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结构的家庭精神环境特征、父母与儿童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测查了芜湖地区6573例3~16岁儿童的家庭,由家长填写家庭环境量表、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同时用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了3754例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结果:单亲家庭的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分低于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如亲密度6.9±2.2/7.7±1.7、7.7±1.7,P〈0.001),而矛盾性得分高于主干家庭(3.0±2.0/2.5±1.9,P〈0.001);核心家庭的情感表达(5.6±1.6)、矛盾性(2.9±2.0)得分高于主干家庭(5.5±1.6、2.5±1.9)(P〈0.001);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均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如父亲精神质50.8±11.3/47.5±10.8,47.6±11.0,P=0.001);核心家庭父亲的神经质得分高于主干家庭(47.3±10.4/46.2±10.3,P〈0.001);单亲家庭儿童的神经质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54.5±11.0/51.2±11.3、51.4±10.7,P〈0.001),而掩饰性得分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47.1±9.5/49.8±9.8、50.1±10.0,P〈0.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矛盾性、母亲的神经质因子分别影响儿童精神质和神经质(β=0.309,0.242)(P〈0.001)。结论: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精神环境、其父母及儿童的个性均优于单亲家庭,主干家庭的精神环境及父亲个性优于核心家庭;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和父母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儿童人格特征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行为在儿童2岁和7岁时的差异及其与儿童抑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对56名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进行评价,用问卷法对父母在儿童2岁和7岁时的教养行为分别进行测量。结果:(1)儿童2岁时母亲的情感表达控制和惩罚评分都低于父亲(2.9±0.7/3.4±0.8,t=-4.47,P=0.000;2.8±0.6/3.1±0.8,t=-2.31,P=0.020),7岁时母亲的惩罚高于父亲(3.3±0.6/3.0±0.8,t=2.17,P=0.030)。(2)7岁时测量得到的母亲的担忧(3.7±0.8/4.4±0.7)、接纳(4.7±0.5/4.9±0.5)评分较2岁下降,惩罚评分增加(3.3±0.6/2.8±0.6)且有统计学意义(F(1,53)=10.98,F(1,53)=6.89,F(1,53)=20.58,P〈0.01),7岁时父亲的担忧评分较2岁时也下降(3.7±0.8/3.9±0.6,F=5.63(1,53),P〈0.01)。(3)两次测量中,母亲对三种抑制类型儿童情感表达的控制都存在显著差异(F(2,53)=2.96,P=0.050)。(4)测量与抑制性对母亲的拒绝和排除限制的鼓励独立存在交互作用(F(2,53)=3.39,F(2,53)=4.20,P〈0.05)。结论:父亲的教养行为比较稳定,母亲的教养行为变化较多且母亲的拒绝和鼓励独立方面与儿童的抑制性有更多的关联,母亲对抑制型儿童的教养表现出较多消极的行为和行为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197名大学生施测,半年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1)197名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一学生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均高于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3.9±0.5/3.3±0.6、3.2±0.6、3.4±0.6,P〈0.001;3.5±0.4/3.3±0.5、3.1±0.4、3.3±0.4,P=0.010,0.000,0.004)。(2)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得分均高于专制型和忽视型(3.6±0.6/3.3±0.6、3.3±0.6,P=0.015,0.018;3.2±0.4/3.1±0.3、3.0±0.4,P=0.026,0.000;3.4±0.5/3.2±0.4、3.2±0.5,P=0.022,0.005)。(3)父母教养方式的接受-参与性对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2、0.33、0.36),严厉-监督性对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2、0.14)。(4)专制型教养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观和忽视型教养大学生的时间效能感得分在半年里均显著降低(3.3±0.3/3.1±0.3、3.5±0.5/3.2±0.4,P=0.007,0.001)。结论:接受-参与性和严厉-监督性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水平与稳定性有积极影响,前者的作用相对较大。权威型教养的大学生时间管理优于专制型和忽视型。  相似文献   

4.
暴力犯罪者人格障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暴力犯罪者的人格障碍。方法:随机抽取在重庆市女子监狱服刑的女性暴力罪犯204名,在重庆市监狱服刑的男性暴力罪犯294名,用人格诊断问卷(PDQ-R)、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查。结果:男性在反社会型因子上得分高于女性(2±4/0±0,P=0.008);女性在偏执型、分裂样、回避型因子上得分均高于男性(4±2/3±2、3±2/2±2、3±3/3±2,P=0.044、0.041、0.047)。结论:暴力犯罪者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共患强迫障碍(OCD)的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特点。方法:以33例共患OCD的TS儿童、40例单纯TS儿童和40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对所有受试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的养育方式进行评定。结果:共患OCD的TS儿童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因子分低于单纯TS组和正常对照组(5.7±1.4/7.1±1.4,7.6±1.2,P〈0.05),矛盾性和控制性得分则高于单纯TS组和对照组(4.3±1.2/2.8±1.04,1.4±1.0,P〈0.05;4.8±1.7/4.1±1.4,3.5±1.2,P〈0.05),共患病儿童组父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19.9±4.3,21.9±3.3)、过度保护分量表得分(12.8±2.4)高于单纯TS组(17.1±4.2,20.1±3.2,11.4±3.0)和正常儿童组(16.2±5.2,18.7±3.9,10.1±2.6),情感温暖分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儿童组(43.2±7.3/49.2±8.9,F=5.81,P=0.004),拒绝否认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10.4±2.5/8.3±2.4,F=6.21,P=0.003),但与单纯TS组差异无显著性。共患OCD的TS儿童组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两个分量表得分高于其他两组(F=8.12、10.22、P=0.001,0.000),其惩罚严厉分量表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F=3.37,P=0.038),而两病例组间无差异。结论:共患OCD的TS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欠佳,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型行为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以A型行为类型问卷为工具筛选出27名A型行为者和26名B型行为者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中性、悲伤、愤怒、惊奇和厌恶面孔)的点探测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两组对于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存在显著差别(F=21.79,P〈0.001),A型行为组注意偏向得分(40.8±47.9)高于曰型行为组(-11.4±31.5);对厌恶面孔存在边缘显著(F=3.95,P=0.052),A型行为组厌恶面孔得分(-35.3±61.1)低于曰型行为组(0.7±59.9);B型行为组的注意偏向在不同面孔性质上无显著差异(F=1.48,P=0.213),而A型行为组差异显著(F=10.36,P〈0.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愤怒面孔得分(40.8±47.9)高于其他面孔(厌恶面孔-35.3±61.1,惊奇面孔5.1±47.2,悲伤面孔0.5±16.4,高兴面孔-4.7±34.7),厌恶面孔得分(-35.3±61.1)低于除高兴面孔外的其他面孔。结论:B型行为者对情绪面孔无特殊注意偏向,A型行为者对愤怒面孔有注意指向,而对厌恶面孔则有注意逃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A型行为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障碍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从207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中,选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共人组197例。从参加体检的健康者中随机选取46例为正常对照组。用A型行为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状况,并测定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和血脂。结果:高血压组中的A型行为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76.7%vs.45.7%,X^2=9.77,P=0.003),高血压组A型行为者负性生活事件频度、负性生活事件强度、焦虑因子分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高于非A型行为者[(3.4±1.0)vs.(2.5±0.9),P=0.007;(23.2±6.0)vs.(15.9±4.2),P〈0.001;(1.8±0.5)vs.(1.4±0.7),P=0.004;(79.8±12.3)vs.(57.7±11.4),P=0.006],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主观支持分低于非A型行为者[(39.8±9.7)vs.(56.2±10.5),(8.1±6.4)vs.(/6.7±4.2),均P〈0.001]。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负性LEI平均值、主观支持分、焦虑因子分、脉压与A型行为显著相关(β=-0.22、0.19、0.24、-0.21、0.15、0.19)。结论:A型行为是高血压发病的内在因素,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绪障碍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A型行为引起高血压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及父母养育模式对儿童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幼年版)(EPQ-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估56例行为问题儿童(研究组)及5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结果:(1)研究组的内-外向(E)维度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t=4.020,P0.01);(2)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48,P0.05;t=-4.607,P0.01),父亲惩罚、严厉与父亲过分干涉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7,P0.01;t=2.168,P0.05);(3)研究组内-外向(E)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07,0.299;P0.05),情绪稳定性(N)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92,-0.264;P0.05),与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及父亲过分干涉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1,0.359,P0.01;r=0.300,P0.05)结论:行为问题学龄儿童的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其人格特征与父母不良养育模式可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情同意对常规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根据术前知情同意实施现状,将新入院待手术的患者分为患者知情组(N=29)、家属知情组(N=3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结合访谈的方法对两组知情同意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1)在两组间一般资料构成比比较中,患者知情组的男性比例和受教育程度高于家属知情组(19/10:6/25,χ^2=13.14,P〈0.001;7/12/10:14/14/3,z=-2.33,P〈0.05);在年龄上,患者知情组平均年龄47±14岁,家属知情组平均年龄52±13岁,在科室构成上,肝胆外科、肿瘤外科、骨一科患者知情组与家属知情组的构成分别为9/12/8和19/8/4,以上两组间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知情同意前及知情同意后两组焦虑、抑郁和心身症状的测评结果无明显差别,如患者知情组焦虑得分两次分别为33.9±7.0和32.5±7.4,家属知情组分别为33.8±6.6和33.6±7.5;抑郁得分患者知情组两次分别为33.0±7.4和31.7±8.0,家属知情组分别为34.1±6.5和33.6±6.6。以上断面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3)在知情同意前、后比较中,患者知情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下降,由113.5±21.9下降到107.4±18.0(t=2.93,P〈0.05),家属知情组变化不明显(114.7±33.8到113.7±39.0,P〉0.05)。结论:采取自愿方式及适宜的告知方法由患者本人知情同意,患者的心理状况与选择家属知情同意的患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5,他引:5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使用“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筛查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2205人,采用IPDE按ICD-10诊断系统确诊55名人格障碍病例。结果: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偏爱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父母;你母之间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高度相关关系;人格障碍组的父母偏爱,拒绝,过度保护等各因子分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父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人格障碍组低于正常组。结论:不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形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