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管双胎婴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IVF-ET)双胎儿围产期疾病和死亡发生率。方法:对9对IVF-ET双胎儿及42对自然受孕双胎儿进行分析。结果: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妊高征发生率为 66.6%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妇女(P<0.05)。IVF-ET双胎儿的胎龄平均为(33.71±1.13)周,低于自然受孕组(35.22±1.77)周(P<0.01)。IVF-ET双胎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发生率为38.9%,高于自然受孕组(5.9%)(P<0.01)。IVF-ET双胎儿窒息、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9%,50.0%,38.9%,而感染、RDS、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16.6%,11.1%,27.8%,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P<0.01;<0.05)。双胎输血综合征自然受孕双胎儿发生率为6%,试管组双胎儿无发生。IVF-ET双胎儿围产期死亡率(22.2%)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儿(2.3%)。结论:应加强IVF-ET术后孕妇及胎儿的监护,防止各种疾病发生,降低围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监测.结果 7325例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216例,低出生体重儿总发生率为2.95%(216/7325).其中常住人口2.39% (85/3559),流动人口3.48%(131/3766);男婴2.42%(94/3892),女婴3.55% (122/3433);双胎以上27.94% (57/204),单胎2.51% (179/7121);早产组50.20%(124/247),足月组1.33%(89/6716);婴儿母亲高中及以下学历3.01% (107/3552),高中以上学历2.89%(109/3773).结论 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受不同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中常住人口低于流动人口,女婴发生率略高于男婴,早产和多胎妊娠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和单胎,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要关注孕期保健,应尽可能避免多胎妊娠和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后存活儿的近期预后。方法 以sIUFD后存活儿52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胎龄匹配、不伴有sIUFD双胎妊娠分娩的双胎之一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2例sIUFD后存活儿中,早产儿42例(80.8%),合并脑损伤13例(25.0%),新生儿期死亡3例(5.8%)。sIUFD组的羊水异常(羊水粪染或血性羊水、羊水过多或过少)、脐带异常(脐带扭转或脐带绕颈)及胎盘异常(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出生窒息率、出生时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及出生时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sIUFD组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及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双胎妊娠发生sIUFD后会增加存活儿新生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sIUFD存活儿,应加强产前评估,并进行远期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同一时期内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简称ICP)母亲所娩婴儿及健康孕妇所娩婴儿各159例进行对照分析,发现ICP婴儿早产、低体重儿、羊水粪染及窒息儿患病率、难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001),而ICP组婴儿高胆红素患病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出生体重及体重回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检验=0.00046,P<0.05),在疾病中呼吸系统发病最多,占ICP组患病儿的91.1%.本资料说明ICP使新生儿群体体质水平下降,但对胆红素的代谢无异常,呼吸系统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3例无围产期合并症的低出生体重儿4~10岁时,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定智商(IQ)。智能发育落后者占23.3%,高于一般群体。早产小样儿组智能发育落后发生率显著高于足月小样儿及早产适于胎龄儿组,出生体重<2000g者,高于>2000g者;父母文化程度高者与父母文化程度低者有显著性差异;学龄儿童智能发育落后发生率高于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围产期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母婴间的垂直传播及对受染儿的远期影响等问题,我们以直接免疫荧光法、金标法对200例临产妇、25例新生儿(母亲CT抗原阳性),进行了CT抗原检测.结果如下兰州地区产妇中CT的感染率平均为12.5%,母婴间的垂直传播率为40%,产妇感染CT与胎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有相关性.CT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者中母婴垂直传播率高于正常足月儿;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受染新生儿今后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率高于未受感染儿;直接免疫荧光法、金标法,对CT抗原都是比较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手段.特别是金标法,更利于在临床中应用、推广围产期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期新生儿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同一时期内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1) (IntrahepaticChol estasisofPregnancy ,简称ICP)母亲所娩婴儿及健康孕妇所娩婴儿各 15 9例进行对照分析 ,发现ICP婴儿早产、低体重儿、羊水粪染及窒息儿患病率、难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0 1) ,而ICP组婴儿高胆红素患病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出生体重及体重回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T检验 =0 0 0 0 4 6 ,P <0 0 5 ) ,在疾病中呼吸系统发病最多 ,占ICP组患病儿的 91 1%。本资料说明ICP使新生儿群体体质水平下降 ,但对胆红素的代谢无异常 ,呼吸系统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发生率、母婴不良结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双胎发育不均衡、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中,纳入其中的双胎妊娠孕产妇2912例及新生儿5824例为研究对象。两个胎儿出生体重相差≥20%为双胎发育不均衡组;<20%为双胎发育均衡组。根据病历及随访登记,记录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双胎发育不均衡组与均衡组的围产结局,分析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912例双胎孕妇中,双胎发育不均衡发生率为3.54%(103/2912)。不均衡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均衡组,住院时间、小于胎龄儿比例及最低体重出现日龄均大于均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OR=1.853)、孕周≤35周(OR=2.368)、孕次≥2次(OR=2.941)、孕前体重指数≤25 kg/m^2(OR=2.457)、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3.624)、合并妊娠期高血压(OR=1.725)、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OR=2.529)、双胎异性(OR=1.603)是双胎发育不均衡的影响因素(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组的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死亡的发生比例均高于双胎发育均衡组(P<0.05)。双胎发育不均衡的103例中,MCMA、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ichorionic diamnionic,DCDA)3亚组间比较,产妇感染、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比例,3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MA组的上述指标发生比例均高于其他2个亚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发育不均衡增加孕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双胎发育不均衡与产妇年龄、孕周、孕次、孕前BMI、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MCMA双胎、双胎异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属高危儿,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部分低出生体重儿日后可出现智力与体格发育障碍。低出生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低,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人群。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儿高8倍[1],发达国家的低出生体重儿以早产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以宫内发育迟缓为主[2]。为了解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变化,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本人对本所2000年10月1日~2005年9月30日出生的251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所2000年10月1日~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0~2003年14年<2 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每两年为一组,对其发生率、围产期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围产期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由428.6‰降至98.2‰(P<0.001).胎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母亲妊高征和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的是畸形、宫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结论加强产前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其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