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对人艾滋病病毒(HIV)越了解,就越有更多的机会来设计药物和疫苗,以防止HIV攻击人类细胞。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有几个关键期对干扰易感。其中一个是病毒与称为T4淋巴细胞的白细胞结合时期。波士顿的哈佛医学院、哈佛公共卫生学校的一组研究人员正在详细研究其结合过程。Joseph Sodroski、William Haseltine等开始鉴别病毒被膜蛋白参与结合的部位和病毒如何进入细胞。他们的研究还为HIV如何杀死所攻击的细胞提供了解释。当HIV结合T4淋巴细胞时,称为gp120的病毒被膜蛋白附着在称为CD4的受体分子上,  相似文献   

2.
Zhang HW  Qiu ZF  Li T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73-1976
目的 探讨我国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的特点及其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长期不进展组 (LTNP) 7例和艾滋病组 9例为研究对象 ,以覆盖HIV 1nef全长的 2 6个重叠肽段组成的 3个肽段库作为刺激原 ,用IFN ELISPOT方法检测LTNP组与艾滋病组患者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 ,并测定其CD4 T细胞、CD8 T细胞和病毒载量 ,观察两组间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的差异及其与CD4 T细胞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LTNP组和艾滋病组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的强度分别为 4 0 4± 334和 5 9± 12 1SFC/ 10 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LTNP组显著高于艾滋病组 ;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的强度与CD4 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但与病毒载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HIV 1nef特异性CD8 T细胞应答在艾滋病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欧美流行株与我国流行株之间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SIVmac239潜伏感染恒河猴模型,研究CD32在静息型、活化型和/或记忆性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特征,并分析其作为艾滋病潜伏库标志物的可能。方法 SIVmac239慢性感染的恒河猴给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建立SIVmac239潜伏感染恒河猴模型。利用该模型,检测各阶段样本中血浆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及CD32在不同CD4~+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同感染前相比,CD32在SIV感染后处于活化状态的幼稚T细胞中表达增加,在HLA-DR~+CD4~+T细胞中表达增加,但CD32在静息型CD4~+T细胞和各静息型记忆性T细胞亚群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CD32不是艾滋病潜伏库标记物这一观点提供数据支持,并为后续艾滋病治愈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的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损害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因此艾滋病进展的重要标准是CD4细胞数量的急剧下降,常常低于500个/ul,当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ul即进入艾滋病临床Ⅲ期,本文所指的晚期艾滋病其CD4细胞计数小于50个/ul,为艾滋病终末期,本人收集我科收治的晚期艾滋病病例72例,现将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永恩 《当代医学》2010,16(13):85-85
目的探讨艾滋病人CD4细胞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其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CMV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一年来25例艾滋病合并肺炎患者与53例单纯肺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检测结果。结果艾滋病合并肺炎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43±53)个/ul,hcmv含量为(8.04±0.411);而单纯性肺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为(643±53)个/ul,hcmv含量为(3.28±2.05)。两者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含量与hcmv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员称一种很有前途可阻止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细胞新的物质,能延长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并激发体内抗AIDS的作用。在血液中延长存留量使血浓度升高以消灭艾滋病病毒。这项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是由南旧金山基因技术公司、国家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顿新英格兰教会医院的科学家共同研究的。研究人员用一种称为CD4的蛋白质,CD4正常在体内一些血细胞的表面存在,AIDS病毒与之结合是其感染细胞的第一步。近来研究发现,未结合的CD4可作为“诱饵”在进入体内  相似文献   

7.
研究人员将一种抗癌毒素缚在遗传工程制成的蛋白上,产生一种强效的抗艾滋病(AIDS)的新方法。当AIDS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固定在CD4(细胞受体蛋白)时,AIDS病毒能感染免疫细胞。利用HIV作为进入细胞的一个途径,它能复制许多自身拷贝,其中一些HIV蛋白最终留在细胞外面。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说(1988年11月25日Science杂志),实验表明,如果将一个高毒性的分子附于遗传工程制成的CD4蛋白上,被  相似文献   

8.
翟校玲 《黑龙江医学》2007,31(9):716-717
艾滋病CD4^+T细胞〈50/uL,CD4/CD8可〈0.5,病毒血清滴度升高至急性期水平,病毒抗体滴度降低,甚至转阴,血清Ig水平降低,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我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弓形虫核酸扩增(PCR)实验检测弓形虫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弓形虫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2.88%,其中87.5%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弓形虫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弓形虫的混合感染,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CD8+T细胞在一些病毒感染疾病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CD8+T细胞在HIV无症状期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内CD8+T细胞剔除,研究CD8+T细胞对SHIV感染猴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8只SHIV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均处于无症状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只恒河猴在0、3、7 d注射抗CD8+T抗体cM-T807,不同的时间取外周血、腹股沟淋巴结。流式细胞术测定恒河猴外周血和淋巴结中CD8+T细胞数目,Real-time RT-PCR法测定实验猴血浆病毒载量,并使用IFN-γElispot方法测定其对猴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CD8+T细胞敲除后,4只猴的病毒载量都转阳,但反应性不一,HIV-1的靶细胞CD4+T细胞有轻微下降,后反弹,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CD8敲除猴的感染情况(血浆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比SHIV病毒急性感染轻,这与ELIPOT结果一致。结论 CD8+T细胞在HIV无症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具有个体差别。  相似文献   

11.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在其活动和引起艾滋病(AIDS)及其相关疾病之前能在体内潜伏数年。现已发现血流中的一组细胞(即CD4~+T细胞)是HIV-Ⅰ病毒的储主。Schnittman等人报道,在所有被HIV-Ⅰ感染的病人中都有HIV-Ⅰ特点的含有DNA顺序(前病毒DNA)的CD4~+T细胞;全面发作的AIDS病人中,前病毒  相似文献   

12.
杨红  陈果  周良君  贾蜀光  姚卫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3):335-336,342
目的检测HIV感染者或病人CD4+T淋巴细胞,了解免疫重建时机,分析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绵阳市2007~2010年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228例用贝克曼流式细胞仪按《全国艾滋病防治规划》要求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对经静脉吸毒传染者、男男同性接触传染和异型性接触传染三类人群CD4+T淋巴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接受HAART的病人63.2%以上免疫重建较好;三类人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存在差异。结论当CD4+T细胞计数较高(〉200个/μl或〉350个/μl)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和变化幅度较大时,临床医生应结合病毒载量及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HIVp对CD4+T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HIV病中CD4+T细胞丢失的可能机制以及喘可治(CKZ)对CD4+T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AT-2灭活HIV-1ⅢB型病毒颗粒,ELISA法检测p24抗原的含量;然后将HIVp加入到PBMCs中,使p24抗原终浓度为1 ng.mL-1;在相应的组中加入喘可治,使其终浓度为40μL.mL-1(v/v)。48 h后,运用荧光标记的An-nexin V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评价CD4+T细胞的凋亡率;运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95和DR5的表达;运用胞内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和分子探针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Apo2.7和线粒体内膜膜电势(△ψm)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Vp可以引起明显的CD4+T细胞凋亡(P〈0.01),而喘可治能够有效抑制HIVp引发的CD4+T细胞凋亡(P〈0.01)。结论 HIVp通过外源性凋亡途径和内源性凋亡途径删除CD4+T细胞,从而导致免疫缺陷;喘可治能够保护CD4+T细胞而有望开发成为艾滋病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2.DE/MS)分析人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表达的蛋白质组,建立二者之问的差异表达谱。方法 提取人脾脏源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分离蛋白,比较两种细胞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问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fion/ionization time of flying maass spectrometry,MAI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 胶图差异分析发现25个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其中17个点在CD4^ CD25^-T细胞上调,8个点在CD4^ CD25^ T细胞上调。质谱初步鉴定出15个差异蛋白质点。结论 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T细胞表达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调节性T细胞功能相关蛋白质。  相似文献   

15.
张青 《当代医学》2014,(6):47-48
目的研究艾滋病引发机会性感染的易感病种。方法对174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的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细菌、真菌、病毒均可引发机会性感染,且多表现为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CD4+T细胞计数水平的下降提示免疫力下降,并高度提示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结论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病况复杂,应密切监测CD4+T细胞计数水平,早期防控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表达特点。方法采集健康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肝功能、HBV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CD28+T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CD8+CD28+T细胞低于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7组)(P<0.05)。结论所有结果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状态与CD8+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低下有关,而CD8+T细胞上CD28的低表达与高病毒载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1(HIV-1)型艾滋病(AIDS)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 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全自动病毒载量仪(Roche公司)和流式细胞仪(FACSCOUNT)绝对计数法对95例HIV-1型AIDS患者定量检测血浆中HIV-1 RNA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  低文化程度的35~50岁已婚男性农民是HIV-1型AIDS患者的多见人群,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机会感染最常见部位是呼吸系统感染90例次(51.5%);机会感染发病率最多的是细菌性肺炎48例次(27.4%);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层水平分为5组,细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感染性腹泻及单纯疱疹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机会感染各自在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机会感染发生例次率为97.7%;病毒量<103拷贝/ml的AIDS中,以CD4+T细胞数在200~399个/μl的个体较多(75%),病毒量≥105拷贝/ml的AIDS中,CD4+T细胞数在<200个/μl的个体45例(73.8%);CD4+T淋巴细胞值与病毒载量对数值呈负相关(r =-0.34,P <0.01)。结论  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随病毒载量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D4+T细胞计数是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患者CD4+T细胞计数观察是预测机会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127+T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8^+CD127^+T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艾滋病患者58例和正常人18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检测CD127在CD8阳性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7.98%)明显低于正常人(53.5%),CD8^+细胞比例(86.22%)明显高于正常人(36.02%),CD4/CD8比值(0.10)明显低于正常人(1.52),CD127^+CD8^+CD3^+细胞比例(20.53%)明显低于正常人(67.85%)。结论CDl27在CD8阳性T细胞上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检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以来我们中心开展的课题资料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血常规、免疫学指标(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值,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纳入分析146例资料,其中89例外周血病毒载量<40 copys/ml(未检出组),57例外周血病毒载量≥40 copys/ml(检出组)。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纳入3个影响病毒载量是否检测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较低年龄分段(<30岁,OR=15.875,P=0.001;30~39岁,OR=6.317,P=0.002;40~49岁,OR=2.387,P=0.129)、确认年限(OR=2.251,P=0.038)和CD4+T细胞计数分段(OR=0.382,P=0.014)。结论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病毒载量是否检出的影响因素有确认时间、年龄分段和CD4+T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我国HI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2例HIV-1感染者和29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析PD-1表达水平与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30.395%vs 18.450%,P=0.001),且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r=-0.401,P0.001),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247,P=0.0368);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细胞/μl的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4+T细胞计数大于500细胞/μl的感染者(P=0.002);PD-1的表达在新发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出现两个高峰;长期不进展者PD-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可显著上调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PD-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HI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