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瘤细胞合体样,呈栅栏状、漩涡状、束状排列,具有围绕血管呈同心圆样排列的特征性。免疫组化:表达CD21、Vim和CD68。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分析2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例分别发生于颈部及腹股沟,瘤组织HE镜检为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浸润性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合体状,呈片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结构,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特异性表达CD21、CD35,部分表达的抗体有EMA、CD68、CD34、$100。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肿瘤,恶性度较低,结节状生长方式及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可能有提示意义,CD21及CD35的表达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晓红  谢洪  周全  王佳  岳云龙 《山西医学院学报》2013,(12):982-985,1007,1008
目的总结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诊疗进行分析。方法报告1例发生在鼻咽部的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肉瘤,它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在临床中易与鼻咽癌混淆。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很罕见的恶性肿瘤,它的诊断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来明确,在临床中需要与鼻咽癌鉴别,增加对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警惕性,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子宫颈转移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由卵圆形到梭形细胞组成,细胞核卵圆形或稍长,核仁较小,核分裂像极少见,细胞界限不清,似合体状,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和类似脑膜瘤的旋涡状。肿瘤细胞CD21(+),CD23(+),CR(+),HBME-1(+),S-100(-),HMB45(-),CgA(-),SMA(-),Desmin(-),Fascin(-),CD20(-)、CK(-)、Ki-67约15%~20%(+)。结论: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低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报道我院2例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呈椭圆形,瘤组织弥漫分布,瘤组织间常夹杂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CD21(+)、CD35(+)、cluster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i-67表达程度不一。手术加化疗后随访18个月,局部无复发,无全身其他系统转移。结论口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诊断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及多种免疫组化标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有文献报道Clusterin在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中高表达,文中通过检测其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其在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 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usterin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DCS/T)、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NK/T细胞淋巴瘤(NK/T)、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浆细胞瘤(PC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CD21+CD35在FDCS/T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D30、ALK1在ALCL中的表达情况.另选1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检测Clusterin和CD21+CD35在其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8例FDCS/T中均有Clusterin和CIY21+CD35的表达;20份AL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85.00%(17/20);CD30表达率为100.00%(20/20);ALK1表达率为50.00%(10/20);85份DLBCL中,Clusterin表达率为4.70%(4/85);其余淋巴瘤组织均未表达Clusterin.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Clustefin和CD21+CD35表达一致,均未表达于B和T淋巴细胞,但都阳性表达于滤泡树突状细胞. 结论:Clusterin可能是一种新的诊断FDCS/T标记物;与CD30和ALK1联合使用在ALC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1例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光镜检查:梭形,卵圆形的肿瘤细胞排列成束状,巢片状;肿瘤细胞间见较多的淋巴细胞,肿瘤内见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细胞浆丰富,细胞边界不清,呈合体状.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21、CD68、灶状表达CD36和S-100,而D2-40、CD1a、CD31、CD34、EBV、Hepa-1和AFP均阴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过程:肿瘤首先表现为肝脏肿块,经过手术及辅助治疗后,肿瘤反复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淋巴结外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中度恶性肿瘤,术后容易复发甚至转移,应予以完整切除,并辅以合适的化疗和(或)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结外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发生于肝脏、脾脏,于确诊4个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甲状腺的平滑肌肉瘤进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肿物5.5cm×4.0cm×3.5cm,切面灰黄色,质中,局部质硬。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束状排列,胞质嗜伊红,核卵圆形,异型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瘤组织中可见散在大小不一的滤泡并向周围组织侵袭。免疫组织化学示瘤细胞Vimentin、SM A、Caldesmon和Actin表达阳性,CK、CK8、EM A、T T F‐1、P53和LCA表达阴性。结论甲状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非常罕见,其诊断需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子宫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色,质嫩。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状交错排列,向周围组织浸润。瘤细胞Vimentin阳性,SMA多数细胞阳性,Desmin、H-caldesmen和Calponin细胞均阴性。结论:子宫纤维瘤病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形态上应注意与平滑肌瘤、腺肌瘤、纤维肉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皮肤交错树突细胞肉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错树突细胞肉瘤 (IDC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研究并随访 ,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 ,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左胸壁皮肤肿块 ,局部 2次复发并全身广泛转移。镜检瘤组织位于真皮及皮下 ,由梭形、多角形、卵圆形细胞组成呈编织状排列或弥漫分布 ;瘤细胞 S-10 0、Vim entin、CD6 8(+)。结论 :IDCS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及电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因孤立膀胱髓系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及了解孤立膀胱髓系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膀胱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结合膀胱超声及CT影像,诊断"膀胱肿瘤"。行膀胱切除术,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按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8疗程(HA,TA,HD-DA,HD-MA,TA,DA,HA,MA),目前该患者已无病生存大约2年,骨髓及外周血象无异常。结果:孤立膀胱髓系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膀胱肿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尽管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仍宜按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间质肉瘤作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内无腺性成分。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结论 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发生于前列腺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横纹肌肉瘤等。  相似文献   

14.
纵隔滑膜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滑膜肉瘤(mediastinal synovial sarcoma)的影像特征、临床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纵隔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影像学征象与临床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为位于纵隔的单一肿块,边界较清楚,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较大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显示肿块有包膜,镜下显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99、波形蛋白(Vim)及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原发于纵隔的滑膜肉瘤比较罕见,其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SYT-SSX融合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例原发于子宫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3例原发于子宫体NHL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肿瘤细胞,按最新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并与子宫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3个病例均以异常阴道排液或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临床及病理都误诊为子宫常见疾病.子宫标本组织病理显示:病例1肿瘤细胞表达CD3、CD56及TiA-1等抗原,且EBV病毒表达阳性,支持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病例2和病例3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特异抗原标记CD20等,肿瘤细胞体积为淋巴细胞的3倍,增殖指数高,支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结论 3例病例镜下肿瘤细胞似淋巴细胞样,弥漫浸润子宫内膜及肌壁间,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等难以鉴别,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确诊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去分化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告2例发生于四肢软组织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59岁,左上臂肿胀2个月余,无明显疼痛;例2女,62岁,右股部肿物1个月余。2例均予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和6个月,肿瘤无复发。病理检查见分化好的脂肪肉瘤和高度恶性非脂肪源性的肉瘤并存,分化好的区域含有脂肪瘤样、硬化性或者粘液样脂肪肉瘤成分,非脂肪源性肉瘤成分类似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两者有明显的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S-100蛋白、CD34阳性,CD68、SMA、CD31、Actin阴性。结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易误诊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