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伴有癫痫发作的脑内病灶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24例病人中,EEG示13例有局部痫样波,5例局灶慢波,6例正常。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11例痫灶位于病灶表面或紧邻其边缘,行病灶 痫灶切除;8例痫灶距病灶10mm以上,其中6例位于非功能区,行病灶 痫灶切除;2例位于功能区,行病灶切除及热凝痫灶皮质;2例痫灶位于前颞叶深部,行前颞叶及病灶切除。3例ECoG正常,仅行病灶切除。结果 21例痫灶切除病人中,15例(71%)术后癫痫完全消失,2例(10%)发作显减少,4例(19%)发作减少。结论 对伴有癫痫发作的脑内病灶病人,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有助于精确定位痫灶;切除病灶、痫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科自1989年1月开展癫痫外科治疗工作以来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58岁。病程3月~22年,平均4.3年。多数患者为大发作,少数具有各种发作形式。该组病人已明确病因,少枝胶质细胞瘤3例,血管畸形4例,脑囊虫切除术后1例,产伤1例,外伤性1例,脑炎后1例,高热后3例,不明原因6例。手术方式10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1例半球切除,2例EEG颞叶痫灶行颞叶前部切除;7例CT和/或脑血管造影示形态学异常者,4例EEG呈局灶痫灶,均行病灶切除。手术效果,随访仅1月~2年4月,5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均为病灶切除术后,癫痫发作或严重程度减少50%以上或无发作11例,但需继续用抗痫药,其中胼胝体前部切开7例,颞叶前部切除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皮质电极监测下对海马病灶进行致痫灶切除,辅助以皮质痫灶横纤维热灼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6例海马病灶的顽固性癫痫的病人,术前进行24小时脑电图描记定位致痫灶,手术前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人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当天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进行颞叶皮质电极描记,并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海马病灶,完整切除并辅以皮质热灼治疗致痫灶。结果术后0.5~3年内随访,按Engel癫痫疗效分级:发作完全消失11例(68.8%),明显改善4例(25%),改善1例(6.2%)。结论神经导航有助于海马病灶的准确找寻与切除,在皮质电极监测下,辅助皮质热灼是治疗顽固性颞叶内侧癫痫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例顽固性癫痫采用胼胝体切开的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原发性癫痫合并精神病,病程长达11年。另1例有产伤颅内出血史。头颅CT扫描发现右侧尾状核头部有一1.4cm直径的低密灶(CT值为4HU)。分别作了右颞叶切除+胼胝体切开和病灶切除+胼胝体切开术,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还结合文献作了讨论,对于癲痫合并精神病的病人,是否同时作扣带回切除,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法 及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手术治疗的21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得到随访的19例临床资料,主要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多数患者有腹部不适等发作先兆和咂嘴等发作时伴随自动动作.MRI扫描15例异常.6例行PET扫描均异常.头皮脑电图示局灶痫性放电7例,多灶痫性放电12例.施行一侧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15例,一侧颞前叶、海马、杏仁核+部分额叶皮层切除术4例.结果 随访12-30个月,癫痫发作结果 ,Engel Ⅰ级13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2例.随访期间对4例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2例明显好于术前.无永久性神经缺损并发症.术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结果 为颞叶皮层发育不良和颞叶内侧硬化等.结论 颞叶切除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多数预后良好.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发作表现、EEG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对致痫灶定位相互符合时,预示预后良好.早期手术可能对患儿的神经心理学改善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外科治疗颞叶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颞叶继发性癫痫的原因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6例颞叶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是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采用病灶切除、病灶周致痫皮质切除、前颞叶切除和病灶周围皮质区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等多种方法的组合。结果 26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23例病人随访3个月∽7年,症状完全消失者16例(占69.6%),术后癫痫发作显著减少者(发作频率不到原来的25%)5例(21.7%)。术后癫痫发作减少者(发作频率不到原来的50%)2例(8.7%)。结论 多种手术方法结合治疗颞叶继发性型癫痫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极准确定位颞叶癫痫致痫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疑似颞叶癫痫病人,均实施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均以颞叶内侧为靶点,对重点怀疑致痫灶侧,分别经额叶、颞叶外侧及顶枕叶最多植入3枚电极,对侧依情况植入1~2枚,疑似双颞叶癫痫者最多植入6枚。结果 27例病人明确了致痫灶的具体部位并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其中颞叶内侧型癫痫19例,颞叶外侧型癫痫5例,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癫痫发作3例。CT/MRI显示器质性病变9例,其中1例为非致痫性病变。术后癫痫发作总消失率为62.96%(17/27),其中立体定向海马杏仁复合体毁损术5例,海马横切术3例,前颞叶切除术5例,单纯器质性病变切除术4例。结论 准确应用脑深部电极,可达到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准确定位效果并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脑组织功能,对于颞叶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癫痫发作也有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病灶定位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视频脑电监测(VEEG)和CT/MR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定位致痫灶。采用颞前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广泛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25例;额叶癫痫+周围皮层低功率皮层热灼术5例,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低功率皮层热灼术4例,行单侧病灶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2例。结果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满意29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2例。结论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致痫灶的切除,但对于全面性发作的病人,其致痫区往往比较广泛而无法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和改变发作形式,提高治疗效果。准确定位致病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88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8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外科治疗 ,其中 71例行立体定向手术 ,8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 ,4例行前颞叶切除术 ,4例行致痫灶切除术 ,1例行致痫灶切除 前颞叶切除 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 (MST)。术后随访 1年以上。结果  2 0例(2 2 .8% )癫痫发作完全消失 ;36例 (4 0 .9% )癫痫发作显著减少 ;15例 (17.1% )效果良好 ;疗效差 9例(10 .2 % ) ;无明显改善 7例 (7.9% ) ;死亡 1例 (1.1% )。手术总有效率为 80 .8% ,显效率为 6 3.7%。通过分析不同术式 ,发现以前颞叶切除术疗效最好 ,胼胝体切开术效果最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 ,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功能区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将几种术式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术前对32例病人的临床分析和痫灶定位检查,术中采用皮质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疤痕松解术、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前颞叶及海马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和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术后随访2~3年。结果17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9例癫痫发作显著减少,效果良好;4例疗效差;无明显改善2例,手术总有效率达81.25%(26/32)。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治疗功能区外伤性癫痫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及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方法和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加行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对47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的致痫灶,采用CT MRI EEG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 皮层脑电脑(ECoG)联合检测定位。对检出的阳性病灶在皮层电极监测显微镜下行致痫灶切除,切除后监测仍有癫痫波者加行MST;致痫灶位于重要功能区者单行MST。结果致痫灶阳性检出率86%。皮层电极检测显微镜下致痫灶切除加MST,术后91%的病人癫痫发作停止,半年后约15%的病人复发,但症状较术前减轻,持续时间较术前短。结论CT MRI EEG SPECT ECoG联合检测,对手术定位具有较高价值。皮层电极监测下致痫灶切除术及MST创伤轻微、效果比较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病灶及致痫灶的不完全切除和形成皮层软化及疤痕,可能是导致癫痫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探讨隐源性癫痫致痫灶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向26例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的患者颅内可疑脑区植入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手术切除致痫灶并送病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可以明确致痫灶,其中癫痫发作单独起源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13例,占本组病例的50%;送检标本病理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增生、皮层分层紊乱25例,占本组病例的96.15%,其中伴有海马硬化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Engel Ⅰ级15例,Engel Ⅱ级8例,Engel Ⅲ级2例,Engel Ⅳ级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是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皮层发育不良是隐源性癫痫手术切除标本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中海马硬化是颞叶内侧常见的病理改变.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病理改变不仅经常相伴出现,而且病理改变轻微.通过外科干预,效果较满意.按Engel分级,位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病例手术疗效较其他好,Engel's分级均在Ⅱ级以上.  相似文献   

13.
痫灶切除辅助脑皮层横行热灼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为了验证脑表浅层热灼治疗功能区癫痫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我们首次应用功能区痫灶切除后,并辅助功能区皮层痫灶双极电凝热灼治疗.方法难治性癫痫124例,颞叶癫痫75例(包括原发52例;继发23例),非颞叶癫痫48例及1例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者,以上病例均行病灶和痫灶切除.不能切除的功能区皮层痫灶行双极电凝脑表多处横行热灼.双极电凝输出功率为4μ,持续时间为1-2秒,脑表热灼间距为5mm.痫灶切除前后和功能区痫灶热灼前后均行皮层脑电监测.对术后早期和远期的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功能区皮层热灼无SAH出现,脑软膜上血运不受热灼影响.病理证实浅表层(Ⅰ-Ⅱ)有不同程度的热凝损伤.其下Ⅲ层部分神经元变性,固缩,胶质增生不明显.而深部(Ⅳ-Ⅵ)神经元未受损.对64例术后病人随访6个月-3年,癫痫发作消失病人为51例;癫痫发作减少大于75%的病人为10例,癫痫发作减少大于50%的病人为4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位于功能区不能切除的痫灶,辅以脑表热灼的治疗方式,可大大提高手术疗效.热灼治疗,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易行及治疗效果好,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PET)资料、脑电图(EEG/VEEG/ECoG)资料和手术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动态脑电图(EEG)检查明确致痫灶完成定位诊断,术中行皮质脑电(ECoG)监测,再次验证致痫灶,同时快速冰冻确诊肿瘤性质,完成定性诊断。全部患者在显微镜下先行致痫灶(肿瘤)切除术,并根据致痫灶部位的不同,加行皮质热灼,功能区行软膜下横切、颞叶病灶行患侧海马切除术。结果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癫痫症状消失(EagleI级)26例,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EagleII级)2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脑肿瘤多为低级别脑胶质瘤;术前动态EEG明确致痫灶,术中ECoG监测下切除脑肿瘤及致痫灶是控制癫痫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精神障碍性癫痫是指智商(IQ)18岁前低于70分的癫痫发作。过去对该种癫痫是否外科治疗认识不一。随着癫痫诊治技术的进步,该病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外科治疗方法有颞叶切除:治疗有效率达92%;颞叶外癫痫外科:致痫区+功能性皮质切除、额叶周边切除相当成功;多处软膜下横断:适用于功能性皮质致痫区;胼胝体切开:适用于失张力性发作、药物难治性发作、威胁生命的大发作;大脑半球切除:适用于一侧大脑半球萎缩、婴幼儿偏瘫和癫痫大发作,治疗后85%的病人发作停止。研究表明:术前IQ不能决定外科治疗癫痫的成败;低IQ病人致痫灶切除术后周边产生广泛致痫区,术后癫痫易复发;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的,该种病人不应列为手术禁忌症;外科治疗不仅使癫痫发作减少,同时也使脑功能恢复,精神障碍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16.
以颞叶前内基底部痫灶为主引起的钩回发作称之为颞叶癫痫,它占所有癫痫病人的半数以上,是局灶性癫痫的代表。颞叶切除术和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的一种经典而又常用的手术方式。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颞叶及其周围组织的局部解剖结构和手术术式的选择及其优缺点、术中切除致痫灶的范围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cfos、fas的表达情况的观察,分析发作间期c-fos、fas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致痫灶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及在痫性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均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杏仁核及大部分海马.同时我们选取同一时期行手术治疗而没有癫痫症状的颞叶动静脉畸形患者5例为对照组.分别取颞叶、杏仁核、海马组织进行c-fos、fa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表达情况.结果(1)c-fo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71.3%±7.5%,对照组为4.1%±2.6%,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fas阳性细胞百分率在实验组为61.4%±12.9%,对照组为2.0%±1.9%,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c-fos表达与癫痫发作的病程、频率及预后无关.结论(1)发作间期存在c-fos的区域性持续性表达,为以后进一步研究c-fos在痫性形成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2)c-fos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并可能在痫性形成中发挥作用.(3)fas表达区域与c-fos一致,可能是后者诱导所致;二者都在致痫灶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了作用.(4)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c-fos表达检测,将可能对判断致痫灶切除准确与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科利用ECoG、深部电极与立体定向术结合 ,使致痫灶定位更准确 ,并可指导切除病变范围。近二年来共完成 5 1例癫痫病手术 ,均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3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8岁 ,平均年龄 2 7岁。癫痫灶位顶叶 19例 ,颞叶 14例 ,额叶 14例 ,枕叶 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 8例 ,运动性Jacksonian 7例 ,感觉性发作 5例 ,颞叶 (精神运动性 )癫痫 8例 ,枕叶癫痫 (幻视 ) 2例 ,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大发作 ) 2 1例。致痫病灶最大 70mm× 5 0mm× 30mm胶质瘤 ,最小病灶 6mm× 4mm× 5mm (钙化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病灶合并顽固性癫痫的术前评估策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行癫痫手术治疗的4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核磁共振、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EEG),手术方法以及预后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例患者MRI显示为颅内多发钙化灶,但所患癫痫的种类不同。局灶性癫痫患者手术效果好,而全面性癫痫的效果较差。1例为双重病理,致痫灶部位为颞叶内侧,手术虽未完全将病灶切除也同样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例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虽然病灶多发,但EEG证实其致痫灶范围局限,切除重点病灶后,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颅内多发病灶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综合征。EEG在手术前评估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依靠EEG,正确判断出癫痫属局灶性,并准确地定位致痫病灶,手术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开放式手术联合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 21例颅内单发钙化灶引起的癫痫患者(其中主要功能区钙化灶9例),在立体定向仪导向下,开放直视手术,ECoG监测钙化灶周围皮层脑电活动情况,切除钙化灶后再次ECoG监测,确定致痫灶的范围及处理方式。结果所有钙化灶均被顺利切除。钙化灶区域ECoG监测无明显异常5例,表现为阵发性与动脉搏动相一致的单发性棘慢复合波发放9例,表现为明显癫痫样放电7例。单纯钙化灶切除术14例,钙化灶+周边增生组织+致痫皮层切除术4例,钙化灶切除+功能区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3例。术后ECoG监测发现异常放电消失11例,仍残存轻中度痫样放电5例。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8年,EngelⅠ级16例,EngelⅡ级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ECoG监测是立体定向下手术治疗颅内钙化灶性癫痫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指导术中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切除钙化灶,妥善处理致痫灶,避免过多损伤脑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