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毫针是针灸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针具 ,在进针时 ,一般会造成一点轻微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进针时针刺刺激了皮肤的游离神经末梢———痛感受器引起的。进针疼痛虽然比较轻微 ,但许多患者对这种疼痛仍有一定的恐惧感 ,不愿接受针刺治疗 ,影响了针灸医学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进针时产生疼痛的各种因素作一浅析 ,以利针灸医师在临床治疗时 ,有目的地减轻进针疼痛 ,让患者更乐于接受针灸疗法。毫针进针疼痛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针具因素毫针的粗细与进针疼痛有极大的关系。针越粗 ,进针时的疼痛就越大 ,反之 ,疼痛就越轻。从疼痛生理来说 …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机体的防卫反应;是机体逃避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保护机制。针刺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穴位,针刺痛是针刺入穴位,损伤了穴区部分组织,刺激神经末梢或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有许多患者往往惧怕针刺疼痛而不敢接受针刺治疗,所以我们要尽心研究引起针刺疼痛的各种原因,尽量减少或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疼痛,乃是针灸临床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 ,并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 ,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病毒被激活而沿神经轴索到达相应神经后支配的皮肤 ,而产生皮肤损害 ,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 ,产生神经痛。带状疱疹是以皮疹和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其中以疼痛为主。所以治疗时自始至终都应以止痛为首要 ,特别是老年人 ,更应以镇痛为治疗的关键 ,本病最易遗留神经痛 ,运用针刺加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可迅速缓解疼痛 ,缩短病程 ,并减少后遗神经痛。我科自 1 9…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情况下,针刺治病,疗效好坏,取决于是否得气。即所谓“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得气,就病人而言,即病人所产生的酸麻胀痛等感觉。那么,为什么产生酸麻胀痛,就能获得疗效呢?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众所周知,疼痛等不适感觉是动物所赖以生存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如果哪一种动物没有疼痛等不适感觉,那么这种动物势必绝种。这不仅表现在对外伤等刺激时所作出的肉眼可见的保护反应,还可以在很多感染性疾病当中可以看到。当人体有病时,大多数情况下,就会出现种种不适感觉,正因为有这种不适感觉,人才会体会到得了病,从而通过主观努力,如就医等来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5.
机体受到刺激时往往产生痛觉,许多疾病伴有疼痛的症状。针刺有确切的止痛作用,特别是对于发生于内脏的剧痛证更有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腹痛、关节痛、肌肉痛、胸胁痛、各种神经痛及痛经等。本人在应用针刺止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及规律,即针刺镇痛的特异性与广泛性取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部位,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同一神经节段时,不论弱刺激或强刺激均可产生镇痛效应;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时,强刺激才能产生镇痛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针对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安慰针刺对照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合理的安慰针刺的设置应当在与痛源部位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部位进行弱刺激。  相似文献   

7.
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依赖交感神经系统(SNS)的调控,而肥胖等疾病会引起SNS信号通路的异常。针刺是改善脂肪组织内SNS功能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脂肪组织内SNS的生理病理意义梳理了针刺直接或间接调节脂肪组织SNS功能的分子通路。随着电针调控自主神经的机制不断被阐明,调整针刺作用模式(包括选取不同神经节段的穴位及调整电针刺激参数等)可能导致脂肪组织内SNS传出支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及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比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减肥疗效。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不同针刺作用模式与SNS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之间的特异联系可以丰富穴位内在的神经编码,从而优化肥胖症的选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蒙医传统温针疗法是用自制的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于针刺加温灸刺激,达到预防、康复、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目前作为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失眠、头痛、眩晕症、胃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可是因为当初针具规格不统一、针刺及温灸刺激量不易掌握等不足;应用蒙医传统温针疗法,很难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相反还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疼痛加剧、针眼易感染、留下永久疤痕等副作用。进一步推广下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9.
皮肤信息传导通路与中医经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两栖类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其表皮能以动作电位的方式把机械刺激信息传递到远处,并产生肌肉收缩。在经络敏感人身上,针刺信号也可以循体表经脉线传递到远处,并产生针刺效应,两者颇为相似。实验表明,循经感传或针刺信号循经传递与皮肤中NA、Ach的释放和对α、M受体作用有显著的关系,而感觉生理学研究早已发现NA、Ach作用于皮肤机械感器产生感觉阈升高的现象。皮肤中新发现的丰富的神经网络和神经末梢间形成的复杂的闭合环路、皮肤的纵形带状分区等都提示针刺信号沿皮肤横向传导的可能性。总之,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具有传递机械刺激的信息通路,这与中医的经脉通路很可能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1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1.1概述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严重者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急剧升高引起血浆及组织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从而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痒感。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降低导致皮肤干燥,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药物使用不当,机体会产生耐药性,针刺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如果长时间、不适当地刺激人体,机体也相应会产生耐受性,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至今尚未有人明确阐述过。我们在从事临床工作时可以看到一些病人开始接受针刺治疗时,得气感容易产生,经过一断时间以后,必须加强刺激量,方能收到得气感;还有一些患者进行长疗程治疗时,初期疗效明显,以后逐渐收获甚微,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机体是如何产生对针刺疗法的耐受呢?本文试就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论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关于针刺作用的机理,很多学者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多种学说(包括神经学说、体液学说、生物电学说、生物磁学说  相似文献   

12.
甄春芳  张华军 《中医杂志》2003,44(Z1):247-248
局部浸润麻醉因其安全度高、手术中反应小和手术后并发症少、对身体各项生理功能扰乱较少、操作简便而广泛应用于肛周、肛管及直肠下段疾病的短小手术.因肛周的皮肤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临床上施行麻醉进针时,患者往往十分痛苦,为解除肛周进针强烈刺激所致的疼痛,我科采用多功能整体治疗仪对痔裂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脉冲穴位刺激,通过136例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使部分患者对该疗法有一定的排斥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为提高该疗法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分析其治疗皮肤疾病时产生疼痛的原因,并提出了减轻疼痛的护理对策。以提高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的临床疗效,促进该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急性疼痛及电针镇痛评估系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疼痛和电针镇痛时各项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采用生理指标代替生化指标实现即时监测疼痛,调整针刺强度达到最佳针刺镇痛效果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疼痛刺激组和针刺镇痛组,疼痛刺激组和针刺镇痛组均分别以10Hz、20Hz、30Hz电刺激模拟不同强度的疼痛,刺激前及每次刺激后即刻记录生理指标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针刺镇痛组在模拟疼痛刺激前先采用电针刺足三里穴15min。结果两组在电疼痛刺激前后生理和生化指标都有显著差异,生理指标的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针刺镇痛组模拟疼痛刺激后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疼痛刺激组。结论生理指标可以代替生化指标即时监测疼痛的程度,据此调节针刺强度,以优化针刺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吕振军  翟玉馨 《陕西中医》1996,17(8):365-366
<正> 针刺手法中产生疼痛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临证时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从而影响了针灸学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更多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现将针刺手法过程中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1 进针时引起的疼痛分析 1.1 手法不熟练:针灸医师手法不熟练不可能顺利地将针刺入所需的深度,因而造成进针时产生疼痛。医者应刻苦锻炼指力和技巧,多在自己身上练习,仔细体会针感。以便更好地练好针刺手法,减轻因此而引起的针刺疼痛。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中医杂志1962年第一期上刊载江一平同志著“关于针灸时所产生疼痛是否有害的探讨”一文,该文主要引证了某些临床治例来说明针灸时产生疼痛在治疗疾病上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认为都有一定的价值,因为疼痛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经过反射作用后,使得大脑皮层处于病理性抑制或兴奋灶得到解除,因大脑皮层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点兴奋,不能同时存在二点兴奋,因而由于针刺疼痛是强烈的兴奋灶来代替病理兴奋灶,所以出现治疗效果,这种讨论是我们很同意之处。但是该文存在严重缺点是偏面地强调了针灸时所产生疼痛的作用,而缺乏了客观的分析,往往使读者产生针灸所致的疼痛是有利而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传统疗法,已得到世人的广泛认可,利用针刺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对针刺时引起的疼痛感以及得气时感觉出的酸、麻、胀、痛、触电感等不适充满抵触心理而放弃针刺治疗。另外,针刺治疗需按疗程进行,患者多次接受针刺,对疼痛及针刺感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恐惧是造成部分患者对针刺所致疼痛不能耐受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证明恐惧增加了低住脊柱旁肌肉的反应性,增加了疼痛感。所以加强心理护理是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它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针刺所致疼痛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18.
“痛”是一种极常见的疾病徵候,是病人身体上所感受到的一种自觉症状,我们身体的皮肤肌肉,关节与内脏,都分布有许许多多的感觉神经纤维末梢,当外界的或内在的有害因子很强烈地刺激这些神经末梢时,就引起了痛觉的神经冲动,由向心性神经纤维传达到脊髓,经脊髓到达丘脑,最後传到大脑皮层,经过大脑皮质中枢的分析综合以後,就产生了痛的感觉。尖锐性疼痛所引起的反应,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和肾上腺素的分泌,系生理应付危局的措施,迟钝性疼痛的反应,多采取保守的姿势。由於  相似文献   

19.
瘙痒性皮肤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瘙痒是一种可以引起搔抓欲望的皮肤感觉,推测瘙痒和疼痛一样由表皮及表皮一真皮交界处非特异性游离神经末梢来担任。在临床实践中,本人应用中草药酊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脐疗法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制成适当剂型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艾灸、热熨、拔罐、针刺等物理刺激,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利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对脐进行刺激,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特别是对于白癜风等多种顽症,能够达到内病外治,且无创伤、无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