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藏药的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藏药与无自知力、受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导致身体不适、缺乏精神疾病与药物治疗知识等有关。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杜绝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保证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藏药行为原因.由此改变策略,改善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质量.方法 对宁夏民康医院三年来的住院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分析. 结果共观察356名患者中,出现藏药行为者86例.其中由于自知力不完整及药物副作用造成藏药行为者分别占24.4%和44.2%.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藏药行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以自知力缺乏及药物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患者缺乏自知力,其所作所为常出人意料之外,有时防不胜防,目前其治疗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服药依从性是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之一,且与疗效直接关联,对预后、转归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服药依从性差,从其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方式及特点、以及如何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方面予以论述,旨在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100例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依从性与精神病严重程度和自知力损害程度高度相关,依从性高者病情稳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原因及干预.方法 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原因及藏药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患者藏药与无自知力,受病态支配,药物副作用及对疾病和药物治疗认识不够造成的.结论 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杜绝了患者藏药行为,保证了药物的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杨小曲  熊宇 《中外医疗》2012,31(5):18+20-18,20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疗法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稳定后,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分别进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心理治疗和仅给予药物的治疗方式,疗程均为3个月,并对2组患者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复发率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1年的统计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并随访1年,A组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病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认知心理治疗在患者康复期能很好地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疗效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有利于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7.
住院精神病人服药不依从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刘梅华 《中外医疗》2007,26(21):28-28
目的 分析精神病人服药不依从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杜绝拒药藏药.方法 对2005年8月-2006年8月收治177例精神病人中27例有拒药藏药者从年龄、文化程度、临床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 精神病人服药不依从因素很多,与年龄、自知力缺乏、文化程度、临床诊断有关,且藏药方式多种多样.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精神病及精神药物知识宣教,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56例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的分布、原因、改善时间及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有拒食行为的56例精神病患者从精神症状,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临床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拒食行为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精神症状中被害、幻听是拒食行为的首位原因,其次为缺乏自知力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等.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拒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林利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631-2632
住院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和思维紊乱、情感不协调、行为不能控制,在日常住院生活中容易发生伤害。因此,精神科护理应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问题。本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5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调查,在出院后6个月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结果: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NOSIE评分与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使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1.
张春燕 《大家健康》2013,(21):184-185
目的:精神病患者拒药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分析。方法:对26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拒药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出现拒药行为89例(33.8%),其中直接拒药71例(79.8%),藏药18例(20.2%);首次住院患者53例(59.6%);拒药患者中主要原因是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结论:护理干预能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拒药心理和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丽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31-233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拒药藏药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存在拒药藏药行为5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程记录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归纳拒药藏药的原因。结果拒药藏药原因包括:无自知力、否认有病22例(44.00%);幻觉、妄想支配15例(30.00%);药物副反应严重4例(8.00%);担心药物损害自己健康4例(8.00%);积存药物企图自杀1例(2.00%);认为自己的病已无药可治而拒服药2例(4.00%);无勇气重返社会2例(4.00%)。结论精神病患者拒药藏药原因构成复杂,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加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中国民康医学》2014,(22):117-1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恢复期流浪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9例恢复期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以及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六周后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坚持服药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认知行为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测量患者的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服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OSIE和ITAQ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NOSIE和ITA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和依从性有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4~9月份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甲组(药物治疗 健康宣教)30例,入院即实施健康教育,乙组(对照组)药物治疗 一般性护理常规,两组均周进行住院治疗依从性,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及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的评定分析。结果甲组各项评定项目在宣教4周后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乙组,且改善时间较乙组早,尤其是住院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结论健康宣教是提高病人住院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首次住院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分为依从性好组(100例)和依从性差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程、医患关系、疾病知识、精神分裂症药物(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家庭及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16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100例(62.50%),依从性差60例(37.5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危险因素为: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OR=4.34)、应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OR=3.79)、疾病知识缺乏(OR=3.32)、医患关系一般(OR=2.97)。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较多,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进行精神康复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纽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分别在病人入组时、教育干预4w后和出院1年后对两组病人同时评定,进行比较。结果: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在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和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明显,对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患者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 将精神分裂症80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和药物加心理护理(研究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9.
黄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2-1442
目的:评价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认知心理治疗,对照组20例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两组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影响民政医院男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为寻求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依从性判断标准对上海民政第二精神病院127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服药依从性与年龄、病程、住院时间、住院次数、有无发病诱因、婚姻无显著相关,与文化程度、服药情况、自知力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文化程度高、药物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长期住院无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开展白知力、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教育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