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Wang ZG  Kuang RX  Chen ZY  Li HC  Liu S  Xu QC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70-1173
目的 探讨斧形皮瓣修复面颊部不同区域组织缺损的设计原则、效果和意义.方法 利用内外眦垂直线,把面颊部分为3个区域:PⅠ、PⅡ、PⅢ.在不同区域内,参照面颊部自然曲线走向特征,在组织缺损一侧设计不同形式的斧形皮瓣,修复组织缺损.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共修复面颊部中小面积组织缺损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19~81岁,平均(45±16)岁.组织缺损面积最小者1.5 cm×1.5 cm,最大者2.5 cm×3.5 cm.术后6个月问卷调查患者对色泽和质地匹配、瘢痕隐蔽性、术区外形和功能的满意度.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和质地匹配好,瘢痕隐蔽,术区无明显畸形,功能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对各评价项目的满意度较高.组织缺损位于PⅠ区患者对瘢痕的满意度低于位于PⅢ区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参照面颊部不同区域自然曲线特征,设计不同形式的斧形皮瓣修复组织缺损,能够取得较佳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颈部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面颊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方法 自2003年8月至2009年6月,应用颈部双叶皮瓣修复面颊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缺损范围:4 cm×6 cm~10 cm×10 cm;缺损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结果 所有患者的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全部患者6个月至6年,移植的皮瓣颜色、质地、厚度均良好,患者均较满意.结论 颈部双叶皮瓣是修复面颊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斧形皮瓣修复眶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 21例眶周皮肤病变患者病灶切除术后,根据缺损部位、面积、形状及邻近皮肤情况设计邻位或易位斧形皮瓣,行Ⅰ期修复术.病变范围最大面积为3.5 cm×4.5 cm,最小为1.2 cm×1.5 cm.斧形皮瓣斧蒂宽∶斧柄长最大达1∶5,斧蒂宽∶斧刃缘长最大达1∶4.结果 21例斧形皮瓣术后全部存活良好,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8例患者随访3~12个月,无眼睑、眉、鼻梁等受牵扯移位变形,皮瓣肤色、质地、厚度等与邻近部位皮肤相近,无明显差异,瘢痕程度轻,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眶周不同区域自然皮纹线特征,应用不同形式的斧形皮瓣修复较大横径的眶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灵活,制作简便,皮瓣存活良好,能获得功能与形态双重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眉间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共收治5例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48~61岁。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大小为0.9 cm×0.8 cm~2.0 cm×1.8 cm。根据缺损修复的需要,于眉间区域设计并切取斧形皮瓣,根据血供情况,皮瓣蒂部宽度与斧刃长的比例为1∶3~1∶2,将内眦动脉于内眦角处的穿支血管包含在蒂部时,蒂宽可进一步缩窄。旋转推进斧形皮瓣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本组5例眉间斧形皮瓣均顺利成活,修复内眦部皮肤缺损3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2;修复内眦旁鼻根部皮肤缺损2例,蒂宽为皮瓣长的1/3。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4.0 cm×2.0 cm。术后皮瓣成活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短期内两眉间距均有一定缩窄。随访2~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切口瘢痕纤细、平坦,对于修复内眦部病例,皮瓣的上睑部分略厚,其余病例皮瓣厚薄适中。两眉间距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皮肤逐步松弛而获得较大改善,所有患者皮肤肿瘤均无复发。医患双方对手术效果均很满意。结论眉间斧形皮瓣的质地、色泽和厚度与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较为接近,血供可靠,简单易行,是修复内眦部及其邻近的鼻根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脐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应用胸脐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胸脐皮瓣用于修复前臂、小腿中下段、足跟部及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肘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0 cm×8 cm,最大28 cm×29 cm.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游离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成活.结论 胸脐皮瓣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2.5 cm×2.8 cm~4.6 cm× 9.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8 cm× 3.0 cm~ 4.8 cm×9.7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出现蒂部卡压症状,经行血管探查、减压术后存活,余14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及功能满意.结论 桡动脉腕部皮支穿支蒂皮瓣血管相对恒定,外形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修复手背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用于修复手背、手指部的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 cm×5 cm~8 cm×15 cm.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臂外侧下部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8.
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应用皮瓣肌皮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 (肌 )瓣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 3 6例 ,其中有背阔肌皮瓣 16例 ,阔筋膜张肌皮瓣 6例 ,髂腹股沟皮瓣 14例 ,皮瓣面积最大 6 0cm× 5 5cm。 结果 术后皮 (肌 )瓣全部成活 ,经随访结果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 应用显微技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不失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使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75岁,平均45岁;5例为轮辐伤致足跟部软组织及跟腱缺损,4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皮肤坏死,2例重物砸伤致足背皮肤缺损,9例车祸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8 cm~5 cm×20 cm;病程7~60 d.其中15例采用腓动脉终末支穿支皮瓣、5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5 cm×11 cm~7 cm×28 cm.所有穿支血管术前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探查定位,穿支皮瓣的穿支口径0.8~1.0 mm.结果 超声定位术中穿支血管位置符合率为96.7%(29/30),术后供区直接缝合12例,游离植皮8例.术后24 h内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及放血疗法治愈.术后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蒂部平整,修复外形满意.结论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吻合血管,安全有效,适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携带眼轮匝肌的斧形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位于外眦部的携带部分眼轮匝肌的斧形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切除眼睑分裂痣后形成的创面。其中病变范围最小为0.4cm×1.5cm,最大为1.5cm×3.8cm。结果:本组患者16例,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1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切除区域的痣无复发,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一致,瘢痕轻微,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携带部分眼轮匝肌的斧形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手术操作方便,血供良好,色泽协调,是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用三种游离皮瓣及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外侧皮支皮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及带前臂内、外、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选择性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225例。结果本组174例三种游离皮瓣中170例成活.4例出现血管危象,经及时探查1例皮瓣全部坏死,3例部分坏死:51例前臂皮神经皮瓣.除6例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8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选择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普遍优于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岛状皮瓣,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外伤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6cm×13cm-10cm×20cm,平均8cm×16cm,其中软组织感染5例。入院清创、骨折内固定,感染病例先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待感染控制后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疗效满意,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臃肿不明显,供区愈合良好,仅留有线状瘢痕。根据下肢负重是否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恢复工作等指标评价下肢肢体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足外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腿外侧皮支皮瓣精细修复手背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游离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小腿外侧皮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6例,皮肤缺损面积6.0cm×5.0cm×10.0cm×9.0cm,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7.0cm×6.0cm,最大为13.0cm×10.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月-3年,皮瓣质地好,色泽正常,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痛、深触觉正常存在。小腿创面一期愈合,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小腿外侧皮支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质地相似,修复手部创面效果好,是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U-Ⅰ型血管蒂筋膜瓣加游离植皮修复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14指)手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为(2.0 cm×1.0 cm)^(4.0 cm×2.5 cm),取带掌背动脉的U-Ⅰ筋膜瓣修复创面后游离植皮,供区原位缝合。结果本组切取筋膜瓣范围为(2.2 cm×1.2 cm)^(4.5 cm×2.8 cm)。13例筋膜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皮片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4例,平均8(3~18)个月。手指背侧外形丰满,不臃肿,供区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平均8.5(7~11)mm;手指运动功能评价:优10例,良4例。结论 U-Ⅰ型掌背动脉筋膜瓣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较大,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示、中、环指背侧中远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27例。皮瓣面积平均3.0 cm×5.5 cm(2.0 cm×4.0 cm^4.0 cm×6.5 cm)。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第3天皮瓣远端出现暗紫,经无菌换药、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后成活。随访2~20个月,皮瓣颜色、外观均正常,质地满意,无臃肿及挛缩。结论应用逆行足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对供区无明显影响,皮瓣耐磨程度好,外形满意,质地良好,是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最小缺损面积为3.0 cm×2.5 cm,最大为6.5 cm×4.0cm,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存在;前臂供区直接缝合7例,中厚植皮4例,外观满意.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Local Hatchet Flap for Facial Skin Defects Reconstruction in Special Are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ong Pan  MD  Ph  D  Yufeng Ai  MD    Huiyuan Li  Shuzhong Guo  MD  Ph  D 《Dermatologic surgery》2004,30(9):1256-1260
BACKGROUND: The local hatchet flap has been used to reconstruct skin defects of the fac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Cosmetically, it has advantages over other local flaps when skin defects are located in special areas such as the eyelid.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of local hatchet flaps for faci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cases where reconstruction is classically difficult for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We report an illustrated case series. Results. In this study, all four cases achieved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s using the local hatchet flap. CONCLUSIONS: The local hatchet flap is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alternative for reconstructing facial defects in special areas of the face, offering good cosmetic results and satisfactory fun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mm×3 cm~8 cm×6 cm)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周~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结论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中下段创伤修复的需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