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常温对照组大鼠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常温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降低脑出血后AQP4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MMP-2/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9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0.01)。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MMP-2/9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MMP-2/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低温低压缺氧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4 8只健康成熟雄性Wistar大鼠 ,分别在 10℃和 2 0℃环境条件下 ,地面和模拟上升至 3.0km和 5 .0km高度停留 1h ,然后以 30m s速度降至地面 ,立即取大鼠脑组织制成匀浆测定 5 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 (DA)的含量 ;取大鼠血清检测钠 (Na )、钾 (K )和钙 (Ca2 )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 10℃环境5 .0km组的血清Na 、K 及脑组织匀浆中 5 HT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地面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脑组织匀浆NE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5 ) ;在 10、2 0℃环境中 3.0km组脑组织匀浆 5 HT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地面组(P <0 .0 5 )。结论 亚低温环境中 ,高空缺氧可引起血清Na 、脑组织 5 HT含量降低 ,NE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出血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血糖、乳酸(LA)等指标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单纯ICH组、ICH后高血糖组,最后一组又分为2g/kg注糖组和4g/kg注糖组。在相应时点监测血糖,各组大鼠于相应时点迅速处死并取脑,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以及乳酸的含量。结果:单纯ICH组术后血糖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高血糖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单纯ICH组(P<0.05),以高剂量注糖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可能存在应激性血糖升高,脑出血后高血糖使乳酸蓄积可能加重脑水肿,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分析其改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亚低温组,40只/组。脑出血组、亚低温组: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亚低温组建模成功后15 min给予亚低温(30~32 ℃)干预8 h后复温(37~38 ℃),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体温控制37~38 ℃。治疗2、4、7、14及21 d,采用Longa评分法、平衡木评分法、Berderson评分法评估大鼠动物行为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兔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 治疗2、4、7、14、21 d,脑 出血组、亚低温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脑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亚低温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评分低于脑出血组(P<0.05),脑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1),脑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高于脑出血组(P<0.05,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可能与拮抗脑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低温低压缺氧对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和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48只健康成熟雄性Wistar大鼠,分别在10℃和20℃环境条件下,地面和模拟上升至3.0km和5.0km高度停留lh,然后以30m/s速度降至地面,立即取大鼠脑组织制成匀浆测定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含量;取大鼠血清检测钠(Na^ )、钾(K^ )和钙(Ca^2 )含量的变化。结栗在10℃环境5.0km组的血清Na^ 、K^ 及脑组织匀浆中5-HT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地面组(P<0.05或P<0.01),但脑组织匀浆NE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10、20℃环境中3.0km组脑组织匀浆5-HT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地面组(P<0.05)。结论亚低温环境中,高空缺氧可引起血清Na^ 、脑组织5-HT含量降低,NE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脑红蛋白的表达。方法随机将5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脑出血组(25只)和假手术组(25只)。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2,12,24,48和72h5个时间点分别处死大鼠5只,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脑出血组术后2h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开始增高,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出血后脑内脑红蛋白表达上调,提示脑红蛋白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仓霞  肖文  徐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1676-1677,1684
目的 探讨寒冷刺激后。大鼠血浆及脑匀浆内皮素变化。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2h组和-20℃4h组3组,实验组大鼠置于-20℃冰箱中2和4h后,抽血,断头取脑,制成匀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脑匀浆内皮素含量,并与常温对照组比较。结果寒冷刺激后血浆内皮素明显增高。-20℃4h组较-20℃2h组明显增高(P〈0.01);-20℃组脑匀浆内皮素含量略有增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寒冷应激可引起血浆内皮素明显增高,与人体损害有关,但脑组织中内皮素并不增高。寒冷应激对脑损害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 :应用 Feeney法制成鼠脑损伤模型 ,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研究血浆内皮素及伤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迅速发生 ,创伤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伤侧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 .0 1 ) ,亚低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伤侧半球脑含水量均较创伤组明显降低 (P<0 .0 1 )。结论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血浆内皮素的产生和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亚低温的不同时程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假手术组 ,常温组 ,亚低温 1/ 2h组 ,亚低温 1h组 ,亚低温 3h组。每组各 6只 ,参照ZeaLonga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于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 ,断头取脑 ,行ICAM 1免疫组化染色。其中 ,亚低温组于缺血即刻行不同时程 (1/ 2h、1h、3h)的亚低温治疗。结果 常温组可见在缺血梗死灶周围区ICAM 1表达阳性的微血管数较多 ;随亚低温治疗时间的延长 ,其阳性微血管数减少。常温组与亚低温组以及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ICAM 1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亚低温治疗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的表达 ,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ERK介导的AQP4对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介导的水通道蛋白4(AQP4)的不同表达对早期脑水肿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PD98029组、截体溶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采用大鼠缓慢注射自体血出血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检测AQP4的表达,测定预先经尾静脉给予PD98059后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关键蛋白酶ERK1/2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PD98059对AQP4和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AQP4表达较低;在出血组AQP4表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含量增加;给予PD98059后AQP4的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同时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出血性损伤后AQP4表达上升,脑水肿明显,早期预先给予PD98059可抑制AQP4的表达,降低BBB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治疗组(Cur治疗组,n=40)、脑出血对照组(ICH对照组,n=40)和假手术组(n=40).每组分为手术前、术后6h、12h、24h、48h、72h、96h、120h等8个时点,每个时点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ICH模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结果:Cur治疗组术后12~120h各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CH对照组(P<.05).Cur治疗组术后24~96h各时点含水量均低于ICH对照组(<0.05).Cur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相应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呈负相关(r=-0.791,P<0.001).结论:Cur治疗能改善ICH大鼠神经功能,减轻脑水肿.Cur减轻ICH后脑损伤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有关.Cur对大鼠ICH后脑水肿及脑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对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GS)和4g/kg(4-GS)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h、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ATP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脑出血3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升高,ATP含量降低(P<0.05);与PCH组比较,2-GS组和4-GS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提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可能通过加重脑水肿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关性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及缺氧诱导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应用TUNEL法测凋亡细胞.结果: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72h达到高峰且维持到第7日,此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后3d内,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性增加,此后逐渐下降,脑出血EPO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及对照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降低,HIF-1α蛋白阳性率减少.结论: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中HIF-1α与细胞凋亡和脑水肿表达具有相关性.rhEPO能显著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HIF-1α表达,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脑出血模型组(ICH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预处理组(M2、M4、M8组),每组12只。采用Deinsberger等报道的两次注射法制作自体血脑出血模型。S组仅切开头皮,颅骨钻孔,不注射自体血。M2、48、-ICH组于建立脑出血模型前10min分别腹腔注射咪达唑仑2、4、8 mg.kg-1。观察咪达唑仑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结果与ICH组比较,M4组和M8组术后8、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或P<0.05),脑组织钙含量减少(P<0.01或P<0.05),出血灶周围组织水肿、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不同剂量咪达唑仑预处理组之间比较,M8-ICH组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钙均低于M2-ICH组(P<0.05)。结论 4、8 mg.kg-1咪达唑仑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出血性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尤以8 mg.kg-1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出血后凝血酶受体(PAR-1)、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方法:自体血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脑出血+亚低温组。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PAR-1、AIF在出血后24h、72h和7d三个时间点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PAR-1、AIF的表达均增加,72h达高峰。在每一时间点亚低温组PAR-1、AIF的表达均低于脑出血组。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出血后PAR-1、AIF的表达来发挥其脑保护作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增加,其变化与脑水肿的变化一致,说明PAR-1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实验性兔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GFAP和S 10 0的变化 ,探讨脑出血继发性损害的机制。方法 :家兔 36只 ,分A、B、C、D 4组 ,B、C、D 3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作脑出血模型 ,并分别于第 3d、7d、14d将兔处死。取出血周围脑组织作切片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GFAP和S 10 0的表达。结果 :A组 (对照组 )GFAP、S 10 0表达水平均较低 ,B、C、D组表达明显增高 (P <0 .0 5 ) ,且B、C、D 3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出血灶周围脑组织GFAP和S 10 0表达水平变化既是细胞组织损伤的表现 ,也是病变神经组织修复在分子水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成分C9的表达情况,探讨TNF-α、补体C9在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TNF-α、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TNF-α24h表达明显增加,72h达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TNF-α的表达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4,P〈0.05);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围组织C9、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及TNF-α表达明显增加;CVF干预后C9及TNF-α表达下降,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和1周将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于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IGF-1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IGF-1表达上调,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