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胃酸分泌的特点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接受24h胃pH监测并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100例,其中出血组(观察组)45例,非出血组(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24h胃pH监测结果 、Hp感染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平卧位平均胃pH值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平卧位胃pH在0~1的累积时间百分比中位数和平卧位胃pH在0~1最长持续时间中位数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夜间胃酸分泌过高,特别是pH在0~1的酸暴露时间过长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溃疡病患者睡前给予抑酸剂治疗可有效预防溃疡出血;非溃疡出血的直接危险因素并非Hp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出血66例。方法:纤维内窥镜检查证实36例,胃肠钡餐造影确诊30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64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并对小儿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与年龄、环境、长期误诊误治及血型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报告较多,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此类病例的临床资料,以期有助于这一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江远智 《吉林医学》2011,(17):3431-343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立止血、雷尼替丁、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予中药治疗,再以连续3次大便潜血阴性时间来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平均住院10.8 d;对照组有效率90.0%,平均住院11.7 d。结论:早期配合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可标本兼治,达到养胃护胃,弥补单用西医治疗效果不足之处,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近10年来共收治35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发病学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近5年(1999年12月~2004年12月)经胃镜检查34205例,其中10200例PU患者(29.82%)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8534例;胃溃疡(gastric ulcer,Gu)940例;复合性溃疡(combined ulcer,CU)726例。DU的Hp检出率高达89%,GU的Hp检出率达71%。结论我院PU检出率较高,其发病和胃镜诊断特点基本符合PU的一般规律,但性别构成比、病种构成比、Hp感染状况、发病季节性等方面存在某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预后。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对症治疗(对照组)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预后加以比较。结果:两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选取病例HP清除率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消除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使预后获得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治疗方法,给予48例患者甲硝唑、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对照组采用单纯治疗方法,给予48例患者庆大霉素、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经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经单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且评价大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与抑胃酸分泌药物联合使用进行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同时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抗菌药物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联用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于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析,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60例,实行联合用药,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甲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实行单纯治疗,给予庆大霉素、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的计分情况来看治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抗菌药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溃疡的愈合率,降低其复发率,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用微波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在内镜下用微波反复操作达到止血。结果:一次止血成功率达100%,再次出血给予同样治疗仍有效。结论:用微波止血,方法简单,疗效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促进胃酸分泌的途径与溃疡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促进胃酸分泌的途径及溃疡复发的机制。方法:用乙酸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待第25天溃疡完全愈合后,用阿司匹林诱导已愈合的溃疡复发。在模型复制后的第55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了环加氧酶-1、环加氧酶-2和胃泌素(Gas)在胃黏膜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胃黏膜中的前列腺素E2的含量,还测定了胃液的pH、再生黏膜厚度、扩张腺体数。结果:环加氧酶-1积分光密度在模型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阿司匹林组中没有差异,而阿司匹林组环加氧酶-2与Gas的积分光密度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阿司匹林组再生黏膜扩张腺体数高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而再生黏膜厚度、前列腺素E2含量、pH值都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环加氧酶的活性导致前列腺素E2生成减少,进而促进G细胞Gas的表达,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多,导致愈合质量下降,使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内镜下止血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5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95例,胃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17例,吻合口溃疡8例,随机分成药物(肾上腺素)注射法组(A组)49例,APC止血法组(B组)58例,金属钛夹止血法组(C组)51例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比观察各组间止血效果。结果A组、B组、C组3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0%,A组有效止血率为89.8%,B组为91.4%,C组为92.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3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临床医师可根据自己最熟悉的治疗技术来选取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枸橼酸铋钾辅助常规三联药物方案治疗 Hp 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Hp 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实验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药物方案,实验组加用枸橼酸铋钾。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仅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的 Hp 根除率为6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 hs-CRP、IL-17和 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黑便、腹泻和头晕,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更低。结论:枸橼酸铋钾辅助常规三联药物方案可以提高 Hp 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消化性溃疡1025例胃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朝 《广西医学》2002,24(3):322-325
目的 :了解地区性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 16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胃镜检查 4 718例 ,检出消化性溃疡 (PU) 10 2 5例 ,胃溃疡 (GU) 2 76例 ,复合性溃疡 (CU) 30例 ,十二指肠溃疡 (DU) 715例 ,其它溃疡 4例 ;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 5∶1;平均年龄 4 3 8岁 ,胃溃疡、复合性溃疡 5 0~ 6 0岁居多 ,而DU以 5 0岁以下居多 ,各部位的溃疡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均逐渐升高 ,其中DU检出 30~ 4 0岁即达到高峰 ,而GU、CU高峰在 5 0~ 6 0岁 ,6 0岁以上患者DU和GU的构成比、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季节检出率依次为冬 2 7 8%、春 2 1 4 %、夏 2 0 5 %、秋 18 9% ;长期趋势以 5年为一个时间单位检出率分别为 2 6 5 %、2 5 1%、17 0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1)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溃疡最多 ,胃溃疡次之 ,复合性溃疡较少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2 )GU、CU、DU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DU发病高峰年龄较GU、CU早 ,青壮年以DU多见 ,老年人DU、GU同样多见 ;(3)PU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但各季节均有较高的检出率 ,检出长期变化趋势为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丽珠得乐加抗生素三药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我们选择了18岁~63岁消化性溃疡病人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用法莫替丁加丽珠得乐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罗中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31-1933
目的:探讨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疗程3d;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800~1200mg+酚磺乙胺每日静点,疗程3d;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41/45)、71.1%(32/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止血时间分别为(7.3±2.4)d,(9.4±2.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观察组及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45)、13.3%(6/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对胃溃疡出血止血效果良好,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川江 《西部医学》2013,25(6):902-903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降低误诊率,提高疗效。方法 231例患者均经电子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按年龄分为两组,其中老年组(≥60岁)56例,中青年组(<60岁)175例。比较两组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溃疡部位及并发症。结果老年组患者反酸嗳气、食欲下降、呕血、黑便发生率为32.1%,低于中青年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消化性溃疡好发于胃体部,占42.72%,其他部位依次为胃窦、胃角、胃底及幽门管;中青年对照组溃疡好发于胃窦,占41.22%,其次为胃角,两组患者溃疡好发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小儿消化性溃疡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内镜检查和与幽门螺杆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7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个体差异较大,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内镜检查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较胃溃疡高,且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结论 对临床上凡有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性腹痛患儿均应作胃镜和幽门螺杆菌等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