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直肠肿瘤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11例腺瘤,30例癌旁粘膜及15例正常原P^53蛋白表达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结果显示:P^53蛋白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指数高,腺瘤PCNA阳性细胞多集中于细胞增殖区,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区相仿;癌旁粘膜增殖指数与P^53表达无关。这表明:P^53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及腺瘤恶性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旁粘膜细胞增殖模式变化与肿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癌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粘膜及12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癌组织PCNA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P<001),癌旁PCNA高表达与隐窝增殖区扩大、上移,明显影响术后第1年局部复发死亡率(P<001),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6154%,癌旁为2692%,癌及癌旁p53阳性表达不影响细胞增殖活性及术后第一年内的复发死亡率(P>005)。结论:大肠癌的复发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一样是正常隐窝增殖分化失调的顺序过程。PCNA可直观表现其增殖活性及增殖模式。p53突变及表达是多中心性的,癌旁p53突变点的存在是肠癌局部复发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旁膜细胞增殖模式与术后复发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旁粘膜细胞模式变化与肿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癌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粘膜及12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并进行随访。结果:癌组织PCNA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癌旁PCNA高表达与隐窝增殖区扩大、上移,明显影响术后第1年局部复发死亡率,癌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61.54%,癌旁为26.92%,癌及癌旁P53阳性表达不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p53、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LSAB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2 例癌组织中的p53 蛋白、PCNA 的表达情况,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53 表达的相关因素,Cox 模型分析p53 、PCNA 表达对预后的的影响。结果:p53 、PCNA 阳性率分别为43-6 % (75/172) 、91-3 % (157/172) 。p53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53 阳性预后比阴性差,p53 阳性常伴有PCNA 过度表达,但PCNA 高表达,预后有好的趋势。结论:结直肠癌p53 突变的癌细胞多呈高增殖状态,p53 阳性、PCNA 中、低强度表达是预后差的生物学指标。PCNA 高表达,是癌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对化疗敏感的标志,对该类病人给予辅助化疗可望提高根治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人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70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53蛋白、PCNA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癌旁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仅见于增生结节中,肝硬化组织均为阴性;增生结节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提示p53基因突变是肝细胞癌的频发事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增生结节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是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作者还讨论了p53蛋白和PCNA表达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乳腺病变的PCNA、p53表达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与PCNA、p53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乳腺癌原发灶,16例乳腺增殖症及9例乳腺癌旁异型小叶蜡炔采用LSAB法标记PCNA,p53。结果:PCNA,p53阳性率在三种病变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当PCNA表达强度为(++ ̄+++)时,其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有否转移及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53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PCN  相似文献   

7.
胸腺癌中p53蛋白过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买世娟  宗永生  熊敏  钟碧玲  梁英杰 《癌症》2000,19(9):864-867
目的:探讨胸腺癌中p53蛋白过表达对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胸腺标本20例,用抗p53蛋白(DAKO DO-7)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AKO clone PC10)的单抗,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染色。以平均每100个癌细胞中p53阳性细胞数为p53表达率,阳性p53蛋白细胞数超过20%者称为p53蛋白过表达。以平均每100个癌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数为增殖指数(pro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研究86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瘤和25例肿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结果显示:PCNA计数在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腺瘤及正常组织(P<0.01);PCNA表达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和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P<0.01)。表明PCNA表达程度可以反映甲状腺癌的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该蛋白对评估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大肠粘膜不同病变上皮细胞的非程序DNA合成,分析DNA损伤修复能力,以及DNA聚合酶,突变型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这些因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正常大肠粘膜,癌旁粘膜,散发性大肠腺瘤到腺癌,DNA损伤修复能力依次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53蛋白和PCVA的阳性表达率则随病变向恶性发展而呈逐渐地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95例胃癌进行p5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49.5%(47/95)、20.0%(19/95)、78.9%(75/95)。p5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53.5%、82.6%)淋巴结阳性胃癌(59.3%、86.4%)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11.1%、44.4%)和淋巴结阴性胃癌(33.3%、66.7%)(P〈0.05)。p5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P〈0.05,P〈0.0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行为为无明显关系。但其在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细胞凋亡与p53和bcl-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陈俐  李增鹏  牟江洪  高奉浔 《癌症》2000,19(2):108-111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和53、bcl-2表达及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80例骨肉瘤标本中,用DNA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怕的表达。结果:80例骨肉瘤中凋亡指数范围为0.63 ̄18.8%,P53和bcl-2蛋白检出率分别为37.5%和60%,PCNA指数范围为12 ̄96%。统计学分析表明,细胞凋亡与P53、PCNA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胃粘膜异型增生上皮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组织 p53蛋白和 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 用免疫组化 SABC法对 79例常规胃镜活检的胃粘膜中-重度异型增生组织行 p53蛋白和 PCNA 同步检测并进行了 5年随访。结果 胃粘膜中增生重度异型增生组织 p53蛋白阳性表达者5年癌 检出率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表达者。PCNAⅢ~Ⅳ级者癌检出率明显高于Ⅰ~Ⅱ级者。p53蛋 白阳性并 PCNAⅢ~Ⅳ级者,其癌检出率最高。结论 p53蛋白和 PCNA是预测胃粘膜中-重度异 型增生生物学持性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肺鳞癌发生过程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含有肺鳞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标本上观察了P53蛋白和PCNA在肺鳞癌发生过程中出现表达的时间和频率。结果在癌旁正常和鳞状化生的支气管上皮未见p53蛋白表达,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阳性细胞也逐渐增多。在p53阳性的不典型增生的支气管上皮,其相应的鳞癌p53蛋白也呈阳性。PCNA的表达也呈现上述特点,但出现表达的时间早于p53蛋白。结果表明p53蛋白和PCNA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可能性的有用的标志物,在肺鳞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胸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地,检测良性胸腺瘤18例,恶性胸腺瘤16例,胸腺癌16例的p53蛋白与PCNA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和PCNA的Ⅲ~Ⅳ级指数在3组胸腺上皮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6/18),62.5%(10/16),81.3%(13/16)和38.9%(7/18),68.8%(11/16)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肾盂输尿管癌中p53基因突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5例肾盂输尿管癌突变型P53和增殖细胞核坑原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型P53阳性染占53.3%,TE+54突变型P53阳性表达,PCNA染色分级高于T1+T2;G3突变型P53阳性表达,PCNA染色分级高于G1+G2。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肿瘤细胞核形态计量和PCNA相对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2例结直肠癌、10例腺瘤、27例癌旁粘膜及8例正常大肠粘膜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和PC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腺瘤及腺癌的核面积(11898±3866,11736±3959μm)、核周长(5422±1084,4817±1043μm)及核长径(2000±580,1652±318μm)大于正常粘膜及癌旁粘膜(P<001或P<005)。腺瘤的核形状因子(202±033)大于正常粘膜及癌旁粘膜,也大于结直肠癌(P<005、P<001及P<001)。乳头状腺癌的核形状因子大于除高分化腺癌以外其它组织学类型的结直肠癌(P<001或P<005)。癌细胞核形状因子数值大的病人五年生存率高(P<001)。PCNA相对含量与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果提示:结直肠癌细胞核的形状因子可作为估计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指标之一,核形状因子数值大者,反映结直肠癌的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7.
黄小让  赖日权  王卓才  田野  罗祝泉 《癌症》2000,19(10):899-901
目的:研究胃癌中p16、p53、Rb蛋白及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63例胃癌组织中p16、p53、Rb蛋白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60.3%、65.6%和71.4%。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肿瘤分化程序降低、恶性程度增加和浸润深度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50例大肠腺瘤、腺癌进行PCNA及P53癌基因蛋白检测,并用14例正常大肠粘膜对照。结果显示;PCNA的表达,在腺瘤不典型增生1级组,腺癌不典型增生Ⅱ、Ⅲ组组、腺瘤癌变组及腺癌高、中、低分化各 中明显呈递增趋势。P53癌基因蛋白在畜产品组中表达最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腺瘤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及腺瘤癌变组中,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PCNA及P53癌基因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癌自发细胞凋亡和核增殖抗原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g J  Li C  Shen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15-417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原位观察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状态的研究,探讨不同增殖情况的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同时研究p53基因的突变和p53蛋白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例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鳞癌手术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PCNA、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p53基因5,6,7,8外显子PCR-SSCP检测。结果不同增殖能力的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增殖程度高与增殖程度低者之间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基因突变组与非突变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非阳性组癌细胞凋亡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活跃则自发性凋亡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免疫组奶染色技术对31例肾盂癌组织中P53蛋白,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进行研究。发现肾盂癌P53表达阳性率,AgNOR颗粒计数和PCNA增殖指数均随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增加,且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