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隐匿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仰卧位轴向负荷CT、MRI检查价值。方法疑似腰椎管狭窄患者85例、腰椎间盘水平213个为研究对象,患者行常规仰卧位腰大肌放松体位CT和MRI检查(PRP),同时开展仰卧位轴向负荷CT、MRI检查(ACE),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13个腰椎间盘水平进行MRI诊断,其中ACE检查44个腰椎间盘水平面积明显缩小15 mm~2以上,ACE检查硬膜囊面积缩小在神经性跛行、坐骨神经痛患者、单纯腰痛组患者多见。ACE检查,21个腰椎间盘水平硬膜囊面积<100 mm~2,PRP检查共15个。ACE CT检查DCSA值显著低于PRP检查(P<0.05),PRP检查未发现<75 mm~2平面,ACE检查,19个平面低于75 mm~2,其中8个平面>15 mm~2。结论老年隐匿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实施轴向负荷CT、MRI检查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为临床诊断系统给更加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在指导腰椎管狭窄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院就诊并得到随访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影像学资料及步行负荷实验结果,采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进行评分,评分≥8分者采用保守治疗(15例),8分者采用手术治疗(32例),比较治疗前、治疗4 w后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4 w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手术治疗组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4 w后,有效率均较高,手术治疗组有效率(100%),高于保守治疗组(86.7%,P0.05)。结论采用自制步行负荷实验量表后,对临床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节段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术后随访5~8a,临床功能评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和VAS评分法。结果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8.08分,优良率达82.1%;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8.2分,随访时为4.6分(P〈0.05),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6分下降至2.6分(P〈0.05)。无术中并发症,二次手术2例。认为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管狭窄症是6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腰椎节段不稳,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在不稳定的晚期,可出现各种脊柱畸形、神经根以及马尾受压症状,行单纯手术减压治疗远期疗效欠佳,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我院2001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全椎板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后外侧植骨和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19例,经10~60个月随访,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calcitonin,CT)是由人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分泌的多肽,在人体内与CT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临床中常用的CT是鲑鱼和鳗鱼降钙素.主要用于治疗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相关的疼痛.有研究者发现CT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时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是也有临床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其确切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介绍CT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采用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 2 3例经保守治疗 0 .5~ 1年无效的腰椎退行性滑脱并腰椎管狭窄患者 ,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1 4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 5 4 .3岁。临床表现为下腰痛 1 3例 ,下腰痛并下肢痛 7例 ,单纯下肢痛 3例 ;其中 2 1例伴间歇性跛行 ,7例患肢足外侧痛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腰椎 X线片示 2 3例均为下腰椎退行性滑脱 ,滑脱移位 4~9mm,平均 5 mm。根据 Meyerding滑脱分类标准 ,滑脱 度 1 8例 , 度 5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5例,采用JOA和VAS评分法评价疗效。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8.08分,优良率达82.1%;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8.2分,随访时为4.6分,两者比较,P〈0.05;腿痛VAS评分由术前8.6分下降至术后2.6分,两者比较,P〈0.05。无术中并发症,二次手术2例。认为多节段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以退行性改变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不断增多。在腰椎疾患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学术界至今未形成清晰统一的治疗标准,主要还是根据医师的经验来选择方案,这就给骨科医生在临床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该文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扩大成形术(EICP)治疗老年性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空军总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EICP治疗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中央型椎管狭窄患者2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脊髓监测情况、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影像学观察腰椎管横截面积和腰椎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联合会(JOA)评分、Oswestry失能指数(ODI)评分、间歇性跛行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13.8±1.5)个月,单节段术中出血量(257.5±47.1)m1,手术时间(114.5±16.8)min,术后引流量(150.0±37.6)m1。双节段术中出血量(344.5±55.6)ml,手术时间(161.8±24.4)min,术后引流量(225.4±40.1)ml,术中脊髓神经监测均未见持续异常。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例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对症处理后术后5 d脑脊液停止,2例术后出现切口延期愈合,积极给予换药,术后3周愈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CT扫描手术目标狭窄节段水平椎管横截面积,术前L3-4(73.32±2.67)mm~2、L4-5(116.24±2.17)mm~2,术后L3-4(213.33±3.26)mm~2、L4-5(260.16±3.67)mm~2,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ODI评分及间歇性跛行的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9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融合率分别为78.2%、86.9%、95.6%。结论 EICP是对传统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革新,体现了精准外科和微创外科的现代外科理念,既能对狭窄的椎管行有效减压,又能保护腰椎后方的原生结构不受到破坏,维持腰椎稳定性,增大植骨面积、提高融合率,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特征为腰椎多节段退变,起病缓慢,间歇性跛行是最长伴有的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突出较少的椎间盘就能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而产生疼痛,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安全完成。平均随访2.1年,根据JOA评分系统,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多,较长的病程,症状多体征少,多节段退变,积极治疗内科并发症,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给予责任节段充分减压及固定融合责任节段,能获得较好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对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术。术后随访4-10年,9例存在持续腰痛,2例椎向前滑移,6便推板再生,8例骨质增生加剧。认为广泛椎板切除是术后持续腰痛的主要原因,椎板再生可致椎管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选择性椎板减压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2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价患者症状;对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VAS、ODI及腰椎JO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DLS并椎管狭窄可达到较好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宋兴华 《山东医药》2010,50(43):36-36
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切口不愈合、感染、窦道形成,严重者导致椎管内感染,甚至颅内感染。199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患者617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椎间孔狭窄症(LFS)是一类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1〕),但是目前临床上仍存在很高的漏诊率,究其原因包括:(1)因为临床上更倾向关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的情况,而忽略了椎间孔的狭窄情况;(2)特殊的椎间孔解剖结构及复杂的致狭窄因素,临床医生往往忽视或难于全面且准确判定。由于LFS存在较高漏诊率,从而影响临床医师正确、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甚至导致术后患者临床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均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角度、后椎体高度等指标。采用Denis和Frankel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对照组仅提高0.9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44.9±11.4)%增加到(57.3±7.1)%,对照组仅由(45.1±11.5)%增加到(53.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保存神经功能和椎骨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比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DLSS患者97例,其中46例经Wiltse入路行TLIF术(Wiltse入路组),51例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TLIF术(正中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与正中切口组比较,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 d和术后7 d时,Wiltse入路组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中切口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有明显恢复(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较术后明显减小(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痛V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将回顾分析确诊的9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54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非手术组42例采用卧床休息、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治疗、理疗、银质针、腰背肌锻炼、推拿以及护腰带护腰.平均随访2.5年.结果 手术组治愈率为94.2%,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5%,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非所有的腰椎管狭窄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选取24例冠心病患者,先行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4.2%。两种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具有极大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LIF组(n=21)和TLIF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及并发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PLIT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