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三仁汤治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胜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2,6(4):36-36
<正>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经临床实践,本方不仅能治疗湿温病,凡其病因病机属于湿者,皆可随证加减治疗,甚效。例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彭某,男,10岁,学生。因突起腹痛,呕吐,发热3天,停止排便、无矢气2天,于1981年8月8日晚急诊入院,外科诊断为肠梗 相似文献
4.
5.
6.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0)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三焦,用于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病症。临床用于治疗淋症和水肿,虽是不同病症但均属湿重于热的证型,临床辨证,随证加减,灵活变通。淋症属湿热下注膀胱,加入清宣之药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出,淋症自除;水肿病症在肺脾肾,湿热壅塞三焦,加入重浊之药泄下消导利水消肿,通利三焦,泄下湿热从二便出,利水消肿。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三仁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用《温病条辨》三仁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一般资料共87例(95眼)。男76例,女11例;22~30岁18例,31~40岁49例,41~53岁20例;左眼36例,右眼43例,双眼8例;发病时间3~15天,平均5.6天。 相似文献
8.
9.
银翘散治疗发热及感染性疾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杂病的辛凉清解剂的代表方剂。现代中医将其广泛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疱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三仁汤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仁汤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为吴氏治疗湿温之主方,方药组成: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笔者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治疗耳鼻咽喉科病证,收到良好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其病机复杂,证候多样,多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通腑泻下"法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关键.锦红汤是已故名医顾伯华基于中医"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创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行气通腑、活血消肿的功效,对胰腺炎、胆道感染、脓毒症等各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三仁汤对慢性胃炎首次根除幽门螺杆菌(Hp)失败后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κB(NF-κ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135例,均为Hp首次根除治疗失败患者,随机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给予四联方案治疗,包括胶体果胶秘胶囊400 mg,2次/d,于餐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2次/d,餐前口服;呋喃唑酮片10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1 000 mg,2次/d。治疗组在四联方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三仁汤内服治疗,1剂/d,常规早晚水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0 d。检测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两组中医证候(TCM)积分和临床疗程;检测两组血清核因子-κB(NF-κ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7.69%,对照组根除率为72.3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胀、胃脘灼热、口苦口臭和恶心呕吐症状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HS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四联方案治疗基础上,加味三仁汤治疗首次Hp根除失败后患者,能明显提高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改善中医临床证候,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NF-κB水平和升高HSP7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自1998年9月~2001年10月,笔者应用自拟三参三黄三仁汤加减治疗频发性和/或多源性室性早搏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患者共117例,年龄9~78岁,均做24h……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2004年5月,笔以三仁汤为主方加减化裁,并配合西药护肝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2例,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治疗痉挛疼痛性疾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源于《伤寒论》,本是用于治疗伤寒后阴津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脚挛急、不得神之症,后经历代医家临床发展,治疗范围日渐广泛,笔者多年来以此方原方或加味治疗以挛急、疼痛为主诉的病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部分病例及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其以三仁分消三焦,配伍甘寒淡渗之滑石、通草、竹叶,佐以厚朴、半夏行气除满,以达气畅湿行的目的.现代中医将其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湿滞不化证,涉及到各科数种杂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三仁汤临床应用探析异病同治之渊源及内涵。认为异病同治是中医传统治则之一,后人在继承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其内涵、适用范围,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杨《伤寒温疫条辨》为中医疫病学之佳作,书中开篇首论运气,并认为伤寒与温病虽同为外感病,但其本质不同,理应化为二门。温疫的病因病机为杂气由口鼻进入三焦,在“中焦发病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焦传变”的论点。治疗上主张辛凉宣透,攻逐解毒,调理气机,并创治疫十五方,在温疫病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准确了解当前中医传染病工作者的科学思维方法、温病理论、科研能力和方法,以及现代前沿技术的能力等,研究制定传染病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及相应的体制机制。方法:针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的34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和2家其他单位的61名中医传染病工作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98.4%。结果:调查对象在温病学理论、传染病临床、传染病科研和科学思维四大知识块都有一定的欠缺。结论:调查对象总体情况较差,开展相关培养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