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寻求安全、高效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技术方法,并比较腹膜后解剖技术游离盆腔段输尿管、子宫血管的手术效果。方法对50例患妇科良性疾病,须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者,用腹膜后解剖技术游离右侧子宫动脉、盆腔段输尿管;在直视输尿管走行的情况下电凝、横断子宫血管、子宫骶骨韧带、阔韧带前后叶和膀胱反折腹膜;用常规剖腹子宫切除术的步骤电凝、横断左侧相应的血管、韧带,前瞻性对照比较用两种不同技术方法游离暴露盆腔段输尿管、子宫血管的效果,及其后电凝、横断子宫血管、各子宫韧带的效果。结果5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02min(63~165min),腹腔镜下手术时间55分(38~76min),其中右侧盆腔腹膜后解剖平均时间21min(17~31min),加电凝、横断子宫血管、各子宫韧带时间共33min(22~39min);左侧相应手术时间20min(15~30min),P<0.05;右侧术时出血量12ml(0~20ml),左侧出血量30ml(10~40ml),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后解剖、游离盆腔段输尿管和子宫血管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掌握的技术,它能彻底暴露子宫血管和子宫骶骨韧带旁的输尿管,这样,手术者能很自信地处理子宫血管和子宫骶骨韧带,有效避免输尿管的损伤,采用这一技术能使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更安全、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2年8月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采用缝扎法和双极电凝法处理血管,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情况。结果:缝扎组与电凝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腹胀发生率及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缝扎组中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患者因子宫与肠管致密粘连中转开腹,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无泌尿系统损伤,电凝组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全切患者术中因处理子宫血管时大量出血转开腹手术,其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1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次切患者术后5天阴道流液,经输尿管插管失败行开腹输尿管部分切除膀胱种植后痊愈。结论:缝扎法处理子宫血管减少双极电凝时间,明显减少了热损伤致输尿管损伤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且不受器械条件限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2例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2例采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结果:研究组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有3例发生术后阴道出血,6例术后切口愈合差;研究组术后有1例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1例发生皮下气肿。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及改良,CISH手术将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2011-01/2012-01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10个病例,按其手术方式,即腹腔镜下非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60例(A组)、腹腔镜下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10例(B组)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组40例(C组),进行组间术中、术后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肛门排气的时间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输尿管损伤2例,高于A组和C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非游离子宫动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伴发副损伤小的优势,可以替代大部分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阴式、腹腔镜、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腹腔镜、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3组患者子宫切除顺利完成。腹腔镜组和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阴式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阴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均具有微创的特点,比腹式全子宫切除康复快。但腹腔镜比阴式更可清楚了解盆腔情况,术野清晰。然而腹腔镜及阴式子宫切除这两种术式都有其局限性。对于复杂及困难的子宫切除,只有选择剖腹手术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总结6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类型、损伤表现和诊治情况。结果损伤主要发生在因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肌瘤而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病人。损伤后表现盆腔有清亮液体流出,不明原因的发热,腰痠以及阴道流液。结论输尿管损伤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术中盆腔持续出现清亮液体,术后不明原因的发热,阴道排液,应警惕输尿管有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袁玲  朱小明  耿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21-1923
目的:评价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MCISH)与剖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7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病变住院的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140例,其中68例行MCISH,72例行剖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MCISH组68例,仅1例因分离盆腔粘连时发生膀胱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8.53%。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MCIS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剖腹组,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MCISH)优于剖腹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理想的全子宫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使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120例需要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 ASAⅠ~Ⅱ, 年龄 31~58岁, 根据术式不同随机分为腹腔镜组 (A组n=60) 和剖腹组 (B组n=60)。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稍长, 但无显著差异性 (P>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剖腹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1)。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剖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有损伤小、腹部切口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3例患者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子宫切除术,其中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者107例,行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者124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者32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三种术式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CIS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LAVH、LTH组。术后恢复、并发症、中转开腹情况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ISH、LAVH、LTH三种术式均可作为临床子宫切除的术式,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分析,CISH组明显优于LAVH、LTH组。为保留器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宫颈正常或轻度糜烂的生育期妇女选择CISH;对于子宫颈糜烂中度以上,子宫颈肥大、子宫颈峡部或近子宫颈部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近绝经期的妇女,倾向于选择LAVH、LT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48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对膀胱的损伤,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TLRH+LPL)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盆底、性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采用腹腔镜下TLRH+LPL手术治疗(腹腔镜组),44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盆底、性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患者(t=12.88,t=19.96,t=8.31,t=5.19,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导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t=0.88,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3%)低于开腹组(25.0%)(χ~2=4.23,P0.05);腹腔镜组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9%)低于开腹组(13.6%)(χ~2=4.96,P0.05);腹腔镜组的性生活满意率(42.2%)高于开腹组(24.3%)(Z=-2.30,P0.05)。结论:腹腔镜下TLRH+LPL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较传统开腹手术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外,同时具有对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影响较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在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LPL)中预防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施行LRH+ LPL治疗的30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LRH+ LPL,手术时间(253.2±30.5) min,术中出血量(180.3±83.2) ml,切除盆腔淋巴结(13.2士4.0)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5±0.9)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3±5)d;术后发生淋巴漏3例,经禁食和静脉营养治疗痊愈;无输尿管、膀胱及大血管损伤.30例术后随访6 ~ 72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采用精准-间隙解剖技术施行LRH+ LPL,按层次解剖、间隙分离,可避免输尿管、膀胱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治疗宫腔良性病变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宫腔良性病变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其中子宫肌瘤43例,子宫内膜息肉2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7例,分为宫腔镜组41例,经腹组40例.结果 宫腔镜组手术时间38.76±16.77分钟,住院天数4.85±1.42天,低于经腹手术组手术时间90.97±35.12分钟,住院时间7.98±1.87(P<0.05),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3.56±23.43mL,低于经腹手术组出血量77.26±59.67mL(P<0.01);宫腔镜组术后病率、腹痛、排气时间均短于经腹手术组.结论 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发病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排气时间短,术后发病率低,恢复快,术后5天出院,腹壁疤痕小。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0017年4月至0000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郫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44例,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观察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以及不同时期的性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两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上升,但观察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月、3月Olson性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结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剖宫产术后CSP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治疗方法分为介入组和腹腔镜组,其中介入组(30例)患者先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再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腹腔镜组(30例)患者行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清宫术,比较2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血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低于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腹痛、高热和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均低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结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CSP,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子宫肌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对照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各52例,比较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间均较短,观察组并发症率(3.84%)较对照组(15.3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比较,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能缩短手术、肛门排气与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于江  俸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75-1976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在腹腔镜下分别应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超声刀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双极电凝组(P<0.01),术后平均住院日及肛门排气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刀可用于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