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质唾液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唾液酸 (简称LS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并被列为恶性肿瘤的标记物之一[1,2 ] 。脂质唾液酸常用的测定方法 ,如硫代巴比妥酸法、间苯二酚法 ,操作繁琐 ,灵敏度低 ,为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3,4 ] 合成了一种测定脂质唾液酸新的显色剂 ,即 4 氨基 3连氨基 5硫氢  相似文献   

2.
血清蛋白结合唾液酸和脂质结合唾液酸检测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王小芹,金晓明,李奇志唾液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除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大多均与糖蛋白和糖脂结合。一些文献报道检测血清蛋白结合唾液酸(PBSA)或脂质结合唾液酸(LB...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血清唾液酸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法对6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部良性疾病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进行血清唾液酸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唾液酸水平为(568±62) mg/L,肺部良性疾病组和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唾液酸水平分别为(639±92) mg/L和(813±218)mg/L,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唾液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1);根据健康对照组的检测数值,唾液酸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Cut-off值为695 mg/L,敏感度为69.00%,特异度为88.90%.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腺癌、鳞癌、鳞腺癌和未分化癌各25例.其中腺癌组、鳞癌组、鳞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血清唾液酸水平分别为( 845±91) mg/L、(782±91)mg/L、(794±126)mg/L和(831±113) mg/L,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各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之间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血清中唾液酸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筛查、诊断、术后疗效评估及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脂质唾液酸(简称LS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被列为恶性肿瘤的标记物之一[1,2].脂质唾液酸常用的测定方法,如硫代巴比妥酸法、间苯二酚法,操作繁琐,灵敏度低,为此我们参考有关资料[3,4]合成了一种测定脂质唾液酸新的显色剂,即4-氨基-3连氨基-5硫氢基-1、2、4三唑,并建立了测定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诊疗上的应用(附617例分析)南平地区医院陈建仙,王能智,欧平F8836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总唾液酸(单管一步法)作为检测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由成都军区总医院刘道传等人首创。本院自1991年12月在省卫生厅举办的卫生新技...  相似文献   

6.
唾液酸钾alto放心学名作乙酸神经氨酸是一簇化合物的总称,它包括蛋白结合唾液酸(9S八)、脂质结合唾液酸(LS)和游离唾液酸(FSA)其总称(TS).机体SA多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糖蛋白、跨脂及一些富精中,动物血清塘蛋白及粘液中也有存在,并构成动物细胞膜的十要成份。近年来研究证实,细胞表面的许多特征入现,如分化,免疫反应等都与膜LSA有关,当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特别始恶性病变时伴有膜上SA含量增加,细胞分泌和膜卜脱落的SA可进入血液中或体液中,利用血清TSA、PSA、LSA的含量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反倾后判断K…  相似文献   

7.
血清总唾液酸微量检测在癌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酸,即N-乙酰神经氨酸是人类细胞膜成分特有的残基。据研究它位于细胞膜外侧与邻近细胞膜上,其糖基移换酶的亲和力很高,参于细胞间的交联粘着和接触抑制。当患恶性肿瘤时癌细胞表面精蛋白和糖脂质的结构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大量糖蛋白和糖脂质唾液酸脱落进入血循环,致使血中的唾液酸含  相似文献   

8.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动态测定对恶性肿瘤的快速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测定18例肺癌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较其他疾病患者及健康成人唾液酸的含量有明显增高。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唾液酸(Stalic acid,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细胞膜的组成成份之一,除了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与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结合,后者即为脂质结合唾液酸。SA在血液、粘液及乳汁中存在较多,也广泛分布于各实质脏器及组织内。为了探索血清唾液酸(TSA)测定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1989年至1990年,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539例正常人,27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21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肺癌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01)和胸部良性疾病组(P<0.01)。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对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85.73%。同时对72例住院的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唾液酸的含量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与无变化和恶化患者相比,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P<0.001),并与病情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故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不仅可作为肺癌诊断指标,同时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疗效的动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血清唾液酸联合检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术前的36例胰腺癌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及20例正常人,同时行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唾液酸血清水平的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和2χ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胰腺癌中K-ras基因12密码子点突变率为69.4%,较胰腺良性病变的8.3%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和血清唾液酸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比单独检测均有提高,且胰腺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示该基因点突变检测对胰腺癌有诊断价值。K-ras基因点突变在某些良性病变中出现(如慢性胰腺炎),这些良性病例突变列为胰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对K-ras基因突变阳性者随访,有助于早期胰腺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的关系及出血距初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非器质性疾病80例,占52.6%,良性疾病54例,占35.5%,恶性肿瘤18例,占11.8%。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均<0.01)。恶性肿瘤出血者绝经年限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0.01)。出血距初次就诊时间也以恶性肿瘤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非器质性疾病,其次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及绝经年限均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妇科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 (SA)水平 ,探讨其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 2 4 0例妇科肿瘤患者血清 SA水平 ,其中子宫肌瘤 6 8例 ,子宫颈癌 35例 ,子宫内膜癌 17例 ,良性卵巢瘤 37例 ,卵巢上皮癌 4 1例 ,卵巢癌术后化疗者 2 8例 ,卵巢癌复发者 14例 ,结果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 S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妇女和子宫肌瘤组 (P <0 .0 1) ,卵巢癌患者血清 SA值明显高于健康妇女和良性卵巢瘤组 (P <0 .0 1)。结论 :测定妇科肿瘤患者血清 SA水平可作为监测妇科肿瘤和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总唾液酸水平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琰  王瑞 《河北医药》1997,19(3):168-169
血清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简称TSA)是一种糖类物质,多数唾液酸与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癌变细胞此类糖蛋白和糖脂脱落增加,故引发血清中唾液酸含量增高。F-8836即为一种检测血清TSA的专用试剂,它是成都军区总院在Katopdis、Horgan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的一种通过血清学化学比色来检测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试剂费低廉、检测“广谱”性等优点,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价值。本文采用此方法评价了血清TSA测定对肺部恶性疾病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意义的探讨(附152例临床分析)龙岩市立医院郑河海,林仁湘龙岩地区防疫站苏芬华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肯定的实用价值。我院于1992年初开始应用于临床,共测定321人次,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和健康人血清唾液酸的研究表明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增高(6 36 .7± 76 .6 ug/ ml) ,与良性肝病及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血清唾液酸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度为70 % ,特异性为 88.3% ,阳性预示值为 75 .0 % ,阴性预示值为 85 .5 % ,准确性为 82 .2 %。据此认为 ,血清唾液酸是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好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惠兰 《天津医药》2006,34(6):426-426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Sialic acid,SA)含量的检测作为肝癌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已有许多报道,但在其他肝脏疾患研究报告甚少.本研究采用特异性较高的酶速率法对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血清S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李琰  王瑞 《河北医药》1997,19(2):109-109
血清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简称TSA)是一种糖类物质,多数唾液酸与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癌变细胞此类糖蛋白和糖脂脱落增加,故引发血清中唾液酸含量增高,F-8836即为一种检测血清TSA的专用试剂,它是成都军区总院在Katopdis、Horgan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的一种通过血清学化学比色来检测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试剂费低廉、检测“广谱”性等优点,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价值。本文采用此方法评价了血清TSA测定对肺部恶性疾病辅助诊断价值。TSA数值在分光光度仪上以吸光度(A)表示。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沈正善  王秀华 《江苏医药》1997,23(4):262-263
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LSA)作为恶性肿瘤标记物之一,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有研究显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LSA含量增高。我们于1990年4月至1996年9月,对47例AL住院患者不同临床时期进行血清LSA含量动态水平测定,以观察其含量变化在AL患者临床监测和预后估计中的意义。资料和方法对象:AL患者共4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17~76岁,平均34岁。经血象、骨髓象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均符合AL诊断。其中初治患者28例,M;2例,M。。6例,M35例,M。4例,M。3例,ALLS例。完全缓解期AL患者12例,M。。2例,M。5例,…  相似文献   

20.
唾液酸(Sialic Acid)简称 SA,是一族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糖蛋白、糖酯分子的糖链以及一些寡糖中,是糖链非还原端的组成成分。近年来,有关血清总唾液酸(TSA)用于肿瘤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作者自1991—01~1992—01,对3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 TSA 的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①对象:恶性肿瘤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8例,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