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引起的以不同程度认知功能受损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为最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类型之一.VCI在疾病发展至血管性痴呆(VaD)之前,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预防、延缓VCI,甚至逆转认知功能损害.因此,我们重点从概念、分子机制、生物学标记物及治疗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P300检测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00检测对血管性痴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对照组(无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25名、轻度VCI组老年人14名及血管性痴呆组(VD)老年人14名进行P300检测。结果:P300潜伏期:对照组(332.18±4.96),轻度VCI组(346.64±12.27)、血管性痴呆组(421.71±15.46),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轻度VCI组相比P300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5);P300波幅:对照组(13.42±1.48)、轻度VCI组(11.02±1.09)、血管性痴呆组(10.35±1.60),血管性痴呆组和轻度VCI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300作为一个反映感觉、知觉、记忆、理解、学习、判断等综合智能活动指标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有重要的诊断和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脑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痴呆[1]。痴呆的患者因认知功能障碍严重,丧失了治疗的机会而无法回归社会,因此早期诊断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脑血管病患者在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之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Bowler[2]等首先提出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指血管或与血管相关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范围囊括了痴呆及非痴呆等各种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是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基因遗传因素,病理生理改变是皮质下白质缺血及梗死,尼莫地平、美金刚、丙戊茶碱治疗VCI可能有一定疗效,防治其危险因素是预防VCI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注重VCI的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文章对VCI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认知功能改变和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强调早期发现,早期预防,血管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关注[2].本研究利用具有无创、价廉、可靠、能床旁操作、可重复性等特点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检测血管狭窄,判断狭窄程度.探讨颈动脉狭窄与VCI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临床上已十分重视,但对早期尚未达到痴呆程度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临床上十分容易疏忽。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学表现的显著异质性,目前,尚无客观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探讨早期VCI神经心理学、神经生理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同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其中无痴呆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47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28例;对照组65例,其中VCIND患者41例,VaD患者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比较不同阶段的VCI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画钟试验分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VCIND和VaD患者治疗后TC、TG、LDL-C、MMSE、画钟试验的指标改善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VCIND患者治疗后MMSE、画钟试验评分差值明显高于VaD组(P0.01),血脂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优于VaD患者。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非认知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除认知功能异常外 ,是否存在非认知功能的异常。方法 根据DSM -Ⅳ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以及CDR的临床痴呆分级标准 ,对神经内科老年记忆障碍专科病房的 2 1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及 2 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 ,包括情感反应、行为异常、人格变化及知觉异常。结果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在情感障碍 (16例 ,76 % )、人格异常 (10例 ,48% )及知觉异常 (6例 ,2 9% )方面 ,明显多于血管性痴呆组 (分别为 10例 ,40 % ;1例 ,4% ;1例 ,4% )。结论 痴呆患者不仅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还有非认知功能的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损害重于血管性痴呆 ,可能与两种痴呆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9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经临床痴呆量表评分后,分为血管性痴呆(VaD)组1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组20例,认知功能正常为对照组19例。分别采集高分辨率结构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通过ALFF分析方法计算并对比3组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观察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aD组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及双侧颞叶脑区ALFF明显降低,额中回、额上回、顶下小叶脑区ALFF明显升高,VCIND组内侧前额叶ALFF明显降低,左侧顶叶及颞中回ALFF明显升高(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后扣带回/楔前叶、左侧小脑区ALFF明显降低,双侧额叶、颞叶及前扣带回明显升高(P<0.05);回归灰质体积后,VaD组ALFF统计脑图与多个临床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存在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的多个领域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额叶-皮质下环路受损有关,ALF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因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它包括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和血管性痴呆(VaD).及时对VCI进行筛查并干预,能有效防止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近年来,关于VCI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神经心理学量表在其诊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认知功能检查量表种类较多,功能不尽相同.本文按其主要功能特点,从筛查量表、评定量表、特殊量表和随访量表4个方面,详细介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检查量表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指导VCI的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6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52例认知功能障碍,108例为认知正常者,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MMSE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老龄、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白质疏松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额叶、颞叶及丘脑梗死患者易发生VCI.结论 VCI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神经心理学、颈部血管超声改变及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29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47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非痴呆(VCIND)患者和31例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颈部血管超声和颅脑CT检查.结果 认知功能各分测验成绩的标准化Z值显示,VD和VCIND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连线测验,变化幅度最小的是四个词的记忆测验.颈部血管超声参数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左椎动脉管径和左椎动脉血流量与VCI显著相关,其OR值分别为5.640、0.975(P<0.05).颅脑影像学检查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质疏松积分与VCI显著相关,其OR值为2.151(P<0.01).结论 VCI以额叶功能和注意力损害较为突出,记忆和语言损害较轻,具有不均质性的特点.左椎动脉管径和左椎动脉血流量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预报因子.脑白质疏松与VCI的发病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高康  张庆萍  李飞  翟亮  井杰 《山东医药》2012,52(26):90-92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如在患者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或更早的时期就能检测到病变信号,将有助于V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EEG)、彩色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早期或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病情较为隐匿,且认知障碍程度尚未达到痴呆标准的一类综合征,该概念的提出对于血管性痴呆的预防及干预有重大意义。从中医学、西医学角度对VCI的定义、分类、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是血管性痴呆(VD)的前期阶段,是防治VD的最佳时机,因此早期识别mVC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是腔隙性脑梗死(LI)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高危人群,探索老年人LI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用蒙特利尔智能评价量表(MoCA)对120例老年LI病人的VCI及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陈雪梅 《山东医药》2014,(5):98-100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明显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或不明显脑血管病(白质疏松症、慢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大类综合征,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血管性痴呆(VD).研究显示,VCI为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4%,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2].VCI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研究VC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有助于其预防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血管病变影响认知功能的认识已逾一个世纪,并随研究的不断深化而先后萌生出动脉硬化性痴呆、多发梗死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aD)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的问世,为进一步研究创建了崭新的平台,但也衍生出不少新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持续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全面认知功能障碍,是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V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VD的发病率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60%[1],是我国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V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根据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VD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仅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40例VCIND患者和38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或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的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照组)观察,进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测定,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并进行组间对比研究。结果 VCIND组TT4、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T3、FT3及TSH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素(T4)水平可能是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VCIND组患者的T4水平显著低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