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观察文/金跃,焉鹏我们于1992年4月起应用脉络宁治疗脑梗塞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对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进行了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梗塞住院患者。男1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脉络宁对烧伤后微循环紊乱的改善作用。方法50例经足甲襞微循环检测证实存在微循环紊乱的烧伤病人 ,采用脉络宁治疗 ,一个疗程(10d)后用WX—753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XG -8型图像处理系统 ,观测治疗前后的足甲襞微循环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微血管形态、微血流动态、微血管周围状态共十六项指标。本组病人男37例 ,女13例。年龄28岁~50岁 ,平均年龄(44.48±13.06)岁。烧伤面积19 %~42 % ,平均烧伤面积为(27.20±18.54) %。结果经脉络宁治疗一疗程后 ,病人足甲襞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 ,表现为管襻变清晰 ,数目增多 ,长度增加 ,直径增大 ,血流加快 ,红细胞聚集性下降等。结论脉络宁对烧伤后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 ,能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异常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脉络宁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卫日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20例,其中脑动脉硬化患者55例、脑梗塞25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变化。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体外血栓形成及甲襞微循环血液流态改善明显。结论脉络宁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脉络宁是值得推广的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对其中口服西药治疗未能改善的60例给予中药“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到治疗前患者的甲襞及球结膜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表现在形态方面:以微血管模糊,管襻减少、交叉、畸形增多为主;在流态方面:以血流缓慢、瘀滞、血色暗、红细胞聚集、白色微小栓子形成明显。脉络宁治疗1~2个疗程后,可见微血管管襻的清晰度提高、管襻数增多、交叉畸形改善、微血流流速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白色微小栓子减少甚至消失。显示出经脉络宁治疗后微循环障碍显著改善,说明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微循环监测和活血化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多见。我院自1992年5月份开始应用脉络宁治疗此病,通过血液流变学的监测,证实疗效较好。现将我院对30例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用脉络宁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对比纪元斌*张宝华*李敬群*许慧*脉络宁是由通塞脉片的处方改革研制而成的复方中药注射液,经静脉滴注给药,见效快、使用安全,适用于对急性发作期或严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为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络宁对糖尿病(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和作用.方法74例DM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5例,分别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甲装微循环的改变.结果1、治疗前后疗效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脉络宁治疗组甲襞微循环改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3、两组间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脉络宁对DM周围神经病变及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可靠之优点.  相似文献   

8.
(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安瑞华,等。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中风108例临床及血液流变学分析1994;2。57。安瑞华.见周建民条。安中卫,等。角膜类脂环与球结膜微循环关系观在1994【4【198。B包志远。脉络宁治疗脑血栓形成69例临床观察。1994;2:236.编辑部.编者寄语1994;2’1。编辑部。本刊编委会名单1994;2。58。编辑部。椅约1994;2。59。编辑部。本刊设立“李小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优秀论文奖励基金”的通知1994;2t176。C曹序茂。见李荣条。陈开地。见壬学德条。陈开地,汐.200例糖尿病患者甲残微循环观察1994;2:84.陈开地。见赵丽…  相似文献   

9.
脉络宁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及甲臂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络宁对糖尿病(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及甲臂微循环的影响和作用。方法:64例DM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5列,分别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甲装微循环的改变。结果:1、治疗前后疗效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脉络宁治疗组甲臂微循环改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两且间治疗前后甲壁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脉络宁对DM周围神经变及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可靠之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自1991—1993年5月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的108例缺血性脑中风住院病人。设同类病人对照组100例。同时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脉络宁组的总有效率为97.2%,而对照组为6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观察,治疗组用药前后也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脉络宁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70例缺血性脑梗塞,并与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60例对照,进行了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表明,脉络宁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1.6%。脉络宁注射液明显优于维脑路通注射液。血液流变学观察,治疗组用药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脉络宁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基淀粉 (贺绥宁对糖尿病 (DM)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和作用。方法74例DM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9例 ,对照组35例 ,分别观察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甲装微循环的改变。结果1、治疗前后疗效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2、脉络宁治疗组甲襞微循环改变 ,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3、两组间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差异显著 ,P<0.05。结论脉络宁对DM周围神经病变及微循环有明显改善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可靠之优点  相似文献   

13.
郄丽娜  李忠 《中国微循环》2002,6(5):319-320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头颅CT确诊的3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病人 ,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 +5 %GS250ml静滴 ,1次/d ,14d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血流变指标 :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脑血流量。结果治疗后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下降 ,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血流量增加 ,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脉络宁静滴防治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神经肽(neuro-peptide Y,NPY)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应用脉络宁治疗的COP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未用脉络宁治疗的3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用脉络宁治疗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5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脑活素和脉络宁治疗前后的彩色脑电地形图改变。结果显示:50例患者治疗后彩色脑电地形图δ频带较治疗前δ频带功率明显降低,α频带功率明显升高,本文提示脑电地形图是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冯林美,赵爱婷,宓国伟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病理解剖资料中发现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的发病率2~4倍于无糖尿病患者,而且趋于年青化,如不及时治疗,后遗症多,严重者可反复脑梗塞,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塞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采用通脉胶囊口服加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75例,采用脉络宁静脉滴注等常规疗法,每日1次。疗程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指标,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结果 治疗组有效7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6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5.33%。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脉胶囊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和血小板附作用。临床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脉络宁并用光量子血疗及单用脉络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68例,并进行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肢体阻抗血流图的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管襻数、输出入枝、血流速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患肢血管弹性及供血情况改善均非常显著(P<0.05~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表明全血粘度、血流速度、波幅及每搏流入容积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脉络宁并用光量子血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脉络宁组。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性障碍及脉络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将 87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脉络宁组和对照组 ,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脉络宁组除血沉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对照组仅血浆比粘度有显著差异 (P <0 .0 1)。临床疗效脉络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障碍 ,脉络宁静滴可以改善其血液流变性异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以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治疗疗效要优于仅仅采用一般药物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下肢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与脉络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应用中药脉络宁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血液粘稠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同时处于高凝状态。应用脉络宁后血液流变性获得改善,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呈正比关系。同时认为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导致下肢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