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细胞中NF-κB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2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以及复苏后3、6、12、24h组.采用窒息合并0.5mmol/L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停跳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复苏后各时间段神经细胞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复苏后6、12h海马区NF-κB表达明显增加,至24h已达11.2%,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海马区周围的胶质细胞也有NF-κB表达.结论 NF-κB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可能具有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元中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 选择Sprague Daw-ley大鼠2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即假手术组4只,复苏后3,6,12,24h组各6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制备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停跳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法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复苏后bcl-2在海马区的表达不断上升,但明显弱于bax的表达,bcl-2/bax比例失衡。结论 bcl-2/bax比例失衡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已酮可可碱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PTX治疗后,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PTX可抑制NF-κB与TNF-α 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κB含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κ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κ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因子-кBDNA(NF-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及NF-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6h开始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再灌注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再灌注7d其结合活性达到对照组水平。再灌注2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再灌注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塞的方法,复制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A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C组)海马CA1区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mRNA(TNF—αmRNA)及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6h和12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48h;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P〈0.01)。参附注射液治疗后,NF-κB和TNF—αmRNA的表达下降,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救治过程中,参附注射液可抑制NF-κB与TNF—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DNA(NF -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 ,及NF -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 (TUNEL染色 )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 -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 6h开始升高 ,再灌注 12h达高峰 ,再灌注 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 ,再灌注 7d其结合活性达对照组水平。再灌注 2 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 ,再灌注 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 -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 -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7 d、14 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B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 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 6,P<0.01)。结论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min再灌注24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NF-κB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NF-κB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基因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 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I/R组.观察再灌注后3、12、24、48 h海马CA1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 A组造模成功率为55%,B组成功率为70%,C组成功率为90%,3组造模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C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大量坏死;SO组NF-κBp65表达在胞质中,I/R组3 h胞核中就有表达,12 h达高峰,到24 h和48 h都表达在胞核中,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建模法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通过成功模型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F-κB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免疫组化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测定脑组织匀浆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含量变化,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的NF-κB p65阳性表达和CINC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大鼠脑组织的NF-κB p65阳性表达和CIN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受抑制,P<0.05.干预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结论:NF-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中前炎性因子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核因子-кB(NF-кB)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кB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к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于24 h达到高峰,且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NF-кB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许予明  宋波  闫福岭 《医学争鸣》2004,25(9):799-801
目的: 探讨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NF-κB、 MIP-1的变化与多形核白细胞(PMNs或PMNLs)浸润的关系. 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实验组(包括I/R 1 h组、I/R 3 h组、I/R 6 h组、I/R 12 h组和I/R 24 h组,每组12只). 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脑. 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MIP-1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和MPO的着色情况,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分析. 结果: NF-κB在再灌注后1 h表达升高,3 h达高峰,24 h仍处较高水平;大鼠脑组织MIP-1表达再灌注后于1 h开始升高, 12 h达高峰,24 h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MPO于再灌注6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 结论: NF-κB可能通过促进MIP-1表达,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分离翼小孔和颈总动脉,未予脑缺血处理;缺血组:未行NGF预处理,只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NGF预处理组:全脑缺血前12 h脑室内注射NGF 20 U,所有大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细胞为(10.83±2.84)细胞/视野,与缺血组(17.69±3.79)细胞/视野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NGF预处理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к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κ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常态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高血
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易损性中的可能意义。方法60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
注组;另取30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高血压全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苏木伊红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GRP78表达;八臂迷
宫检测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增高,24h达高峰,与
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高血压全脑缺血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细胞密度降低;GRP78表达6h增高,24、48h持续减少;动物行为学
评分与全脑缺血组差异显著。结论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其机制与下降GRP78表达、增加神经细胞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含量.结果 IR组细胞轮廓消失,大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碎裂.Cur组70%细胞边界基本清楚,核形状基本规则.Cur组海马CA1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时间点IR组(P<0.05).Cur组海马ICAM-1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及SC组,其中在1 d和3 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9.
牟华 《重庆医学》2012,41(30):3192-3193,319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以及EPO治疗组(治疗组)。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缺血再灌注后4、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脑内NF-κB蛋白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EPO可通过降低NF-κB蛋白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为脑复苏的研究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min再灌注1、6、12、24、48、72h组。采用大鼠4条血管阻断方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不同再灌注时间组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损伤后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至再灌注48h达到高峰,72h后减少。Bcl-2表达至再灌注12h时达高峰,再灌注24~72h组逐渐减弱。Bax表达至48h达高峰,再灌注72h减少。结论:Bcl-2于再灌注早期表达增强,Bax于再灌注中期表达增强,Bcl-2/Bax比例失衡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