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基因芯片筛选胃黏膜癌变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与胃黏膜癌变相关的基因。方法 利用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U133A基因芯片,对癌旁黏膜和切缘正常胃黏膜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癌旁黏膜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差异3倍以上共有150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SLR(信号比的对数值)〉1.5]有130个,表达下调(SLR〈-1.5)有20个。从表达差异的基因功能分类看,以酶和酶调控子活性改变最多(28,占18.7%);其次是与核酸结合活性相关基因(17,占11.3%);第三是与信号传导活性相关基因(15,占10%);第四是与蛋白结合活性相关基因(13,占8.7%)。除了40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占总数26.7%外,以上4大类共占基因总数的48.7%。(2)癌旁黏膜(P)和胃癌(T)同时与正常胃黏膜比较,有71个相同的基因表达差异。其中表达上调(癌旁上皮SLR〉1.5)有61个,表达下调(癌旁上皮SLR〈-1.5)有10个。71个同时出现癌旁黏膜和胃癌的基因在染色体定位,发现19号染色体异常基因最多有11个;其次是1、2、16、17号染色体,分别是6个;5、14、22号和Y染色体未发现异常的基因。结论 71个癌旁黏膜与胃癌同时出现、表达相同的基因可能与早期胃癌的演化有关。酶和酶调控子活性、核酸结合活性、信号传导活性和蛋白结合活性4大类相关基因是研究胃癌发生的重要基因。19号染色体及1、2、16、17号染色体是研究胃癌发生的重要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罗运权,吴孟超,丛文铭,陈汉作者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及其受体基因的NDA探针,对人原发性肝癌及癌旁肝组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从转录水平观察基...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基因芯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检测颅内动脉瘤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对其中的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相比,颅内动脉瘤中有383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水平达10倍以上;在这383个基因中。有23个基因与细胞外基质有关,其中1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1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GC和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EMR组(32例)和ESD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饮禁食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病理、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局部复发率、肿瘤残留率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 结果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EMR组[(53.35±7.12)min vs(34.23±5.74)min,t=2.009,P=0.043],术中出血量多于EMR组[(10.26±3.42)ml vs(3.35±0.71)ml,t=2.511,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92.9% vs 62.5%,χ2=7.693,P=0.006)及治愈性切除率(78.6% vs 43.8%,χ2=7.545,P=0.006)均高于EM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D组不良反应率为14.3%(4/28),高于EMR组的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5,P=0.001)。两组患者术后2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423)。 结论与EMR相比,ESD可能是治疗EGC及癌前病变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筛选胃癌下调基因组,发现新的胃癌下调基因。方法 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5例胃癌与相对应正常胃粘膜间mRNA表达差异基因,筛选胃癌下调基因组。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建立5人份正常胃粘膜mRNA抑制消减杂交胃癌mRNA的差异表达文库,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差异表达克隆菌转膜反向杂交判定其消减效率。随机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寻找胃癌下调新基因,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结果 筛选到60个胃癌下调基因,其中包括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DNA复制、转录、翻译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等。克隆到两个胃癌下调的新基因片段。结论 得到60个胃癌下调基因,它们共同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成功建立了用于筛选胃癌下调新基因的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发现了两个新的胃癌下调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7.
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PV16感染与p21基因失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HPV16的感染及p21基因突变是否存在协同致癌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HPV16型感染,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对胃癌p2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HPV16阳性率为41.30%(19/46),p21阳性表达为52.17%(24/46)。随访表明46例有21例出现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HPV16阳性者复发率为73.68%(14/19),p21基因阳性表达者复发率为66.60%(16/24)。结论 HPV16感染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病因之一,而p21基因失活具有协同致癌作用,亦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内镜治疗因其微创、并发症较少而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且易被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相似文献   

9.
p53和c—myc异常表达与胃癌细胞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7例胃标本中p53和cmyc的表达与多药耐药性(MDR)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组胃癌中p53阳性32例,阳性率478%;cmyc阳性37例,阳性率552%;Pgp阳性39例,阳性率582%。p53的异常表达与mdr1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5),而cmyc和md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p53异常表达可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胃癌细胞获得MDR表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后大鼠移植小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IPC保护移植物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小肠移植组(SBT组)和缺血预处理后小肠移植组(ISBT组)。移植肠冷保存/再灌注1 h后,抽提各组小肠总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探针,与cDNA芯片杂交。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将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与ISBT组和S组杂交结果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4 096条基因中,正常小肠与ISBT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297条,已报道有GeneBank(基因库)登录号的基因84条。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共18条,表达上调基因共66条,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IPC保护效应有关。结论:IPC通过调节细胞黏附相关基因、细胞能量和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移植物细胞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基因差异表达,寻找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并了解其在肿瘤发生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有8000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以6例临床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3cm和5cm肠黏膜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筛查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癌组织样品中存在显著性表达差异的基因有769个,其中发生上调表达的有363个.下调表达的有406个:在癌旁3cm样品中存在显著性表达差异的基因有155个.其中发生上调表达的有52个.下调表达的有103个:在癌旁5cm样品中存在显著性表达差异的基因有230个.其中发生上调表达的有46个,下调表达的有184个。在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间,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较多(19.5%.769/3944),而在癌旁3Cm、5cm两组直肠黏膜组织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则较少.占总体基因数量的3.9%~5.8%。差异表达的基斟中具有明显功能类型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基因、细胞增殖与凋亡调控基因、基因转录调控基因及细胞外基质成份及其降解相关的基因。结论不同来源组织间在生物学性质上具有各自的特性,多种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癌旁组织也存在着基因的差异表达.显示其也有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细胞辐射敏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获得不同辐射敏感性的两株细胞(Lovo与SW480)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比较两者之间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Lovo组与SW480组数据比较后.筛选出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基因908个.其中在Lovo细胞组中较高表达的基因有CEACAM5、THBS1、SERPINE2、ARL7和HPGD,与辐射敏感高度相关;下调基因1312个,其中在SW480细胞中较高表达的基因主要有SCD、NQ01、LYZ、KRT20和ATP1B1.与辐射抵抗有关。结论采用基因方法研究结直肠癌辐射敏感性将更有利于辐射敏感相关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全部表达,而胃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6.5%。TNM分期Ⅲ期表达缺失率为74.3%,显著高于Ⅰ、Ⅱ期的27.3%、31.3%(P<0.05)。低分化腺癌表达缺失率为65.6%,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的38.5%(P<0.05)。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相关新基因GDDR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明确胃癌下调全长新基因GDDR cDNA的特性、GDDR染色体DNA的结构及其基因调控区,判断其转录因子及结合部位,探讨GDDR的功能作用。方法 地高辛标记行GDDR mRNA的胃黏膜原位杂交定位,多种组织cDNA文库中扩增GDDR的表达;分析GDDR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研究GDDR基因DNA 5’侧翼区调控GDDR cDNA的启动子区和转录因子及其结合部位。观察GDDR对胃癌7901细胞系的影响。结果 GDDR位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胞内,GDDR仅在胃组织中表达;GDDR的基因组DNA总长7739bp,启动子在转录起始位点的 96bp,和-419bp;GDDR与胃组织特异、胃癌相关基因CA11在染色体DNA相差仅仅21701bp,即均位于2pl 3.3,其基因组DNA结构与cDNA结构极为相似,但其调控区序列不同,转录因子及其结合部位区别较大。编码蛋白前有一跨膜肽区结构的GDDR,与分泌蛋白CA11为同源蛋白,均为新的BRICHOS家族成员。生长曲线及MTT检测均表明,GDDR显著抑制胃癌7901细胞的生长。结论 具有胃组织特异性的胃癌下调全长新基因GDDR位于正常胃黏膜细胞,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是人类除CA11外又一与胃癌相关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中端粒酶hTR基因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评价hTR表达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hTR基因在胃癌,癌旁组织和胃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分析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57例胃癌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7%(54/57),57例癌旁组织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0(0/57),69例胃良性病变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9%(2/69)。胃癌组织中hTR基因的表达与癌旁组织,胃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性(P均<0.001),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hTR基因表达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uman kallikrein 10(hKl0)mRNA与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对4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癌灶中心及其远端切缘中hK1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hK10 mRNA在胃癌癌灶中心和远端切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1±0.20、0.02±0.0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P<0.01)。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与其一致。癌灶中心的hK10阳性表达率为90%,远端切缘对照组为1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8,P<0.01)。hK10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hK10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物在胃癌的诊断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RZ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9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FRZB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胃癌细胞株和胃上皮细胞株GES-1的FRZB表达,并用免疫荧光技术对FRZB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研究。结果FRZB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在胃癌组织中,FRZB表达阳性率为92.2%,而正常胃黏膜中除了1例(10.0%)为弱阳性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FRZ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220)和Lauren分型(P〈0.01)相关,与其他的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FRZB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定量PER结果显示,在胃癌细胞株中FRZB表达高于GES-1。结论FRZB与胃癌的分化和肠型及弥漫型的发生相关,FRZB在细胞核的定位可能与其在胃癌中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肝肠钙黏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黏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4例不同胃组织中(包括正常胃黏膜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肠化生胃黏膜58例、胃腺癌46例、癌旁组织30例、胃间质瘤10例) LI-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I-cadhe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癌旁组织及胃间质瘤组织中不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按Laurien分型,肠型胃癌中LI-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78%)高于弥漫型胃癌(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LI-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肠化生及胃腺癌的发生有关;LI-cadherin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met基因蛋白在胃粘膜病变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探讨c-met表达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169例经病理学检查症实的不同胃粘膜病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基因表达,用Kaplan-Meier法的log rank检验胃癌生存率。结果: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c-me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3.5%,36.8%,51.5%,61.3%,66.7%,和71.7%,而且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的c-met表达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5),胃粘膜增殖程度与c-met阳性表达强度,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c-met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且在Borrmann IV明显高于早期胃癌和Borrmann I,II(P<0.05),c-met阳性表达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结论:c-met基因表达与胃粘膜增殖和恶化有关,c-met基因可能成为评估胃癌预后的一项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