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脏经历了短暂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 ,对随后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失产生保护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 (预适应 )。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抗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等。研究表明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可能与内源性心脏保护物质的释放、受体激活及信号传导有关。药理性预处理是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 ,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的活性 ,进而呈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根据其作用机理的不同 ,将其分为特异性受体依赖性和非特异性受体依赖性 ,为研究防治心肌缺血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灸与缺血预适应“第二保护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预适应作为诱发细胞自身保护反应的重要机制,对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其是缺血预适应"第二窗口"保护或延迟性保护的作用较强,时间窗较宽,并有可能通过针灸预处理等手段模拟诱导其保护作用。文章从缺血预适应的信号转导途径的"触发物质-中介物质-效应子"3个环节,总结了针灸与缺血预适应触发物质、针灸与缺血预适应中介物质以及针灸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效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是指缺血损伤后处于可逆期的心肌细胞,在恢复血液供应后造成的不可逆损伤。目前在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的研究中,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较为充分,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指心肌在遭受一次或多次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可以在随后较长时期的缺血中产生明显的耐受力,它是一种内源性自我保护方式,IPC对心肌保护作用呈双相过程,包括早期保护和延迟保护,通过释放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触发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所介导。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预适应(IPC)涉及许多信号传导途径,而目前认为ATP敏感性钾通道为其终末效应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离子通道,对缺血心肌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证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介导其主要IPC效应,本文着重对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在的结构及其心肌保护机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酚酸B通过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抗心肌缺氧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机制,通过缺氧/复氧的CMEC损伤模型,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的CMEC保护作用.结果丹酚酸B预处理与缺氧预处理作用相似,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降低LDH、NO水平.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可激活CMEC内源性延迟保护机制,发挥了拮抗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电针内关对家兔心肌损伤的影响及与SOD、ATP等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迟保护作用及其与SOD、ATP等物质的关系。方法:将5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预适应组、内关组和曲池组。针刺内关和缺血预适应24小时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上述处理措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电针内关及预适应24小时后两组均能降低CK、LDH、MDA含量。预适应24小时后能明显升高SOD活性,而针刺内关则降低其活性。两组均能升高A1P水平。结论:针刺内关及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显示有延迟保护作用,但预适应的作用优于电针内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丹酚酸B预处理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延迟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丹酚酸B通过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抗心肌缺氧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机制。通过缺氧/复氧的CMEC损伤模型,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的CMEC保护作用。结果:丹酚酸B预处理与缺氧预处理作用相似,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降低LDH、NO水平。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可激活CMEC内源性延迟保护机制。发挥了拮抗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8.
谭元生  唐莹  邓圣明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50-2251
目的:探讨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对免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方法:40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免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舒冠滴丸预适应组,观察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舒冠滴丸预适应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能有效地减轻AS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晗  郭利平 《天津中医药》2004,21(6):499-502
[目的]研究丹酚酸B预适应的心脏细胞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缺氧预适应(HPC)机制,通过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BC)体外培养技术,建立缺O2/复O2损伤的细胞模型,以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等生化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丹酚酸B可明显提高CMEC和心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和SOD活性、降低LDH活性,有降低CMEC的ET分泌和NO释放趋势。缺O2/复O2损伤情况下,丹酚酸B不仅能提高CMEC存活率和SOD活性,降低LDH活性,而且能明显降低其因缺O2/复O2导致的ET和NO水平升高。缺O2预适应可增强CMEC对随后较长时间缺O2/复O2损伤的耐受性,表现为可提高CMEC存活率和SOD活性,降低LDH活性,降低ET和NO分泌。[结论]丹酚酸B预适应具有缺O2预适应样作用,从而激发了CMEC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芩片预适应增强心肌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推管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蛋白激酶C(PKC)表达;羟胺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预适应组、葛芩片低、中、高剂量预适应组细胞凋亡数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少(P<0.01);葛芩片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数较预适应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缺血再灌注组PKC表达明显增多(P<0.01);预适应组、葛芩片中、高剂量组PKC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高(P<0.01)。葛芩片高剂量组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预适应组、葛芩片低剂量预适应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SOD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和预适应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葛芩片预适应增强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探讨参元丹(SYD)的晚期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造模,取血、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心肌梗死面积。20倍镜下观察PKC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彩色病理图像分析,SYD能够代替心绞痛缺血、缺氧刺激,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晚期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晚期假性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组无PKC的表达,提示PKC未参与晚期缺血预适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晚期缺血预处理组、晚期药物预处理加缺血预处理组均有HSP70大量表达,晚期药物预处理组亦有HSP70表达,提示晚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SYD具有独立的晚期药理预适应作用,晚期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的HSP70表达有SYD作用存在;SYD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与HSP70有关。结论SYD具有晚期药理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SYD晚期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HSP70的介导有关;SYD晚期预适应可能与缺血预适应协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抗缺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基于缺氧预适应的保护机制,通过缺氧/复氧的CMEC损伤模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蛋白激酶C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丹酚酸B预适应可促进缺氧/复氧损伤的CMEC的蛋白激酶C mRNA表达增强,且明显优于缺氧预适应(HPC)。【结论】丹酚酸B预适应与HPC具有相类似的细胞保护效应,可增强细胞对随后较长时间缺氧/复氧损伤的耐受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蛋白激酶C mRNA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探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造模、取血、取心肌组织。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4倍镜下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梗死面积。应用免疫组化试剂盒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20倍镜下观察PKC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彩色病理图像分析参元丹能够代替心绞痛的缺血、缺氧的刺激,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药理性预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PKC的表达情况: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的心肌组织中偶见微弱的一处表达。缺血预处理组和药物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PKC大量的表达,药物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的PKC表达充分,提示PKC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样心肌保护过程中起作用。HSP70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再灌注组、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HSP70没有表达,药物预处理组HSP70有表达,药物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明显,提示HSP70的表达与参元丹的作用相关。结论:参元丹具有药理预适应样作用;参元丹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PKC和HSP70的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TRPC6通道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在缺血、缺氧等应激条件下对维持细胞存活和神经保护起着关键作用。TRPC6通道作为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调控卒中后细胞内外Ca2+的变化,参与缺血后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针刺可以调控TRPC6通道相关因子的表达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ⅣCAMKⅣ、蛋白激酶A PKA、白细胞介素IL与抗凋亡因子Bcl-2。与此同时,TRPC6通道作为“针刺反应通道”也可以感知CREB途径整合的针刺信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本研究基于TRPC6通道对缺血性脑卒中内源性保护机制及针刺干预作用进行探析,以期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心痛灵滴丸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OC)组、缺血再灌注(I/R)组、心痛灵滴丸预适应(XTL)组和缺血预适应(IPC)组,观察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磷酸腺苷(AT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心痛灵滴丸预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均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心肌ATP含量和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心痛灵滴丸预适应能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     
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药用部位是根。红景天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和防止局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这些作用可被纳洛酮消除,提示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增加相关。还能通过阻止心脏中儿茶酚胺和环磷酸腺苷的升高预防应激引起的心脏损伤。通过增加细胞内DNA修复机制的功效减少实验性突变。该提取物还具有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方法:40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舒冠滴丸预适应组,观察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等容收缩期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等容舒张期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舒冠滴丸预适应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时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肌LDH、CK-MB的漏出,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舒冠滴丸预适应样作用能有效地减轻AS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小燕  郝春芝  李逐波 《中草药》2015,46(11):1685-1691
心肌缺血/缺氧通常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黄芩素是广泛分布的一种黄酮类物质,近年研究发现黄芩素能够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干预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过程,对缺血/缺氧心脏发挥保护作用。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s)和核因子-κB(NF-κB)等,及其下游通路蛋白HMGB1、MMP-2/-9、e NOS和凋亡蛋白。现就黄芩素与心肌缺血/缺氧相关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参元丹的药理性预适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74±42)g,鼠龄4月左右,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假性缺血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药物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分别造模、取血、取心肌组织。将心肌组织浸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脱水,封蜡,切片,染色。应用HE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4倍镜下采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梗死面积。将所取血液离心后取血清,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总NOS的活力和分NOS的活力。应用蛋白激酶C(PKC)免疫组化试剂盒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20倍镜下观察PKC表达情况。结果参元丹能减少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并与缺血预适应有协同作用,能够加强彼此的抗心肌缺血的能力。各组间血清NOS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缺血预适应组和药物预处理组的PKC有明显表达,其余各组没有表达。结论参元丹能够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具有药理性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体条件下,比较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两种保护性处理是否有叠加效应。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加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I明显降低(P〈0.05),但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提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