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而影响溃疡愈合质量的因素与胃粘液及粘膜屏障受损程度、溃疡周围血液循环差、胃肠激素及胃肠功能失调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密切关系。针对上述影响溃疡愈合质量的诸因素,应用我院研制的溃疡宁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10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红  张春荣 《河北中医》2012,34(11):1665-1666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其复发率高.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较公认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之一[1].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也表明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正常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于胃型上皮,也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见胃上皮化生,可供幽门螺杆菌定植引起溃疡形成[2].2011-02-2011-10,笔者应用巴特日七味丸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并与常规三联疗法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红  王芳  陈秀梅 《光明中医》2004,19(1):50-51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粘膜被胃液消化所形成的溃疡 ,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 空肠吻合口和含有胃粘膜的Mecket憩室。由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约占胃肠溃疡的 98% ,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 ,食物与不良饮食习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 ,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 ,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诊治和抗复发治疗都有显著疗效。现将中医分型与治法方药总结如下 :1 肝胃不和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四黄调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缓解患者脾气虚、湿热气滞症状,观察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结果:四黄调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对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有利于加强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四黄调胃汤、PPI三联疗法明显提高。三种方法治疗胃炎均有明显的疗效,四黄调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单纯四黄调胃汤疗效及消化性溃疡改善情况优于PPI三联疗法。结论:四黄调胃汤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综合疗效优于单纯中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9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胃血止糊剂治疗,比较2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镜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利于溃疡愈合,同时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胃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丽珠得乐胶囊(CBS)、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黏膜血流量、镜下溃疡面愈合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2.1%,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5.71%;对照组5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0%,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促进溃疡修复的机理可能与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局部胃肠黏膜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笔者对178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随访3a,观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变迁及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的幽门螺杆菌,是近年来认识的一种与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的微生物.HP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院采用了自拟中药制剂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茨竹中心卫生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对照组(抑酸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以及停药前后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前观察组患者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3个月后两组胃食管反流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大部分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目前西医治疗以根治幽门螺杆菌为主,病情在短期内可治愈,但其复发率很高,仍  相似文献   

11.
复方血立停在0.21~0.856g/kg剂量下,对慢性醋酸型和无水乙酸型大鼠胃溃疡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9~59%和61~82%(P<0.01),并能促进慢性溃疡愈合;对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发生率降低20~70%(p<0.01),大剂量时胃酸分泌减少。结果表明复方血立停具有保护和治疗溃疡作用,其效应与甲氰咪胍相似。  相似文献   

12.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128例,经锡类散治疗4周后,血浆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组织前列腺素E2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63.3%,且分布密度减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锡类散使溃疡愈合可能与该药促进胃肠粘膜组织合成PGE2增多和抑制HP的生长,繁殖以及清除有关,而不是由于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泌素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13.
抑制幽门螺旋菌中药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86,自引:1,他引:18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22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进行的胃镜和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同时取胃窦粘膜做幽门螺旋菌(HP)培养,其中136例HP阳性(60.18%)。经用200种不同性味、不同作用的单味中药做对HP的抑菌试验,结果发现其中38种中药材对HP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辨证论治和清除HP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灵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QOUH)和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临床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黏膜进行定量观察,测定胃壁结合黏液量、胃酸、胃蛋白酶活性.结果:胃灵颗粒组能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改善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组织损伤并提高胃壁结合黏液量,减少胃酸的排出.结论:胃灵颗粒能提高QOUH,是临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溃疡Ⅰ号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30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51例.治疗组采用溃疡I号治疗;对照组用三联疗法治疗.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85.3%,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痛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痛宁治疗胃溃疡的愈合质量,再生黏膜厚度,溃疡瘢痕周围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胃痛宁组再生黏膜厚度,胃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 胃痛宁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提高溃疡瘢痕周围组织EGF及NO含量可能是胃痛宁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清热代表药(黄芪、丹参、黄连)对胃溃疡愈合质量(QOUH)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乙酸胃溃疡模型,观察黄芪、丹参、黄连对该模型QOUH的影响;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丹参、黄连均能改善胃黏膜组织的损伤,黄芪、丹参能增强溃疡周围组织EGFR mRNA的表达。结论健脾化瘀清热药提高QOUH、增强溃疡瘢痕处EGFR mRNA的表达可能是健脾化瘀药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5 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 ( 3 3例 ) ,用中医辩证论治加西药雷尼替丁。对照组 ( 2 2例 ) ,用阿莫西林 +雷尼替丁。结果 :溃疡愈合率 ,中西医结合组为 88% ,对照组为 64 % ,(χ2 =4.5 ,P <0 .0 5 ) ;H P清除率 ,中西医结合组为 75 % ,对照组为 5 0 % ,( χ2 =3 .87,P <0 .0 5 )。中西医结合组中溃疡愈合 ,HP根除的 2 5例患者 ,6个月以后胃镜复查 ,溃疡无复发 ,H P均阴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 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急诊内镜诊断为胃溃疡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60例,按照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和不伴出血组,各80例,并分析影响H.pylori阴性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因素。结果出血组H.pylori阴性率为40%,不伴出血组H.pylori阴性率为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ylori阴性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与复合性溃疡、黏膜炎症和炎症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溃疡直径、溃疡分期、黏膜萎缩、肠化生和淋巴组织增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pylori阴性消化性溃疡在消化性溃疡出血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有复合性溃疡、黏膜炎症和炎症严重的患者可能更易并发消化道出血,需要引起消化专科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胃痛灵保护胃粘膜作用及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无水乙醇、0.6NHCl、0.6NNaOH等诱发大鼠急性胃溃疡,并用冰醋酸引发慢性溃疡模型,观察中药胃痛灵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AgNOR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进行定量观察,用胃痛灵治疗后和自然愈合的溃决粘膜作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