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检测孕妇和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出生24h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和1岁时HBs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显著降低孕妇HBV-DNA载量,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我院进行生产的60例血清高HBV-DNA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妊娠晚期孕妇,经知情同意后作为治疗组,孕检均检测孕妇静脉血清HBV-DNA〉1×106copies/mL,自孕28周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停服;按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不作抗病毒治疗干预。两组新生儿出生时采脐血检测HBsAg和HBV-DNA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断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拉米夫定对母体血清HBV-DNA水平的强效抑制可能是阻断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分析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孕妇免疫功能、新生儿乙型肝炎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率和阻断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乙型肝炎孕妇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研究组(n=6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孕妇给予口服替比夫定治疗。对两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前的外周血HB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的HBV宫内感染率、出生7个月时的HBV感染阻断成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孕妇用药不良反应、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新生儿的孕周、体质量、出生1分钟Apgar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孕妇治疗后的HBV-DNA载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HBV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生后7个月时的HBV感染阻断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晚期给予HBV-DNA载量较高的乙型肝炎孕妇口服替比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和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提高阻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用于妊娠中晚期HBV高载量孕妇,观察其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HBV高载量孕妇按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于妊娠24~28周给予替诺福韦口服至分娩时,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标准免疫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孕妇HBV-DNA水平变化、婴儿7月龄时HBsAg、HBV-DNA阳性率、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59±1.21) log10 IU/mL和 (7.57±1.23) log10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BV-DNA水平[(3.25±0.61)log10 IU/mL]显著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7.65±1.29) 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7个月后,观察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0%,母婴阻断率达100%,对照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9%、11.1%,母婴阻断率为8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者有3例,其中2例表现出轻微头晕、乏力,1例表现轻度恶心、纳差,发生率为5.0%。结论 妊娠中晚期使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产前检查有慢性HBV感染孕妇50例及所生新生儿54名(4例双胞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孕晚期及产后4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访至出生后1年。结果:HBV感染孕妇在分娩前,治疗组HBV-DNA载量Lo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2.7±1.2,P〈0.05)。婴儿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4%∶20%,P〈0.05)。结论:对于HBV感染的孕妇,在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能够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有效预防婴儿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案将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116例HBV高载量孕妇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从孕28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治疗直至妊娠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69±0.54)log~(10)copies/mL和(7.57±0.48)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3.81±0.95)log~(10)copies/mL和(7.73±0.52)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患者表现为轻微恶心、呕吐,1例患者表现为失眠、疲劳、头晕、乏力,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 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的疗效良好,其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孕妇中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慢性乙肝孕妇56例分成两组。孕妇从第32孕周起每日口服100mg的拉米夫定或安慰剂至产后4周并随访至产后8周。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于出生后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防至出生后1年。结果治疗组孕妇30例,共分娩新生儿30例;安慰剂组孕妇26例,共分娩新生儿26例。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比35%,P=0.021)。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在孕妇及新生儿中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能够减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高乙肝病毒(HBV)载量孕妇宫内感染阻断.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选择我院高HBV载量孕妇139例:HBsAg、HBeAg和(或)抗HBe和抗HBc阳性、HBV-DNA≥1.0×107 拷贝/mL.随机分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孕妇28、32、36 w肌注HBIG200IU,对照组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二组新生儿出生6 h内肌注HBIG100 IU,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采集出生及12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HBV-DNA.结果 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观察组10.1%(8/79)低于对照组31.7%(19/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持续至12月龄,HBV慢性感染率观察组8.9%(7/79)低于对照组23.3%(14/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阻断率观察组91.1%(72/79)高于对照组76.7%(46/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成功率观察组77.2%(61/79)高于对照组66.7%(40/6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高HBV载量孕妇孕末期应用HBIG可降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及慢性感染率,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率.  相似文献   

10.
冉冉  王明  张华  刘青  朱云霞  庞秋梅 《广西医学》2020,(17):2206-2209+2213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安全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53例HBV感染孕妇(HBV-DNA>1.0×106 IU/mL),根据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孕周分为A组(23~26+6周,112例)和B组(27~34周,141例)。测定两组孕妇分娩前的血清HBV-DNA载量及分娩后6~8周的ALT水平,统计ALT升高比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28周时血清HBsAg及HBV-DNA水平,评估母婴阻断效果;记录孕妇的药物毒副反应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载量低于B组(P<0.05),而两组孕妇分娩后ALT水平及ALT升高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血清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出生时和出生后28周时两组新生儿均未检测到HBV-DNA。两组剖宫产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均对治疗耐受良好,未发生肝衰竭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两组胎儿宫内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初产妇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孕妇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观察组孕妇从孕36 周开始接受分娩球运动法培训,掌握分娩球锻炼方法.比较2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时用药、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时哌替啶、地西泮和缩宫素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本院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14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2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实验组72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乙肝标志物转阴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25-27+3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均等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予以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TBIL、ALT、AST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可实现疗效的提升,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父亲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行为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产妇2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父亲参与式护理。采用各级量表比较2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幸福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计算2组纯母乳喂养率。 结果 产后3 d、1个月、3个月,2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0.05);产后1个月、3个月,2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产后3 d(均P<0.05);产后3个月,2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产后1个月(均P<0.05);产后3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3个月,2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产后3 d(P<0.05);产后3天,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3个月,2组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0.05);观察组独立自主、个人成长、自我接纳、生活目标、良好关系及环境控制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81.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父亲参与式护理可显著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纯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幸福感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指标、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分别为87.8%、57.1%和38.1%,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二者相辅相成,加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41例,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则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谷草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治疗第12、24、48周比较2组HBV-DNA、HBeAg的转阴率以及AST、ALT的复常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24、48周,HBV-DNA、HBeAg、AST、AL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48周HBV-DNA的转阴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治疗后第24周和第48周AST、ALT的复常率也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存在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孕9~12+6周)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除常规孕期检查以外,自孕14周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75 mg至孕28周;对照组只做常规孕期检查.比较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研究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及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率分别为23.1%、5.7%,低于对照组的51.9%、15.4%(P<0.05).研究组早产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早期结束后尽快开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且不增加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1年。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为81.3%,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6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52.1%,对照组为2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5.8%和9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 YMDD变异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商品名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退黄、降酶、抗纤维化、支持及对症处理。疗程6~67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病毒水平、肝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HBVDNA阴转、HBeAg转换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6~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67个月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率分别为11.4%、22.7%、34.1%、38.6%。治疗后治疗组未发生YMDD变异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水平及Child—Pugh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水林佳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可抑制病毒复制,降低YMDD位点累计变异率,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therapy for supplementing Pi(脾) and nourishing Shen(肾,SPNS) on dendritic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treated by lamivudine.Methods:Sixty CHB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BeAg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by digital table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only,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co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