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麻杏二陈汤煮散质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麻杏二陈汤煮散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煮散处方中的炙麻黄、苦杏仁、射干、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煮散中的射干苷和橙皮苷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TLC法能定性检出炙麻黄、苦杏仁、射干、陈皮,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法测定射干苷在12.0~120.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100.00%(RSD 1.9%);橙皮苷在6.6~66.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98.16%(RSD 1.8%)。结论:该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麻杏二陈汤煮散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任大伟 《中药材》1990,13(11):44-45
一、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中药煮散是一种以水为溶媒与颗粒共煎取汤服用的用药形式,属汤剂的范畴.煮散是随汤剂的出现而出现的,当时药材修治多为(口父)咀,大颗粒入煎,即为原始的煮散.煮散于唐、五代始用于民间,至宋代才为大多数人使用.唐末雷敩《炮炙论》载药材修治多剉细或捣细,为煮散的前身.后宋《证类本草》载药如甘草、茯苓等皆要求捣筛为末,细粉入煎,标志着煮散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玉芳  孙田华 《河南中医》1994,14(3):176-176
经方煮散初探张玉芳,孙田华,李雁,琚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经方,剂型,考证“煮散”一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卷八及卷十二分别记载有“续命煮散”及“伏神煮散”。煮散又称颗粒煎剂,是汤剂的一种,乃药材颗粒与水共煮而制成的液...  相似文献   

4.
中药小剂量煮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安 《中药材》1992,15(8):38-39
中药小剂量煮散的药物利用率高,用药量小,经临床验证,其用药量仅为原汤剂处方量的5%±即具治疗作用,具有调配简便,剂量准确,煎煮、服用、携带方便,药物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等优点,是中药汤剂剂型和饮片调剂工作的一个改革。  相似文献   

5.
煮散从剂型本身来看,并非独立剂型,而只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具有汤剂的一切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煮散治疗小儿泄泻的效果。方法:多中心研究,3个分中心分别依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用煮散水煎服;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平均住院日、第4天、第5天痊愈率和第4天、第5天食欲正常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中药煮散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将宋以前医籍中的煮散剂进行整理,发现此剂型多用于急证、发作性疾病和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具有使用剂量小的优点,其煮服方法与储藏方式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于己百教授增食煮散治疗小儿厌食症62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氏增食煮散是于己百教授的经验方,I号以黄连解毒汤、小承气汤为主,加开胃消食、行气导滞之品而成,适用于胃热型厌食症;Ⅱ号为香砂六君子汤加消食开胃之品而成,适用于脾虚型厌食症。观察62例厌食症患儿,经治疗后食欲大多恢复正常,食量都有增加,伴随症状得以改善,体重也有增加,获痊愈4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100%。表明于氏增食煮散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推广中药煮散大有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玉 《中成药》1993,15(12):47-47
中药煮散是把中药材粉碎成粗颗粒或细末(粒度大小以2mm~4mm粒度为最佳)与水共同煎煮后,有的过滤去掉渣子服用,有的不滤去渣子服用。中药煮散不是独立的剂型,而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有汤剂的一切特征,是一种传统的剂型。中药煮散用的中药材比饮片少得多,能在较短时间内煎出有效成分,能节约大量药材,节约能源、人力和物力等,是件值得推广的事业。  相似文献   

10.
略论宋代的煮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煮散"一词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煮散的应用在宋代达到鼎盛.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以及煮散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而煮散的衰败与部分医家的反对、技术层面的一些因素、药材的私营有关,但导致煮散在宋代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医学界已经深刻认识到辨证采用医方剂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小儿清热导滞颗粒质量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清热导滞颗粒进行了定性研究,并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酚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牛黄清心散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2011年在本科室住院的确诊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分组时临床表现相同。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相同的抗病毒治疗措施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牛黄清心散,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峡炎缓解,淋巴结显著缩小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小儿牛黄清心散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抗凝血酶滴定法优化水蛭煮散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水蛭煮散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抗凝血酶滴定法测定水蛭中抗凝血酶活性物质含量。以粉碎度为指标,筛选粉碎设备,考察水分对水蛭煮散粉体的影响;以浸膏得率和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温度及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结果:水蛭煮散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水蛭最粗粉,加20倍量水浸泡10 min,于100℃煎煮提取3次,每次20 min;抗凝血酶活性物质转移率达93.31%,高于传统饮片的52.44%。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水蛭煮散具有效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环保等优点,为水蛭煮散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解秀文  郭春艳 《世界中医药》2020,15(5):760-763,767
目的:研究观察小儿宝泰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宝泰康颗粒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2组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水样便腹泻2例,腹痛1例,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宝泰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自身的炎性反应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王京霞  陈琳 《中医药学刊》2014,(10):2396-2399
目的: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立小儿清热栓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大黄中5种活性成份及苦参中两种活性成份为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立小儿清热栓的提取工艺。结果:确立小儿清热栓提取工艺为:A1B3C1D1,即浸泡24 h后用8倍量的70%乙醇以1.5 mL/min的流速收集渗漉液。结论: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用于小儿清热栓的工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杨琳  傅延龄 《中医杂志》2012,53(3):241-245,263
对《外台秘要》中煮散方进行服量、服法、主治病证等方面的初步探讨,总结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外台秘要》中煮散方每次煮药药量明显小于汤剂用量,而每服量也多小于汤剂的服量,其调整服用次数有3个原则,即“随症施量”、“因势施量”、“因人施量”,主治病证多属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急性加重期.  相似文献   

17.
刘全国  宫辰  陈金鹏  刘毅  盖晓红  田成旺  陈常青 《中草药》2023,54(24):8135-8141
目的 研究小儿化积颗粒对幼龄大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主要药效物质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幼龄小鼠肠推进、胃排空实验以及大鼠胃液分泌实验进行药效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依次对小儿化积颗粒中药效物质槟榔碱和有机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小儿化积颗粒能够显著延长幼龄小鼠肠推进百分率(P<0.05),显著减少幼龄小鼠胃中酚红残留率(P<0.001),显著增加大鼠胃液体积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0.01、0.001),显著提高胃酸分泌速度(P<0.05、0.01)。建立了槟榔碱以及有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学研究结果均符合规定,3批小儿化积颗粒中试样品含量稳定。结论 小儿化积颗粒能够显著促进幼龄大小鼠胃排空,增强肠推进,改善胃液分泌功能以及胃蛋白酶活性,其作用与同剂量的化积片相当;建立的药效物质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为小儿化积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儿金宁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用TLC法建立金银花、连翘、荆芥的定性鉴别;用HPLC测定成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图谱显示各药材与制剂在相应位置有相同斑点,特征明显;绿原酸进样在0.0029875~0.0956m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3.65%,RSD为2.7%。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金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小儿百部止咳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小儿百部止咳颗粒成型性、吸湿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小儿百部止咳颗粒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筛选矫味剂甜菊素的用量,测定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结果:制备小儿百部止咳颗粒最佳处方组成为4份浸膏粉与3份乳糖、3份可溶性淀粉混合制粒,甜菊素的用量为0.8%,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56%。结论:该法所制颗粒成型性、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儿奇应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牛黄、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化学键合硅胶为固定相,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磺酸钠(45∶5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均检出牛黄与黄连的特征斑点,其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8.7%(n=6),RSD=0.8%,在0.156μg~0.93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吸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小儿奇应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