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43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均行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一期行经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术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以解除梗阻,待患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经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一期行经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术29例,单侧结石23例,双侧结石6例,均成功置入导管。不宜行经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术或逆行插管术失败者,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共14例。待感染控制、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1个月后,再二期行腔内微创手术处理结石,碎石成功41例,碎石率95.35%(41/43),2例患者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出院后3个月随访,42例患者结石排净,结石排净率为97.67%(42/43),肾功能及肾积水程度明显改善,43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术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联合腔内微创手术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上尿路结石性梗阻引起的尿源性脓毒败血症患者逆行置入D-J管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科采用逆行置入D-J管内引流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源性脓毒败血症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导丝硬头与导丝软头置入D-J管、膀胱镜与输尿管镜下置入、病程3d与3d和患者肾积水2cm与2cm的置管成功率。结果 106例患者中100例成功置入D-J管内引流,6例失败改为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导丝软头在输尿管镜下逆行置入D-J管治疗病程短、积水少的患者,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上尿路结石尿源性脓毒败血症患者,可优先选择输尿管镜用导丝软头逆行置入D-J管,逆行置管失败时可考虑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2种不同引流术急诊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3月~2011年3月52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27例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输尿管镜组),25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经皮肾组)。结果输尿管镜组由6名不同级别术者完成,经皮肾组由2名高级别术者完成。输尿管镜组置管引流成功率(100%)明显高于经皮肾组(21/25,84.0%)(Fisher’s检验,P=0.047);2组术后尿脓毒血症控制时间无统计学差异[(6.5±1.2)d vs.(6.4±1.2)d,t=0.300,P=0.765];2组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均为急诊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脓毒血症安全有效的方法;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置管成功率更高;对于超声技术不熟练的术者和患肾轻度积水的患者,推荐首选输尿管镜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结石性急性梗阻性肾积脓的微创处理方法。方法 2004年6月~2009年11月,对16例老年结石性急性梗阻性肾积脓采用微创方法处理。加强抗炎补液及对症抗休克治疗。对于结石病程短,积水程度轻,结石长径1cm者,首选表麻下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放置双J管;对于积水明显或继发感染性休克者,则局麻下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均不成功者,即刻改行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快速打开通道,不必一次碎石成功。结果 9例膀胱镜逆行插管,5例成功;8例(包括1例膀胱镜逆行插管未成功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5例成功。前述治疗不成功的6例行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3例一期碎石成功,2例因结石过大,打开通道后留置双J管,1例术中麻醉意外死亡。6例行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者中,术后4例出现明显寒战高热。4例术前处于休克早期或休克状态患者,3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成功,1例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成功,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除3例一期碎石成功外,12例均再次入院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结论对于老年结石性急性梗阻性肾积脓患者,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和(或)经皮肾穿刺造瘘可根据病情作为首选,而输尿管镜碎石置管术亦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补充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的微创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1例急性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严重感染,在积极抗感染、纠正败血症和电解质紊乱的同时,急诊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或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细针穿刺置管引流。感染控制后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结果8例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成功,其余4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微创穿刺造瘘术均一次成功。术中见高压混浊脓性尿液喷出,术后10例有暂时性血尿和腰痛,无气胸、尿外渗、肾周血肿、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3例术后造瘘管脱出重新置管。3~7d后所有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结石处理:8例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35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8例结石上推至肾盂后行体外震波碎石。无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严重出血及术后高热等并发症。术后3周内结石全部排净,其中1周内结石排净34例。51例术后随访3~6个月,患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肾微创穿刺造瘘引流联合输尿管镜取石或体外震波碎石可迅速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是急性输尿管结石梗阻伴严重感染的理想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继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输尿管结石梗阻继发急性严重上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在积极抗感染的同时,急诊行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或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置管引流,其中27例感染控制后二期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或ESWL,3例在抗感染同时行ESWL,2例在抗感染同时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19例膀胱镜下逆行插管成功,8例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成功,3~6天后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数降至正常。二期14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成功,13例行ESWL成功。在抗感染同时一期行ESWL或输尿管镜的5例碎石成功。所有患者无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8周输尿管结石全部排净,平均住院28.5天。结石排净后随访1~9个月,患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引流或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联合输尿管镜下碎石或ESWL简便,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可迅速控制感染,清除结石,二者联合应用是输尿管结石继发急性严重上尿路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对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 1年1月至2014年12月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46例,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观察和分析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前2h和术后48h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情况.结果 46例患者中,44例顺利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2例行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术后48h复查血WBC、NEUR、CRP和PCT感染性指标均较前术前2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患者待感染控制及引流充分后再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对于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采取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外引流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外引流方式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尿脓毒血症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内引流组(膀胱镜或者经输尿管镜置双J管置入术)和外引流组(在B超的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尿脓毒血症得到控制的时间、术后尿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发生比例。结果两组引流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引流组尿脓毒血症控制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无1例患者复发尿脓毒血症。内引流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3例复发尿脓毒血症。结论在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外引流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2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经皮肾治疗方法.方法: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26例.10例直接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顺行法).16例先逆行置输尿管镜达输尿管上段,将输尿管导管绕过结石插入肾盂,再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逆行法).结果:逆行法组均成功找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平均手术时间( 2.05± 0.12) h;顺行法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2.81± 0.23) h,2例因术中未找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而行改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论:逆行法是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较好的方法,特别是适合于初学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微创技术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临床经验。方法对90例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的患者,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插管(13例)、输尿管镜下置管(68例)引流、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9例)解除梗阻。结果9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一例死亡,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82例患者尿量明显增加,血肌酐恢复或接近正常,肾积水减轻。结论上尿路梗阻行微创治疗创伤小,疗效确切,可以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