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评价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抢救步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70例心搏、呼吸骤停行 CPCR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4 4例 )和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 (2 6例 )患者在实施 CPCR过程中采取的 A、B、C顺序及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 (<5分钟、5~ 10分钟和 >10分钟 )所分组的各期复苏成功率。结果 :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C组 (11例32例次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均 <0 .0 1) ;CAB组 (2 4例 )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同 ,<5分钟组各期复苏成功率均明显高于 >5分钟组 (P<0 .0 5或 P<0 .0 1) ;AB组(3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6 6 .7%,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33.3%,均显著高于 CAB组 (P均 <0 .0 1)。非单纯心脏疾患致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中 ,ABC组各期复苏成功率与 CAB组总体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CAB组依 C AB间隔时间不等 ,一、二期复苏成功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三期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 ,>10分钟组明显低于 <10分钟组 (P均 <0 .0 1)。结论 :CAB可能是各种原因致心搏骤停患者 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5分钟可能是进行有效人工通气的极限。  相似文献   

2.
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心搏、呼吸骤停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最严重、最紧急的危重症,一旦发生,如抢救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将无法延续.为了总结院内心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经验,分析影响复苏后存活率的因素,提高院内心搏、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率,故对近12年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和省内会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息者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心跳呼吸骤停应就地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CPCR成功率的高低与心肺骤停的时间、是否为现场,复苏是否正确有效、以及基础疾病、年龄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就CPCR126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987年6月-1993年5月我科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病人126例。男性82例(65%),女性44例(35%);最小年龄8天,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40.4岁。职业:工人53例,农民12例,干部17例、家庭主妇17例,个体户4例,待业人员4例,军人6例,民警2例,中小学生2例,学龄前儿童8例,在押犯五例。医院外心肺骤停114例,医院内心肺骤停12例。2结果2.1心跳、呼吸…  相似文献   

4.
心肺脑复苏急救中的医护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护士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准确作出病人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并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地实施心肺脑复苏的急救。方法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用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复苏药物治疗、用冰敷头部及体表大血管行经处等复苏处理。结果143例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有35例在1min内进行CPCR,存活32例,占91.43%;有4例在8~10min进行CPCR,存活0例。结论 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快速、敏捷、争分夺秒地与医生紧密配合,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使病人的死亡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麻醉、手术过程、触电、溺水、自缢、某些药物中毒等,均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复苏的成功最终必须达到恢复智能。由于在建立有效呼吸、循环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脑组织功能完全恢复。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把心肺复苏改称为心肺脑复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个体化心肺复苏抢救程序,分析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462例,针对心肺复苏程序不同组合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 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接诊217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按指南要求采用ABCD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39例。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接诊245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心肺复苏成功56例。结论辨证准确地优化组合心肺复苏程序,可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的关键,是在心脏骤停发生(4min)内进行有效地生命支持。在临床实际抢救工作中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是提高复苏率的关键。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一项护理急救措施。成人的生存链体现在4个“早期”:即①早期识别、求救;②早期CPCR;③早期电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失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  相似文献   

8.
岳瑞改 《临床荟萃》2009,24(21):1899-1900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70%的心搏呼吸骤停发生在院外,心搏呼吸骤停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正确有效的复苏就有可能从死亡线上挽救生命。现场心肺复苏是急救医学最困难、最具代表水平的综合技术之一。也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院前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是直接的、关键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重新建立呼吸循环的复苏过程,是急救体系中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按医学急救规范,心肺复苏30min内无成功者,一般放弃抢救,复苏1h后心跳呼吸恢复者实属罕见。我们遇到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后复苏1h成功。  相似文献   

10.
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57,自引:8,他引:57  
心肺脑复苏术(CPR)经过4 0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心搏呼吸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尤其是生存率仍然很低。在我国,院外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仍<2 % ,如何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是我国乃至全球医务工作者面对的难题。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在心肺复苏方面的进展,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浅谈几点。1 围心搏骤停的救治应引起重视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发作大多数发生在院外,常有发作先兆或基础疾病或高危因素的存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之前的情况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可避免恶化到需要复苏的程度。即使病情继续恶…  相似文献   

11.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在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症科最紧急的突发事件[1 ] ,尤其是发生在夜班 ,仅由 1名医生和 1名护士值班时。现在 ,工作 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值夜班的主要力量 ,这些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心理素质差 ,而心搏、呼吸骤停又事发突然 ,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 ,延误抢救时间 ,而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措施的切实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2 ] ,为使低年资护士熟悉整个抢救过程 ,增强抢救步骤的条理性 ,紧密衔接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提高复苏成功率 ,我科根据心肺复苏抢救技术 (CPR)结合护士的临床操作经验制订了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 (心搏、呼吸骤停患…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章仕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76-2678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骧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程序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75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开始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期组复苏有效率和成功率都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除急性内科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外(60%),其它疾病复苏成功率均较低(约20%)。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与开始复苏时间、骤停前重要脏器功能密切相关,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要强调实施早期现场心肺复苏,加强及时电除颤、气管插管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注重原发病和脑复苏处理。  相似文献   

13.
孙新帅  冯青俐 《临床荟萃》2009,24(16):1450-1451
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成功与否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学专业组已正式将β内啡肽(pEP)拮抗剂纳洛酮列入CPCR的指南,但由于缺乏纳洛酮在CPCR中实际疗效的系统性对照研究资料,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为重新认识和准确评价纳洛酮在CPCR中的作用,将CPCR分成心肺复苏(CPR)和脑复苏(CR)两个阶段,我们对97例院内心跳骤停5分钟内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241例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十二年间院内及院外急救的241例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41例心跳骤停患者中,初步复苏成功10例,最终复苏成功(心肺脑均复苏)仅4例,复苏率分别为4.62%、1.82%。1990至1998年间复苏成功率较低,初步复苏成功率1.38%,最终复苏成功率0。1999至2002年间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初步复苏成功率8.24%,最终复苏成功率4.12%。自1998年我科开展院外急救以来,尚无一例院外心跳骤停者复苏成功。结论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与抢救人员专业水平、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正确与否、对室颤患者能否早期除颤及患者原发病是否可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用的最初急救处理,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及体外除颤三大基本要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CPR对心搏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提供了帮助,但迄今为止,大量报道表明,院外复苏成功率仍<2%.导致其不理想的主要因素有: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有效时间短、旁观者操作心肺复苏率低、指南所指基础生命支持过于复杂以及室颤延迟后对最初除颤无反应等[1].  相似文献   

17.
院前心肺复苏796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治疗,旨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5-10~2005-10我中心复苏的796例患者,从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时间,开始复苏时间和方法以及抢救半径及气管插管操作的耗时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796例中273例患者在一定时间恢复心搏,窦性心律恢复时间3~31min,273例患者中174例恢复呼吸,自主呼吸恢复时间0.5~49h,174例心肺复苏(CPR)成功的患者中89例患者恢复意识,恢复时间1~62h。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复苏时间和方法、抢救半径、复苏过程中气管插管耗时有直接关系,另外,监护仪的使用也与心肺复苏成功率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心肺脑复苏 (CPCR)是对突发性猝死这一濒死状态的急救措施 ,是医生的基本急救技能之一 ,在五年制临床急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 ,CPCR课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我们在对该课程的设置中 ,立足于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其一、掌握基本理论 ,包括病因、心搏呼吸骤停的判别等 ;其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其三、了解其近年来的进展 ,如 2 0 0 0’CPR国际指南 ;其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对当前国内外的复苏状况有一全面了解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现场心肺复苏 (CPR)的成功率 ;其五、掌握一定深度的CPCR后续处理方法及脑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68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均实施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吸氧,心肺复苏药物应用,脑复苏等急救措施。比较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复苏时间、不同电除颤时间,是否人工气道的抢救成功率的异同。结果不同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病因、不同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的早迟、有无气管插管,其抢救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的病因、复苏时机、复苏措施均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肺部疾病心搏呼吸骤停的特点、病因及复苏中采用早期气管插管,对46例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早期气管插管及相应的复苏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复苏成功40例,占86.95%;存活出院22例,占47.82%;(脑复苏成功20例,占43.48%).经统计学处理,复苏成功与否与复苏开始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有关.结论:慢性呼衰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是其主要原因.复苏开始的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是影响急诊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