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岳章显  刘芳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27-2028
目的:分析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15例15眼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进行分析,查找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所有视网膜再脱离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结果:术后随访1a,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5例15眼患者中,出现新裂孔7眼(46.7%);原裂孔未能封闭4眼(26.7%);遗漏裂孔2眼(13.3%);脉络膜脱落1眼(6.7%);PVR1眼(6.7%)。结论: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为:出现新裂孔、原裂孔未能封闭、遗漏裂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13例(1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其中PVR A级3眼,B级6眼,C1级3眼,C2级1眼;黄斑部脱离4眼.眼轴长度21.45-28.47 mm.前次手术采用单纯巩膜外加压8眼,环扎联合加压3眼,环扎联合加压、注气2眼.患眼于本次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纯全氟丙烷(C3F8)气体0.5-1.0ml,术后严密观察,保持适当体位,确保气泡封闭裂孔.结果 手术后随访2-13月,12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因PVR进展视网膜下液增多,视网膜未复位,后行玻璃体手术.手术后9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结论 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一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167-2168
目的:评价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冷凝治疗下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疗效。方法:选取下方裂RRD 22眼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三面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行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联合经结膜冷凝术,手术后随访6~24(平均12)mo。观察BCVA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手术后经一次眼内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视网膜复位17眼(77%),2眼行再次眼内注气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完全复位,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总的视网膜复位率达86%。3眼需要再次巩膜扣带术获得视网膜复位。所有病例最终复位率达100%。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1)。结论: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是治疗下方裂孔RRD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且未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PVR-C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平坦部入路玻璃体切除术,充分切除残留玻璃体后,行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确保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充分排出后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使用无菌空气行玻璃体腔填充。术后患者严格俯卧位24h。主要观察指标为视网膜初始及最终复位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白内障及高眼压比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且术后随访时间≥6mo患者31例31眼,脱位范围6.7±3.8个钟点位,裂孔数1.2±0.7个,脱离累及黄斑23眼(74%),人工晶状体18眼(58%),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者6眼(19%)。入组患者Ⅰ期视网膜复位成功率87%(27/31),最终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31/31),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者5眼(16%)。术后6mo时BCVA(LogMAR)由术前2.17±1.27改善至0.53±0.25(P<0.001)。结论:对于具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的不合并严重PVR的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可取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且具有术后俯卧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波长氪激光预防性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对153例(162眼)视网膜变性、裂孔、脱离及各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结果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62眼,成功率100.00%;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周边裂孔组13眼,成功率76.92%,3眼行局部外垫压术后再行激光治疗;黄斑裂孔组12眼,成功率83.33%,2眼因玻璃体牵拉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环扎或局部外垫压术后,及各种复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75眼,成功率96.00%,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中行激光治疗成功,1眼再次手术调整外加压块,1眼为硅油填充眼行光凝术后视网膜脱离区扩大行玻璃体腔硅油补充术。结论多波长氪激光用于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补充治疗,可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波长,同时掌握好光凝的适应症,控制光能量和范围,就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长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与常规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3例单纯性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PR)23例23只眼、常规巩膜扣带术(SB)20例20只眼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32月.结果 R组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82.61%),SB组视力提高者19只眼(95.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5985,P=0.2061).PR组16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69.57%,SB组18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90.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993,P=0.1004).两组最终手术复位率为100%.在圆形裂孔的病例中,PR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6.67%(13/15).SB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0.91%(10/11),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1119,P=0.7380).PR组并发症包括新裂孔形成(17.39%),视网膜下液(8.7%),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35%),白内障(4.35%),与S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上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圆形裂孔的患者中可以达到与巩膜扣带术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易于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术后易于发生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4例(74眼),包括视网膜脱离超过2个象限,或视网膜裂孔大于一个钟点位,或术前有PVR,或玻璃体积血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36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组38例,两组术前一般条件相似.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手术效果,比较的指标为单次手术复位率.结果 联合手术的单次手术复位率为78.95%,明显高于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44.44%(x2=0.025,P=0.017).结论 术后易于发生PVR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的单次手术解剖复位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新裂孔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方法对2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同时行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屈光状态、晶状体状态、对侧眼预防性治疗的病变类型和治疗的方法、预防性激光光凝术到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的时间和玻璃体状态、新发生裂孔的类型和位置、治疗的方法。结果平均年龄41.3岁,15例(71.4%)为男性,全部为近视眼,其中16例(76.2%)高度近视(大于6.0D),全部为有透明晶状体眼,对侧眼预防性治疗的病变类型:15例(71.4%)为变性萎缩孔,6例(28.6%)为马蹄孔伴随广泛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变性区大于6个钟点),全部病例均行视网膜裂孔孔周氩激光光凝术,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的时间平均为21.6个月,术前部分玻璃体后脱离(PVD)2例(9.5%),无明显的色素颗粒,新裂孔或视网膜脱离形成后,部分PVD伴色素颗粒18例(85.7%),全部均为马蹄形裂孔,马蹄孔伴后缘卷边2例(9.5%),9例(42.8%)新裂孔形成的位置位于激光光凝区的边缘,12例(57.2%)位于正常或未治疗的视网膜上,发展为视网膜脱离18例(85.7%),累及黄斑6例(28.6%),16例行视网膜裂孔冷凝联合巩膜环扎和外加压术,2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单纯视网膜裂孔3例(14.3%),再次行氩激光光凝术,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论中青年高度近视不伴随PVD是对侧眼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光凝术后发生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预防性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后脱离牵拉新裂孔形成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充气视网膜固定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眼)上方局限性RRD行充气视网膜固定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6~9个月。结果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7眼,手术成功率为80.9%。术前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较术前好(t=3.53,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气视网膜固定术治疗上方RRD一次手术复位率高,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再次手术效果不受影响。可以作为部分RRD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n.  PE  李志辉 《国际眼科纵览》1989,13(2):94-98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为将气体注入玻璃体内,通过患者的特定体位,使气泡封闭破孔,从而视网膜下液得以吸收,在裂孔周围形成脉络膜视网膜粘连,视网膜复位,达到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目的。本文叙述了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的发展史和研究近况,论述所用的气体的特性,讨论此术对复杂的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患者的选择和手术的具体方法,并与传统的其它术式进行比较。文中还提出了一些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3G后节灌注辅助下的巩膜扣带术治疗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探讨其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被确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且视网膜下液较多、呈球形脱离外观的患者21例21眼,在行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于睫状体扁平部预置23G后节灌注,术中对裂孔未作凝固处理,术后裂孔周围行激光光凝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10mo,观察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引流出视网膜下液并未见脉络膜出血和视网膜嵌顿; 术后第1d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8眼; 术后2~3d残留视网膜下液吸收完毕者2眼,视网膜脱离未复位者1眼,经再次外加压块调位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者1眼,经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中有视网膜下出血者1眼,出血范围<1PD,3mo后吸收,未见眼压异常、眼前段缺血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巩膜扣带术中引流视网膜下积液前预置灌注,可有效维持术中眼内压平稳,减少因引流视网膜下积液时眼压过快下降导致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和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可能性,同时术中视网膜基本趋于平伏,裂孔定位相对准确,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巩膜外垫压术对激光光凝效果不佳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的既往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19例(19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巩膜外垫压术治疗,术后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个月~2年,观察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眼中,垫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7眼(89.5%);2眼(10.5%)垫压嵴明确,但嵴上局部视网膜下存在积液,2周内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2个月后2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致视网膜脱离复发,均为首次激光后1周内行垫压术并术后2次补充激光光凝患者,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复位,后硅油取出稳定。末次随访时,视网膜复位19眼(100%),其中经一次巩膜外垫压稳定17眼(89.5%)。17眼(89.5%)视力无明显变化;2眼(10.5%)视力下降。结论巩膜外垫压术处置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局限性RRD效果不佳患者远期疗效肯定。局限性RRD不恰当使用激光光凝非但无效,还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密集、重复激光、...  相似文献   

13.
多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在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77-1178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108眼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过多波长氪激光及中药治疗,并随访0.5a。结果:本组108眼中,治愈101眼(93.5%),无效7眼(6.5%)。治愈眼均为光凝1次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视网膜下积液逐渐吸收后再予补充1~2次光凝,病情稳定后常规0.5a复查,均未复发。无效眼均采用冷凝联合巩膜外垫压手术治愈,术后在视网膜变性区周围补充光凝,108患眼均配合中药治疗。结论: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首选玻璃体手术治疗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32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PVR低于C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尽快采用玻璃体手术,放脉络膜上腔积液,硅油填充或膨胀性气体填充,并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黄斑裂孔者17例,27例无PVD,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7.5%(28/32),有2例2或3次手术成功,余下2例失败。结论对无明显PVR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首选玻璃体手术,有利于减少PVR的发生和提高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討孔源性視網膜脱離自動復位的機理和長期療效.方法對孔源性視網膜脱離患者雙眼包扎卧床休息,促使視網膜下液吸收.對12例視網膜自動復位者,行激光光凝對閉視網膜裂孔.結果 12例孔源性視網膜脱離患者視網膜完全復位,光凝裂孔對閉良好,無并發症發生.結論雙眼包扎卧床休息可以减輕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促使視網膜下液吸收,可能使部分患者視網膜自動復位,并通過激光光凝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对55例5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放视网膜下液,寻找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玻璃体腔注无菌空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患者50例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随访6~12mo,最终复位率为91%,1例二次外路手术复位,4例复发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55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桂  李中凯  杨志强  刘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31-2334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mo.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7.4%;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