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行PPH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行Milligan-Morgan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其临床疗效、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PH组与Milligan-Morgan术组相比,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其术后疼痛、肛门功能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及皮桥整形术在重度环状混合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及皮桥整形术组43例(PPH联合组)和传统外剥内扎术联合皮桥整形术组43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并对其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H联合组手术时间短、黏膜外翻及肛门潮湿症状较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总费用高、近期(1个月)肛门坠胀及不适感明显(均P0.05);术后出血、术后水肿、远期术后肛门坠胀及不适感、术后皮赘发生等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H联合外剥内扎术及皮桥整形术可作为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替代手术,但术后有近期肛门坠胀和不适感及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制挡板改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环状混合痔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制挡板改良PPH术;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PPH术.对比观察分析总体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术后肛门狭窄、复发率、满意度等数据.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两组比较,在总体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自制挡板改良PPH术组在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尿潴留,特别是术后肛门狭窄、复发率、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PPH术组,P<0.05.结论 自制挡板改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降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术后肛周疼痛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程勇  王辉  张涛  韩亮 《临床外科杂志》2014,(12):931-933
目的:比较PPH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和对照组(178例),分别采用PPH联合痔切除术和单纯痔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无明显差别。其术后并发症中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痔切除术组,而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程度差别不大。结论 PPH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出血少、疼痛水肿轻微、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和评价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120例Ⅲ度混合痔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痔上黏膜环切术组(PPH组)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组(TST组),每组60例,前瞻性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牵拉不适感、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出血、术后肛周水肿、术后肛门狭窄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肛门直肠测压以客观评估肛门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TST组相比,PPH组术中牵拉及不适感明显,术后疼痛轻,术后肛周水肿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肛门直肠测压示:PPH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更小。结论 在Ⅲ度混合痔的治疗上,痔上黏膜环切术效果优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更能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但要考虑到术中牵拉不适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改良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脱垂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Ⅲ、Ⅳ期环状内痔270例随机分为传统(PPH)组135例及改良(PPH)组135例,技术改进主要包括降低荷包缝合平面,双半荷包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改良式术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住院时间以及肛门功能、吻合狭窄、术后复发率等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改良式PPH具有操作方便、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PH与改良分段结扎术治疗Ⅲ、Ⅳ度痔合并肛裂、肛乳头肥大、肛周皮赘、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具有肛门合并症的Ⅲ、Ⅳ度痔患者在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PPH组54例,改良分段结扎组54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手术费用、愈合时间、手术满意度、术后1个月、6个月肛门镜检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1)术后8 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PPH组3.3(2~5),改良分段结扎组5.6(4~7),P<0.05,术后24 h肛门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排便疼痛(VAS)评分PPH组优于改良分段结扎组.(2)肛门水肿PPH组0例,改良分段结扎组4例,P<0.05.(3)愈合时间PPH组10~18 d,改良分段结扎组15~25 d,P<0.05.(4)手术费用PPH组(6120±238)元,改良分段结扎组(2830±180)元,P<0.05.(5)1个月、6个月两次肛镜检查PPH组在吻合口近或远侧有隆起增生的肛垫组织6例,改良分段结扎组1例,两组均无症状与不适.(6)满意度调查PPH组95%,改良分段结扎组92%,P>0.05.结论 PPH术与改良分段结扎术两者均为有效治疗有肛门合并症的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水肿、愈合时间3个方面PPH术优于改良分段结扎术,手术费用少、远期并发症少、肛门外观平整是改良分段结扎术的优点.根据随访结果,PPH术后有明显改善便秘的症状,因此,对于内痔为主伴有便秘和肥胖的患者PPH术较好;外痔多于内痔、有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乳头肥大等良性合并症的患者,改良分段结扎术较好.  相似文献   

9.
亚甲蓝切缘封闭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亚甲蓝切缘封闭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72例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齿状线、分段外切内扎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术的基础上加行亚甲蓝切缘封闭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术后早期排尿及排便功能等情况。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排尿困难及排便困难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加行亚甲蓝切缘封闭注射,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对Ⅲ-Ⅳ期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将12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国产吻合器改良PPH术(改良PPH组)和Milligan-Morgan术(MMH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情况等指标;术前3天和术后1周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及直肠排便收缩压(ASP),评估两组患者肛门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改良PPH组切除标本上下径为(2.5±0.90)cm,吻合口距齿状线位置为(2.1±1.13)cm。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显愈率分别为96.7%和91.7%。与MMH组相比,改良PPH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疼痛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术后ARP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MMH组术后AMS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高于改良PPH组的术后AMSP,但改良PPH组的术前、术后AMSP未发生明显改变。结果表明,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既能保证手术悬吊肛垫效果,又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保护肛垫精细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痔切除联合吻合器上黏膜环切术(PPH)对重度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外痔切除术联合PPH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痔切除联合PPH治疗重度混合痔,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良式痔上粘膜切除术(PPH)联合血栓剥除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外剥内扎手术)及观察组(PPH联合血栓剥除手术),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痔上粘膜切除术联合血栓剥离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创面恢复、减轻疼痛,并能够促进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传统痔疮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87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PPH组45例和外剥内扎术组42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PPH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相对高(P0.05)。结论 PPH术在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等显著特点,是环状混合痔的较好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4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进行PPH(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治疗,每组177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肛门功能测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原有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3.5±3.2)与(26.6±6.3)min、(7.0±2.5)与(24.0±8.0)d和(3.0±1.0)与(10.5±3.5)d,两组比较,(P<0.01)。术后疼痛指数治疗组(2.3±1.2)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P<0.01);治疗组肛门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肛管压力测定治疗组手术前后无变化;而对照组术后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除肛缘外残留皮赘发生率治疗组(7.9%)较对照组(4.5%)增多(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H在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但长期疗效尚需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别为A组(PPH组,n=50)、B组(外剥内扎组,n=50)、C组(PPH+外剥内扎组,n=50)和D组(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组,n=50)。记录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四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创面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坠胀不适)及复发等情况等。结果与A、B、C三组相比,D组优良率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B两组相比,C、D两组手术时间均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相比,C、D两组住院费用均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住院费用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B、C三组相比,D组术后复发率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第1、2、4、8d)、术后创面出血、坠胀不适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PH+外痔环切齿形缝合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疗效良好,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防治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效果,将行手术治疗的7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后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对照组术后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肛缘水肿程度、水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肛缘水肿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肛缘水肿消退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换药能够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程度,促进肛缘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过程中的手术顺序问题,将51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4例先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再行PPH;观察组256例先行PPH,再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创口疼痛、肛门排便功能、尿潴留、平均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术中血肿形成、术后肛缘皮赘、水肿、肛门渗液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先行PPH,再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中利于操作,术后患者近期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为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环状混合痔患者136例,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每组各6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外痔切口数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住院时间、术后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手术时间、外痔切口数量、术后疼痛方面优于TST组,TST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优于PPH(P0.05)。结论 TST治疗环状混合痔无吻合口狭窄的风险,但手术时间比PPH长,术后疼痛比PPH明显,因而不具有优势。PPH有吻合口狭窄的风险,与TST比较,更适合于环状混合痔。  相似文献   

19.
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60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对照组、PPH组和治疗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PPH组采用PPH治疗,治疗组采用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和局部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液)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手术后的一般情况,比较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均治愈,在术后出血、肛门狭窄、术后肛缘水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方面与其余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与治疗组在术后3d、7d疼痛评分、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PH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结合改良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其创伤小于外剥内扎术,术后疼痛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该法可降低PPH术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超声刀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东省立医院肛肠科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2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57),其中观察组行PPH联合超声刀治疗,对照组行Milligan-Morgan联合超声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第3 d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3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肛缘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PH联合超声刀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疗效确切,能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