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的超声破坏微泡对犬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优化出影响心肌微环境的最佳辐照条件.方法 9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3只.静脉输入2 ml微泡造影剂,同时采用频率为1 MHz,强度不同的超声辐照(0.5 W/cm2、1.0 W/cm2、2.0 W/cm2)犬心肌组织,辐照时间为5 min.辐照完毕后即刻处死动物,取局部心肌组织.进行病理组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犬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0.5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水肿,无出血;1.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轻微出血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2.0 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心肌组织明显出血,炎症细胞一定程度浸润.结论 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造影剂能使犬心肌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效应;超声强度在1.0~2.0 W/cm2能在使心肌轻度损伤时引起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低频超声辐射微泡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微泡造影剂不同浓度、不同声学参数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受不同剂量,频率为300kHz的超声波辐照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在微泡浓度为5%时,0.25W/cm2×10s与0.5W/cm2×5s组细胞存活率未见明显改变,而0.5W/cm2×10s、0.5W/cm2×20s、0.5W/cm2×40s、1.0W/cm2×10s、2.0W/cm2×10s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辐照强度为0.5W/cm2、照射时间10s时,随着微泡浓度增加,超声对细胞的杀伤效应越强,与对照组相比,5%微泡浓度组P<0.05,其余各组P<0.01。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声学造影剂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杀伤程度与超声辐照时间、声强及微泡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微泡破坏技术不同辐照强度对兔心肌细胞及心肌组织的生物学效应,优化出影响兔心肌的最佳辐照条件。方法用不同强度0.5、0.75、1.0、1.5W/cm~2辐照心肌细胞与微泡的混合物,辐照时间30s,间隔10s,再辐照30s,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上述强度及时间辐照兔心肌组织,行HE染色。结果不同功率辐照后IVS、LVPW运动幅度及EF与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 W/cm~2和0.75 W/cm~2辐照后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1.0W/cm~2及1.5W/cm~2辐照后少量心肌细胞出现轻度及以上损伤表现。0.5W/cm~2辐照后心肌组织无水肿、出血;0.75W/cm~2出现轻微水肿,无出血;1.0W/cm~2及1.5W/cm~2辐照后心肌组织出现少量出血并炎细胞浸润。结论超声辐照强度在1.0W/cm~2以下时不会造成心肌细胞及组织损伤,1.0W/cm~2以上时能使兔心肌产生轻度损伤及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大鼠血脑屏障的辐照时长参数.方法 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超声组(B组)和超声微泡组,超声微泡组按辐照时间不同分为0.5min组(C1组)、1.0 min组(C2组)、1.5 min组(C3组)、3.0 min组(C4组);实验鼠经尾静脉注射自制微泡和伊文思蓝染料后,用频率为1 MHz,声强为4 W/cm2的低频聚焦超声以不同辐照时间辐照大鼠头部,采用组织学方法 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的开放情况.结果 超声微泡组辐照时间0.5 min(C1组)未见脑组织蓝染,辐照时间1.0 min组(C2组)、1.5 min组(C3组)、3.0min (C4组)组均可见蓝染;HE染色检测3.0 min组(C4组)见血细胞.结论 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在频率为1 MHz、声强4 W/cm2、辐照时间1.0~1.5 min参数下可以局部开放血脑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探究低频超声联合微泡抑制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最优参数组合。方法选定超声功率、超声频率、辐照时间、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为正交优化的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定4个水平,分别为超声频率:20 k Hz、80 k Hz、500 k Hz及800 k Hz;超声功率:100 m W/cm2、180 m W/cm2、270 m W/cm2及360 m W/cm2;辐照时间:30 s、60 s、90 s及120 s;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10%、20%、30%、40%,按照四因素四水平设计正交实验表,得到16个实验组,各组按相应条件采用连续波辐照后细胞继续培养24 h,定量RT-PCR检测各组VEGF m RNA表达量从而获取最优组合条件。将小鼠RM-1细胞均分4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单独超声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所得最优组合条件辐照细胞,但不加入微泡;单独微泡组仅加入最优百分体积的微泡;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所得最优组合条件辐照并加入最优百分体积微泡。各组处理后,即刻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的损伤情况;培养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小鼠RM-1细胞中VEGF表达量。结果抑制小鼠RM-1细胞VEGF m RNA表达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辐照时间;各因素不同水平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超声频率:800 k Hz、500 k Hz、80 k Hz、20 k Hz;2超声功率:360 m W/cm2、180 m W/cm2、270 m W/cm2、100 m W/cm2;3辐照时间:30 s、90 s、120 s、60 s;4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20%、10%、40%、30%。正交实验设计法所得最优组合条件为:超声频率800 k Hz、超声功率360 m W/cm2、超声辐照时间30 s及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20%。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损伤细胞多于其他各组,单独超声组可见少量损伤细胞,对照组和单独微泡组损伤细胞极少。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VEGF表达量少于其他各组,单独超声组表达量也少于对照组和单独微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抑制小鼠RM-1细胞VEGF m RNA表达的最优组合条件为:超声频率800 k Hz,超声功率360 m W/cm2,超声辐照时间30 s,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20%。在此实验条件下可以显著抑制VEGF的最终表达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辐照微泡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归巢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肾组织的作用.方法 将制备成功的40只肾小管坏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8只),即(1)单纯模型组(对照组);(2)0.5 W/cm2超声+微泡组(0.5 US+MB);(3)干细胞组(MSCs); (4) 0.5 W/cm2超声+微泡+干细胞组(0.5 US+ MB+MSCs);(5)1.0 W/cm2超声+微泡+干细胞组(1.0 US+ MB+ MSCs).7d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材用于荧光显微镜观察MSCs在肾组织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API标记的MSCs细胞核(细胞核带蓝色荧光),1.0 US+ MB+ MSCs组肾组织骨髓干细胞数量明显多于0.5 US+ MB+ MSCs组及MSCs组(P<0.05).0.5 US+MB组、0.5 US+ MB+MSCs组及1.0 US+ MB+MSCs组ICAM-1的基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MSCs组(P<0.05).结论 1.0 W/cm2超声辐照微泡促进肾组织细胞ICAM-1表达增加,从而促进MSCs归巢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波与微泡声学造影剂能否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基因转染及其转染效率,初步摸索适宜的超声辐照条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单纯造影剂转染组:加入5 μg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进行转染;第2组为脂质体转染组:用相同浓度PEGFP-C1质粒进行常规脂质体转染;第3组为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加入5 μg PEGFP-C1质粒与微泡声学造影剂混合液,然后分别用0.25 W/cm2、0.5 W/cm2、1.0 W/cm2超声波经培养板底部辐照10 s.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转染组细胞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计录每高倍视野(400×)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单纯造影剂转染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造影剂加超声辐照转染组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其中以0.5 W/cm2超声辐照组表达最强,每高倍视野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20.7±3.2)个/HP,高于0.25 W/cm2与1.0 W/cm2超声辐照组[分别为(4.8±1.9)个/HP;(9.9±2.3)个/HP],与脂质体转染组[(22.1±3.5)个/H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泡声学造影剂加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能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基因转染与表达,超声辐照条件是影响转染率的重要因素,适宜条件时其转染效率与常规脂质体转染方法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联合不同浓度的SonoVue(0、0.5×106、1.0×106、1.5×106、2.0×106/mL),使用42.6kHz超声分别辐照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10s、20s、30s,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台盼蓝染色分析辐照后即刻细胞存活率,流氏细胞仪观察辐照后24h细胞凋亡率。结果细胞的死亡和凋亡与微泡浓度及辐照时间相关。当超声波在微泡浓度达到或超过0.5×106/mL,联合辐照30s,以及微泡浓度达到2.0×106/mL,联合辐照10s、20s时,细胞大量死亡。在超声辐照10s时,辐照后24h细胞凋亡率随微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微泡浓度低于1.0×106/mL时,细胞即刻存活率并无显著减少。在超声辐照20s时,细胞即刻存活率随微泡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辐照后24h细胞凋亡率在微泡浓度为0.5×106/mL、1.0×106/mL、1.5×106/m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空化强度范围内,低频超声辐照后24h细胞凋亡率随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程度,则无法增加细胞凋亡率,只会导致细胞死亡。低频超声辐照联合微泡的空化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超声联合微泡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的最优参数组合。方法选定超声功率、辐照时间、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三个因素,又分别按超声功率15、20、25、30 mW/cm2,辐照时间30、60、90、120 s和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10%、20%、30%、40%,每因素四个水平设定正交设计表,按正交设计表进行超声辐照,辐照后细胞继续培养24 h,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超声功率>微泡/细胞悬液体积>辐照时间;各因素水平影响:超声功率:15 mW/cm2>25 mW/cm2>20 mW/cm2>30 mW/cm2,辐照时间:30 s>60 s>120 s>90 s,微泡/细胞悬液体积:20%>10%>30%>40%。结论超声联合微泡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最佳组合为超声功率15 mW/cm2,辐照时间30 s,微泡/细胞悬液体积比20%。  相似文献   

10.
微泡介导下脉冲式聚焦超声空化导致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用不同强度脉冲式聚焦超声联合经静脉注射一定剂量脂质微泡辐照不同时间导致微泡空化对兔肠系膜小血管的损伤.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8组,经静脉通路团注脂质微泡0.1 ml/kg,分别用峰值负压1.0 MPa和2.6 MPa超声治疗头垂直辐照兔肠系膜0~60 s不等.辐照后测量血管损伤的血肿面积,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8.33±6.0)mm2、(38.75±14.7)mm2、(52.41±9.6)mm2;2.6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9.23±4.5)mm2、(58.20±8.1)mm2、(76.52±5.3)mm2,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内皮缺失、基底膜断裂,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一定强度的微泡超声空化可致兔肠系膜小动脉管壁机械损伤,管腔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Ocular drug delivery using 20-kHz ultrasound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cornea is a major pathway for drug delivery to diseased eye structure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 of 1-s bursts of 20-kHz ultrasound, at I(SAPA) of 14 W/cm(2) (I(SATA) of 2 W/cm(2)), for enhancement of corneal permeability to glaucoma drugs of different lipophilicity (atenolol, carteolol, timolol and betaxolol). The permeability of rabbit cornea increased by 2.6 times for atenolol, 2.8 for carteolol, 1.9 for timolol and 4.4 times for betaxolol (all p-values < 0.05), after 60 min of ultrasound (US) exposure in vitr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experime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10 to 30 min of US exposure for all four drugs. US application appeared to produce epithelial dis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corneal stroma.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US parameters for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Drug delivery into the eye with the use of ultrasoun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evaluate ultrasound enhancement of drug delivery through the cornea and the histologic appearance of the cornea up to 24 hours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Corneas were exposed to ultrasound at a frequency of 880 kHz and intensities of 0.19 to 0.56 W/cm2 (continuous mode) with an exposure duration of 5 minutes. The aqueous humor concentration of a topically applied hydrophilic dye, sodium fluorescein, was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in ultrasound- and sham-treated rabbit eyes in vivo. Gross and ligh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were used to observ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cornea 0 to 24 hours after ultrasound exposure. Cavitation activity was measured with a 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or. RESULTS: Most cells with an appearanc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normal cells were present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corneal epithelium. No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roma. The increase in dye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humor (relative to sham treatment), after the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and the dye solution, was 2.4 times at 0.19 W/cm2, 3.8 times at 0.34 W/cm2, and 10.6 times at 0.56 W/cm2 (P <.05). Dye delivery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ultrasound intensity, which corresponded to an increase in cavitation activity. Corneal pits, observed in the ultrasound-treated epithelium, completely disappeared within 90 minutes.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880-kHz ultrasound provided up to 10-fold enhancement in the delivery of a hydrophilic compound through the cornea while producing minor changes in the corneal epitheliu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声诺维微泡辐照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在鼠胶质瘤C6细胞中的转染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实验分为4组:单纯质粒组、质粒+微泡组、质粒+超声组和质粒+超声+微泡组.辐照条件为超声频率1 MHz,声强1 W/cm2,辐照时间30 s,占空比20%.按不同实验条件辐照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评估基因转染效率,台盼蓝染色法评估细胞活力.结果 经超声联合微泡辐照C6细胞后,GFP基因转染效率较其他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均未发现显著的细胞损伤.结论 超声联合声诺维微泡辐照可显著增强GFP基因在鼠胶质瘤C6细胞的转染,为临床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非病毒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超声强度及微泡对基因和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超声破坏微泡对绿色荧光蛋白质粒(green fluorcscent protein,GFP)和小鼠骨骼肌组织的作用。方法分别用0.5w/cm^2、1.0w/cm^2、2.5w/cm^2的超声作用于基因及基因和微泡的混合物2min,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质粒基因的电泳图谱变化。并将昆明小白鼠16只分为4组,尾静脉输入白蛋白微泡,同时分别用(0.5w/cm^2、1.0W/cm^2、2.0W/cm^2、2.5w/cm^2的超声作用于小鼠骨骼肌2min.取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超声破坏微泡后组织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能量的超声和微泡作用后GFP质粒的电泳图谱结果无变化。0.5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无血管充血及红细胞渗出;1.0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可引起约30%血管充血,极少量红细胞渗出;2.0W/cm^2超声破坏微泡后可引起约60%血管充血,红细胞渗出较明显;2.5W/cm^2的超声破坏微泡后可使部分骨骼肌变性。结论用1.0W/cm^2和2.0W/cm^2超声作用2min后引起血管充血,红细胞渗出;2.5W/cm^2超声作用2min破坏微泡后可损伤组织。1.0~2.0W/cm^2超声强度破坏微泡后对GFP质粒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物理参数对体内基因转染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建立小鼠(C57BL/6J)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经尾静脉注入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和SonoVue混合物,给予不同辐照声强(1 W/cm2、2 W/cm2、3 W/cm2)、辐照时间(1 min、5 min、10 min)以及不同剂量SonoVue(30μl、60μl、90μl).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肿瘤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pEGFP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随辐照时间、辐照声强、造影剂剂量的增加而增多,持续增加辐照时间、声强和造影剂剂量并不能有效增加其转染率,2 W/cm2[(21.02±1.45)%]、5 min(23.22±1.91)%]、60μl SonoVue[(21.02±1.45)%]时,pEGFP在肿瘤组织内的表达达到最大.结论 不同物理参数对体内基因转染率有明显影响,2 W/cm2、5 min、60μl SonoVue的参数条件下,可达到最佳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和SonoVue微泡分别使用和联用在介导hAng-1基因体外转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辐照强度和微泡浓度对转染效率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四组A组:单纯超声辐照+质粒组;B组:微泡+质粒组;C组: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 C组内转染参数分别设置为超声照射强度0.5、1.0 、1.5和2.0 W/cm~2,微泡浓度5%、10%、20%、30%和40%.将连接有eGFP-C_3-hAng-1质粒的SonoVue微泡对293T细胞进行转染,48 h后检测各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 结果转染48 h后C组转染效率最高,荧光阳性细胞数最多,强度最大;A组转染效率很低,见少量荧光表达;B、D组无明显基因转染发生.随着超声照射强度和微泡浓度的增加,基因转染效率会逐步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微泡浓度大于20%、超声照射强度超过1.5 W/cm~2后基因转染效率不再升高甚至降低,细胞死亡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 SonoVue微泡介导外源基因转染必须联合超声辐照才能获得较好的转染效率.对于hAng-1基因和SonoVue微泡,选择声强1.5 W/cm~2,微泡浓度20%是相对最佳转染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和微泡剂量与基因转染效率之间的关系,初步摸索适宜转染的参数条件.方法 质粒DNA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超声频率1 MHz.声强0.5 W/cm2,对加入pEGFP和不同剂量微泡的HepG2细胞辐照不同的时间,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转染率,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 各实验组均可见不同程度荧光蛋白表达,辐照时间为20 5和微泡剂量为60μl时可达到较理想的转染效率.结论 在超声频率和声强一定的条件下,不同超声辐照时间和微泡剂量有不同的基因转染效率,20 s、60 μl是一个较理想的参数,为基因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超声造影剂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活体羊肝组织的增效效应.方法 南疆黄羊20只,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HIFU联合0.01 ml/kg SonoVue.第2组为HIFU联合0.03 ml/kg SonoVue,第3组为HIFU联合0.05 ml/kg SonoVue,第4组为单纯HIFU组.麻醉状态下,微泡造影剂于HIFU辐照前静脉团注,20 s后开始HIFU辐照.每组采用定点辐照,所用辐照参数为频率0.8 MHz、声强19 100 W/cm2、辐照深度30 mm、辐照时间15 s.HIFU辐照结束后1周处死动物.观察并测量凝同性坏死大小,对凝固性坏死作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在相同声辐照参数下,1、2、3组凝同性坏死区域均大于第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凝固性坏死体积随SonoVue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凝同性坏死区内无正常组织残留.除实验3组出现消融灶邻近组织和皮肤损伤外,其余各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微泡造影剂在HIFU消融过程中的增效效应与微泡造影剂的剂量有关,微泡造影剂的剂量越大,所形成的凝固性坏死的体积越大,增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超声参数和转染方式对细胞活力和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传输的影响.方法 以两种不同的转染方案培养人宫颈癌细胞(Hela):(A)培养24 h以完全黏附培养板;(S)细胞悬液.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超声辐照(强度为1.0 W/cm2;占空比10%、20%、50%;辐照1 min或3 min),比较这两种转染方案和不同超声参数对细胞活力及RFP表达效率的影响.运用最优参数对其他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HepG2、lshikawa、MCF-7和B16-F10)行超声处理.结果 A组细胞活力随着占空比的增加、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超声辐照导致贴壁的细胞从培养板脱离.与A组相比,S组经相同超声参数转染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但存活率无明显下降.悬浮方式的转染方案,20%占空比,辐照3 min,是获得较高基因转染效率[(28.04±2.27)%]和存活率[(81.20±1.73)%]的最优选择.当培养细胞暴露于最优条件时,不同类型的细胞对超声的反应性不同.与非辐照组相比,辐照组转染率和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不同超声参数和转染方式对细胞活力和基因传输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对超声介导微泡增强的基因传输需要深人地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微泡对超声介导基因转染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基因转染时,脂质体微泡(LM)对体内、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转染的增效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将RFP和LM加入培养的Hela细胞后行超声辐照(US),对微泡浓度、超声强度、辐照时间进行优化研究,运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评估基因转染率,并对细胞损伤进行分析.在裸鼠移植瘤的体内实验中,将LM和RFP质粒(P)经尾静脉注入后予以超声辐照(P+LM+US),以单纯质粒注射(P)、P+US、P+LM作为对照,行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RFP表达检测.结果培养的Hela细胞经LM和超声辐照联合处理后,RFP基因转染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超声强度为1.0 W/cm2、微泡浓度为6%、辐照3 min的条件下最显著,且未发现显著的细胞损伤.P+LM+US组的裸鼠移植瘤内RFP表达显著高于P组、P+US组或P+L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观察到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 LM对超声介导基因转染的体内、外转染效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无明显的细胞或组织损伤,为临床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颖、高效、安全的非病毒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