60岁以上13例;病程最短2  相似文献   

5.
通腑清胆汤治疗急性胆胰病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胆胰病临床以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病证为常见。其病来势急骤、症情重笃。近几年来,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不断筛选有效药物,组成通腑清胆汤治疗急性胆胰病9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6例患者中,男37例,女59例,年龄21~30岁21例,31~40岁32例,41~50岁36例,51~60岁7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28例,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6.
郁证在临床甚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以中焦脾胃症状为突出表现者,朱雄雄教授认为其与一般单纯的脾胃病证不同,当属脾胃病郁证范畴。今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中相关内容,试论对脾胃病郁证的范畴、病因、病机演变和治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调理脾胃法辨治心痹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路志正教授对本病辨治经验,采用补脾健胃、芳化醒脾、化痰宣痹法治脾胃心痛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选于1997~1999年我院住院病人,所选病例既符合中医“脾胃心痛”诊断,又符合西医稳定型心绞痛中劳力性心绞痛的诊断,证属脾虚湿蕴,心脉痹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2,5岁;病程1~10年,平均6.3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3岁,平均61.8岁;病程1~9年,平均6.5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先停用其它抗…  相似文献   

8.
<正> 短临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也称复作性脑局部缺血发作(以下简称发作)。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言语、运动或感觉障碍为其特点。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有14~25%的病例演变成完全性中风,从而威胁病人的生命。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对3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1~50岁4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14例。全部病例均为脑动脉硬化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  相似文献   

9.
扶正培本法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们应用扶正培本法为主兼以祛邪,治疗了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侧面出发,谈谈对痹证的认识和体会。难免有片面之处,请同道们批评指正一、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扶正培本法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本组病例,男10例,女50例;年龄:10~20岁2例,21~30岁14例,30~40岁18例,41~50岁13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5例;病程:1年以下20  相似文献   

10.
论龚廷贤的脾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河北中医》2004,26(4):318-320
脾胃学说起源于《内经》,形成于李东垣,后世医家不断发挥,广泛用于临床。龚廷贤出身于世医之家,精岐黄家言,悬壶60余载,学验俱丰,以重视脾胃而闻名于医林。所不同的是,龚廷贤不仅在临证中突出脾胃,更是将重视脾胃的学术主张贯穿于养生康复、延年益寿。这在其所著《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脾胃气虚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脾胃气虚是单纯治脾胃疗效好,还是脾肾同治为优?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了健脾益气和健脾益肾的临床治疗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共49例。其中男37冽,女12例。年龄20-30岁5例,31-40岁16例,41-50岁13例,sl-ho岁14例,大于ed岁1例。病程一年以内者7例,l-5年者16例,6-10年者6例,11-20年者11例,大于20年者9例。(二)临床症模上腹部疼痛者41例,痞满者37例,嘈杂者18例,上腹部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风心病51例,疗效满意。兹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1例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15~30岁者15例,31~50岁者20例,51~60岁者11例,60岁以上者5例;病程1年以下者4例,2~3年者15例,4~5年者20例,6~10年者12例;职业干部2例,工人7例,农民40例,学生2例。本组51例均经西医检查确诊为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计71例,效果满意。由于上述两病的治疗基本相同,故做综合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71例中,男29例,女42例;11~20岁15例,21~30岁7例,31~40岁14例,41~50岁13例,51~60岁15例,61岁以上7例。病程5年以内25例,6~15年30例,16年以上16例。  相似文献   

14.
总结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其学术思想分为以下几部分:①临床辨证需分型,常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亏虚型、瘀阻胃络型、饮食停滞型,注重治病求本;②临床用药切合病机,治疗脾胃病不忘以和为主;③要畅通脾胃气机,临床以花类药物为首选;④要治愈脾胃病应注意自身的调养。杨少山主任中医师治疗脾胃病临床疗效显著,与上述系统的学术创见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眩晕是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之一。我辄以点刺放血治疗本病,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今将14年来临床资料完整的100例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40岁以下者5例,41~50岁者15例,51~60岁者31例,60岁以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78年以来运用益气活血之法治疗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收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其中20~30岁15例,31~40岁16例,41~50岁19例,51岁以上10例。病程2年以内20例,2年以上14例,3年以上12例,6年以上14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  相似文献   

17.
脾胃为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规律,或饥饱无常、或嗜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系统疾病频发.中医治疗脾胃病有独特优势,历代治疗脾胃病典籍方药颇丰.魏贻光老师生前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中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名老中医,其理论功底深厚,从医60余载,临床患者众多.笔者曾有幸侍诊数年,得以窥其一二,兹简要介绍其脾胃病...  相似文献   

18.
T棒针是根据针灸学理论,应用力学原理,借助木质原料制成“T”形器械,对机体损伤部位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几年来我们根据“内病外治”的理论,应用此法对原因不明心律失常30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统计结果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0例,多数为经医院检查心电虽有改变而未查出病因者,亦有自觉痛苦或因其他病来诊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1~70岁以上者4例,51~60岁6例,41~50岁18例,31~40岁6例,21以下~30岁6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在治疗用药上有其独特之处。我们结合中医经典文献及跟随导师临床门诊学习,并总结归纳脾胃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治疗脾胃病的中药药物特性及用药规律,在脾胃病治疗用药上注重秉承脾胃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同时结合病邪因素,从润降益胃、升提中气、祛风胜湿、温心通阳理气、温阳补肾等方面用药,提高了脾胃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