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手术期临时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近年来广泛用于伴有潜在心脏疾患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治疗,可减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8年来有潜在心脏疾患者的围手术期临时起搏器的应用进行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对临床抢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各类原发或继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或有症状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症状的患者80例,在X线透视下,将起搏导管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右心室,根据胸部透视和心电图图形,判断导管位置和临时心脏起搏的起搏效果。结果 80例均成功经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置,有效起搏77例,其中心脏骤停的3例患者,均起搏有效,最终2例死亡。年龄65岁的患者起搏器安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年龄≥65岁的患者(P0.05)。结论床旁经静脉穿刺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是急诊处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重要手段,并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陈晖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149-150
目的探讨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6例接受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采取相应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4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改善明显,改为永久起搏器治疗,1例心室骤停患者由于合并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安装起搏器后2d后出现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成功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病情稳定,10d内康复且安全出院。结论做好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全面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对56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信念、价值观等基本因素有了一定得认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延长期望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素抗凝对经股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深静脉血栓 (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4 8例经股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病人接受 2种剂量肝素抗凝 ,评价不同抗凝方案对于防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所有病人穿刺对侧下肢均无血栓性闭塞 ,病人或临床特征与DVT的危险性增加无明显相关。治疗剂量肝素应用是DVT预见性唯一有显著意义的独立因素 (P <0 0 0 1)。结论 经股静脉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与DVT的危险呈明显相关 ,在实施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给以肝素预防治疗对于降低DVT的危险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层医院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临时起搏器。方法应用Medtronic5318临时心脏起搏器,采用Seldinger技术法,在X线间断曝光实时监视下,经右锁骨内侧中下1/3处进入上腔静脉,然后置入J形导丝,将起搏导管通过右房室瓣送入右心室心尖部并接触心内膜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临时起搏导管,接临时起搏器起搏,术后心电监护。其中1例起搏效果差,其余14例起搏效果满意。本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间断曝光实时监视下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及导管植入安装临时心脏起搏,患者及操作者接受X线剂量少,此法直观、准确、安全,微创,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动过缓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例因妊娠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孕妇的资料。结果3例均于终止妊娠前安装临时起搏器,并行剖官产分娩,母婴安全。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妊娠期的严重合并症,严重心动过缓者孕前、孕期可以安装起搏器,如果对安装永久起搏器有顾虑者,可安装临时起搏器。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7.
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合并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者,在围术期可因麻醉、药物及手术的影响,加重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增加手术风险,限制了外科手术的开展,而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可对术中术后并发药物难以治疗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治疗作用[1]。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并进行妥善护理能使老年心动过缓患者心率增快,增加心输出量,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2],为中老年患者在麻醉及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中起搏器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非心脏手术SSS患者围术期麻醉和手术资料。结果使用永久起搏器者22例( P组),恢复顺利,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选择临时起搏器者23例( T组),术中起搏器未激活11例,5例合并房颤的患者均激活起搏器,年龄大于65岁患者激活起搏器7例;未放置起搏器13例( N组),6例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不平稳,术后第4天死亡1例。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T组未激活临时起搏器11例,N组血液动力学平稳8例。结论SSS患者合并高龄、房颤和有大出血可能的手术术前应该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器,并维持到术后渡过危险期;对于短小手术,无临床症状SSS患者可在严密监测,备临时起搏器的前提下实施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
106例心动过缓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06例心动过缓的高龄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根据心血管系统异常程度,有20例麻醉前放置临时起搏器,选用全麻;其余86例未放置起搏器,选择硬膜外加全麻,测定诱导后10分钟,切皮时,拔管时BP、HR、SpO以及围手术期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诱导后10分钟BP均下降明显,未安起搏器86例患者中,有26例心率低于60次/分,需要给阿托品提高心率,其中5例给阿托品2mg无效,改给麻黄素后心率上升>60次/分,1例心率<50次/分,给阿托品、麻黄素无效,停手术,次日放置临时起搏器后顺利完成手术,拔管时患者BP、HR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术前可视病情安置临时起搏器,并选用全麻或硬膜外加全麻,对循环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镇痛,减少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刘银侠  刘变侠 《河北医药》2013,(19):2919-2920
目的探讨分析临时起搏器在高龄外科手术中的保护效果及安全评估。方法选取2006至2011年收治的94例接受外科手术,并于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的高龄患者,对所有患者安装及拔除临时起搏器的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根据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心电监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起搏组与备用组,对2组患者所合并的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脏病与手术中所接受的麻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高龄患者均成功安放及拔除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平均放置时间为(22.3±3.4)h,其中起搏组53例,备用组41例。起搏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合并长R-R间歇、快慢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与传导束硬化症的患者要明显多于备用组(P<0.05),2组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与心脏疾病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临时起搏器在高龄外科手术中能够有效预防及治疗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在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心脏临时起搏保驾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68例病历资料。结果:68例术前全部成功植入临时起搏器,术中、术后未发生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术后63例(92.6%)成功撤离临时起搏器,5例(7.4%)改行永久起搏器植入,68例(100%)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临时起搏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是简易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人工心脏起搏器一般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对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经常有些患有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拉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心脏骤停。手术时应用临时起搏器可降低手术风险。本次研究对51位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了临时起搏器,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者,共903例.将安置了临时起搏器的77例设为观察组,未安置临时起搏器的82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花费的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异丙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术中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比例、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或严重依赖起搏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能增加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手术安全,有效防止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的监测,为临床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6年3月~2011年8月的415例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15~20 min心电图变化.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15例,行阿托品试验阳性121例,阴性294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中装起搏器24例,其中〉60岁15例,21例装临时起搏器,3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更是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药物试验,是主要方法之一,可初步诊断术前心动过缓患者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指导临床术前是否安装起搏器,保证手术过程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 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 13例病人 , °房室传导阻滞 10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 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 7例次 ,锁骨下静脉穿刺 7例次。对 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 30次 /分的病人 ,在植入埋藏式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 ,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 4例 ,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住院外科手术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均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结果 1例患者因血管变异安装起搏器未成功,其他患者全部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完成手术,并于术后48h内拔除起搏电极,除1例患者出现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急性心因反应,经心理护理缓解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同时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能保证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体表心电图指导床旁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途径植入电极导管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以来 ,心脏临时起搏器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得到拯救 [1 ]。过去多采用 X线指导下或床旁盲目放置电极导管的方法 ,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需要搬动病人 ,浪费时间 ,延误病人的治疗。本研究旨在讨论体表心电图指导下植入临时  相似文献   

18.
分析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电极导入途径、起搏器类型、临时起搏器的预先安置及并发症。14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13例病人,Ⅲ°房室传导阻滞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起搏方式以心室按需型起搏为主占11台。电极插入经头静脉切开7例次,锁骨下静脉穿刺7例次。对7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窦性停搏或心室率小于30次/分的病人,在植入埋藏武起搏器之前先植入了心室按需型的临时起搏器,以保证永久性起搏器的顺利植入。出现并发症4例,分别为电极移位、囊袋出血和导线断裂。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可靠、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气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6~87(42±16)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EDV、ESV、S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7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所有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通过穿刺锁骨下静脉置入,观察置入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7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4%,包括起搏电极脱位1例,囊袋出血1例,囊袋破溃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植入起搏器后植入侧上肢活动受限1例。结论及时发现并排除起搏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加强随访并进行起搏器程控监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