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959~1991年施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癌78例,文中对提高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及尿流改道术选择、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院 1998年~ 2 0 0 0年 3月行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 1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41~ 6 7岁 ,平均 5 5岁 ;多发性肿瘤 6例 ,单发性肿瘤 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 ,其中移行性上皮细胞乳头状癌 7例 ,鳞状上皮细胞癌 2例 ,腺癌 1例。所有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6个月经随访 ,未见肿瘤复发 ,疗效满意。2 术后护理2 .1 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多根引流管 ,应妥善固定 ,防止折叠、滑脱 ,并做好标签。2 .1.1 回肠代膀胱段放置可冲洗的Fol…  相似文献   

3.
因肿瘤或其他原因行膀胱全切除之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自从 1 85 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技术已经有了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Bricker手术、Kock膀胱、回肠代膀胱及其衍生手术是热点术式不断完善、演变、进化的缩影 ,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但从薛兆英等提出的四项条件衡量[1] :①治疗原发病变 ;②肾功能长期不受损害 ;③尿粪分流且皆能控制 ;④手术比较简单 ,并发症少 ,迄今尚无理想的标准术式。现就几类有代表意义的术式作一简述。1 非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膀胱全切后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4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400~1200 ml,输血400~800 ml,术后拔除肛管后即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训练1,0~12 d后拔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后均能达到良好的控尿功能。1~1.5 h排尿1次,其中有2例患者短期内出现夜间不能控尿,经过训练在1~2周后均能完全控制排尿排便。随访3~24月,平均7.4个月,患者2个月后每日排尿次数稳定,平均间隔2~3.5 h 1次,术后无1例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术后3~6个月行IVP检查上尿路排泄正常,无梗阻、积水、输尿管扩张和返流;代膀胱容量300~400 ml,排尿后残余尿量0~50 ml。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可控膀胱再造与传统的回肠代膀胱相比 ,具有尿流可控 ,无需佩带尿袋的优点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良Indian(IN)膀胱是可控膀胱中较先进的一种。我院 1998~2 0 0 2年对 2 6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改良IN膀胱术 ,现将术后护理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中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38~ 81岁 ,平均 5 6 .3岁 ;均为浸润性、复发性、多发性膀胱肿瘤 ,病程 6个月~ 2年。术前经静注肾盂造影 (IVP)、B超、CT、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证实为膀胱癌。其中 ,移行细…  相似文献   

7.
膀胱全切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4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2例,回肠膀胱术(Bricker)41例,原位新膀胱术(Studer)11例,Sigma直肠膀胱术9例。对4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其它组多,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新膀胱术组与Sigma直肠膀胱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全切术后4种尿流改道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9.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SW  Zhang SW  Lin XG  Zhang K  Yang W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1096-1097
目的 观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8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术。以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为中点,纵行剖开肠管20~24cm,成形为储尿囊。输尿管以黏膜下隧道方式作抗逆流吻合。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0个月)。结果 肠袋最大储尿容量400~650ml(平均515.6m1),基础压力8~23cm H2O(平均16.5cm H2O,1cm H2O=0.098kPa),最大充盈压力12~33cm H2O(21.3cm H2O)。在充盈过程中肠袋的顺应性良好。结论 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比较好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0.
膀胱全切Sigma直肠膀胱术(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9例膀胱癌患者,采用Sigma术式,U形折叠乙状结肠25cm左右,沿结肠带全层切开肠壁,缝合成贮尿袋,固定在腹后壁,顶端固定在右骶岬处。结果:Sigma新膀胱功能满意,尿控力强,排空良好,上尿路积水、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少。结论:Sigma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 40例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的临床经验。结果 :3 7例回肠膀胱手术并发症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2例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该手术仍是目前基层医院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义  俞洋 《吉林医学》2005,26(12):1323-1324
目的:探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先做成贮尿囊和完成输尿管与输入道吻合口,最后贮尿囊尿道6针吻合代膀胱前壁与耻骨悬吊固定等,已应用于两例患者。男性,73岁,多发性移行细胞癌。女性,47岁,膀胱腺鳞癌。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7.5h、6.5h,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00ml、500ml。1例输血400ml,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术后均恢复生理排尿,上尿路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满意。结论:原位新膀胱技术相对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符合生理排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出现及临床不断地改进发展为以泌尿系肿瘤、畸形为代表的严重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倍受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师的重视,尤其是膀胱替代成形术已成为目前泌尿外手术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之一。本文对尿流改道及膀胱替代成形术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改良Sigma直肠膀胱术疗效观察(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2004年1月,我们对10例膀胱肿瘤行Sigma直肠膀胱术,并对此术式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从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采用回肠末端肠段,作对系膜缘切开,然后将回肠片U形排列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重建膀胱颈,输尿管行黏膜沟再植.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尿控情况、肾功能、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围术期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12~168个月.共死亡13例.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尿漏5例、出血4例、切口疝4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复发1例.42例患者尿控效果满意.结论:经过长期随访,我们提出的新型原位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并发症较低的尿道改道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明贵 《柳州医学》2003,16(4):211-213
正常膀胱具有低压贮尿,可靠防返流机制,良好的容量、高顺应性、保护肾功能,随意控制排尿的功能。临床上需作膀胱全切除和尿流改道术的常见原因有:①膀胱癌;②无法手术修复的膀胱外翻;⑧晚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无功能;④挛缩的膀胱。尿流改道术自从1852年Sim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以来,经历了150年历史,在其演进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现就此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膀胱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评估采取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原何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输尿管皮肤造瘘、可控腹壁尿流改道术的疗效,为膀胱肿瘤治疗方法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明健埭状况洲查问卷(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41-实施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81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原位尿流改道术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评分上明显高于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P〈0.05)。原位㈨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间,输尿管皮肤造瘘组和可控腹壁尿流改道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能够获得比非原位尿流改道术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谢小燕  李雪梅 《重庆医学》2003,32(3):383-383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膀胱切除行Bricker术尿流改道 ,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T2 T3期 )较安全、应用较广泛的术式。由于手术范围大 ,涉及的器官多 ,术后易发生并发症。本文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防护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2年至今本中心共收治膀胱肿瘤 5 34例 ,行全膀胱切除加Bricker术 73例 ,占同期各种膀胱肿瘤手术的13.6 7% ,其中男 5 9例 ,女 14例 ,年龄 5~ 75岁。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 6 8例 (Ⅱ级 5 3例、Ⅲ级 15例 ) ,鳞癌 3例 ,腺癌 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 33例 (4 5 .2 % ) ,死亡 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分析7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膀胱术36例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39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手术操作时间大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年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回肠膀胱术在远期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前者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