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B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赵红军  焦慧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01-2002
目的 评价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40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冶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其显效率。结果 总显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维持5~6d;常温治疗组未采用亚低温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与常温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总结亚低温(32~35℃)脑保护疗法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GCS记分3~8)中的疗效。方法对辽源市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48例患者,存活率为79.2%(38/48),恢复良好率58.3%(28/48),病死率20.8%(10/48)。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在预后、血糖、电解质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有肯定的疗效,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具有安全、病残率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癫痫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重型颅脑损伤为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同时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1例,除不用亚低温外,余常规治疗均相同。结果治疗组44例患者,存活率为79.5%,恢复良好率40.9%,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肯定,应用容易,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7.
我们收治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4例,对其中44例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1年7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4例,未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衰竭,无低血压(收缩压≤90 mm Hg).受伤原因:车祸损伤68例,高处坠落损伤15例,跌倒伤及钝器击伤41例.我们对其中44例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7~72岁,平均34.5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用亚低温方式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方法抽取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确诊病例10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54例。A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B组患者维持正常的体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和常规治疗均无区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情况、恢复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Vmin、Qmin、水肿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颅内压无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治疗后Vmin、Qmin、水肿体积、颅内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治疗后Vmin、Qmin、水肿体积与B组患者相比改善程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方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十分明显,在治疗后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中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可使部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脑组织顺利地度过创伤后脑水肿期及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22例应用亚低温治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查正江  吴霞  陈新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6-707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共131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亚低温治疗于入院后立即进行或手术后应用,使直肠温度(RT)控制在33~35℃,持续1~7天。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糖、血乳酸、血胰岛素等。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的血糖、血乳酸水平分别显著下降(P<0.05),两组病人血胰岛素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技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脑损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并检测其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希望为临床上监测和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提供可靠的途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0例,在入院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为20例,分别在伤后2h,6h,1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1.5~33.9℃,持续1~7d,平均(57.7±25.3)h。持续监测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1~5d,平均(53.8±24.2)h,在伤后3个月对病人进行随访,根据GOS估计法来判断预后。结果:60例病人中,于伤后2h应用亚低温治疗组,3个月时,该组病人良好率为80%,6h应用亚低温治疗组,3个月时,该组病人良好率为50%,而12h开始应用亚低温治疗,病人的恢复情况与不应用该治疗方法相差无几,均为40%。这与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应尽早应用亚低温治疗,测定脑脊液中氨基酸含量,是个安全可靠的方法。该方法会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和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存活率、颅内压(ICP)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第2、3、6天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及治疗1个月后GC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杨勇  祝斐  黄新 《安徽医药》2014,18(4):665-66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脑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已安全行伤后早期的MRI和MRS检查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头颅MRI检查对弥漫性轴突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检查(P<0.05);不同位置的中脑损伤患者,其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半年后预后评分,GOS4~5分患者的NAA/Cr、NAA/Cho、Cho/Cr比值与l~3分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Barthal评分>60分患者的NAA/Cr、NAA/Cho、Cho/Cr比值与41 ~60分和≤40分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和MRS诊断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变的检出率,早期进行MRS检查有利于发现MRI显示与临床症状不符的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持续3~5d。所有患者于入院6h内及入院后第2~6天应用速率放射比浊法动态检测血清CRP浓度,结合临床表现及伤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将本院体检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血清CR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中预后恶劣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CRP浓度升高,早期应用亚低温能够降低血清CRP浓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脑外伤在SICU对全身多种生理功能及生化指标等进行重症监测和加强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在SICU和治疗严重脑外伤72例。其中合并多发伤占45例,单纯有颅脑损伤27例,对以上病例做相应手术处理后住SICU,需呼吸机支持呼吸,给予循环、呼吸等多种监测仪的监测和加强治疗及高质量的护理。结果治愈4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8例,死亡率25.0%。其中早期死亡6例,是严重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期死亡12例是肺部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1)迅速查明受伤部位及器官,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部位伤。(2)充分发挥ICU各监测仪的优势,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在重要脏器功能出现异常的早期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张飞鹏 《安徽医药》2017,21(5):807-810
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进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治疗作为一种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措施近年来越来越被临床治疗所关注,对颅脑损伤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在科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虽然显示出了一定作用,但就如何实施仍存有争议.该文对目前亚低温治疗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综述,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刘成龙  陈翀  孙洪涛 《天津医药》2016,44(3):377-380
摘要:脑损伤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实验能够为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及治疗措施。在大量的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治疗实验中,其脑保护的作用已经被证实。然而,目前的脑损伤动物实验的亚低温治疗模式尚不明确,其最佳的治疗模式如低温持续的时间、低温诱导的方法以及最佳的温度等仍然未知。由此,本文对脑损伤动物模型的亚低温实验方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