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桡动脉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股动脉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肢体制动时间、患者主诉、局部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均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均安全、有效、可行;桡动脉组术后治疗性损害相对较轻,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中的优缺点,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岁及以上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637例,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09)和股动脉组(n=728),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随访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桡动脉穿刺成功897例(897/909,98.68%),股动脉组股动脉穿刺成功722例(722/728,99.18%)。桡动脉组穿刺时间较股动脉组长(P〈0.05)。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术后MAC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57例经桡动脉途径置管(桡动脉组)、62例经股动脉途径置管(股动脉组),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肢体制动时间、术后患者主诉、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肢体制动时间、患者主诉、局部血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均P〈0.01);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均安全、有效、可行;桡动脉组术后治疗性损害相对较轻,更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到2005年6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235例。按股动脉途径(125例)或桡动脉途径(110例)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造影使用的导管数、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支架植入的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经桡动脉、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5%、100%(P<0.05);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3.35±1.25)min和(2.72±0.58)min(P<0.05);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3.6%、100%(P<0.05)。②PTCA或支架植入:经桡动脉、股动脉植入单个支架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43±6.21)min、(15.24±4.15)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2.7%、97.6%(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11.2%(P<0.01)。结论①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不需卧床、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为其优点。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要求术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血管穿刺失败和桡动脉痉挛是影响造影和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原因,且推送导管过程中需持续透视,增加了术者和患者X线照射时间。③无论从桡动脉入路还是从股动脉入路都以手术成功为最终目的,选择何种路径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顺行入路和经桡动脉逆行入路介入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其中36例经股动脉顺行入路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36例经桡动脉逆行入路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结果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 33%和16. 67%,桡动脉组分别为97. 22%和2. 78%。两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桡动脉逆行入路介入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动脉开通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对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260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30例选择经股动脉途径,实验患者130例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和止血时间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均100%穿刺成功。选择性动脉造影技术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及术后血管封堵术效果更为操作更为简便,同时术后发病率也较低,血管造影成功率更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一字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琳 《护理学杂志》2007,22(19):41-42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 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 "一"字定位法穿刺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中短轴与长轴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患者140例,ASA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32~78岁,体重54~83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短轴组和长轴组,每组70例,在局部麻醉下行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记录超声定位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短轴组比较,长轴组超声定位时间明显延长(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与短轴方法相比,长轴方法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超声定位时间延长,但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桡动脉行介入性诊疗的并发症及术后舒适度.方法:将本院2009年9月-2010年7月完成的68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分为经经桡/尺动脉(380例)和股动脉途径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技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诊疗,股动脉径路组在穿刺处血肿发生率7.0%,明显高于挠/尺动脉组0.79%,P<0.01;因尿潴留需要导尿股动脉组发生率16.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026,P<0.01;桡/尺动脉途径术后病人护理简单,并发症较少,病人的舒适度明显高于股动脉途径组,使用镇痛剂股动脉组发生率17.3%,明显高于桡/尺动脉组0.78%,P<0.01.结论:经挠/尺动脉动脉途径进行诊疗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病人舒适度增加,是冠状动脉介入性诊疗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差异。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肿瘤介入治疗中心接受TACE治疗的2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入路,患者分为桡动脉组(116例)和股动脉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辐射检测系统显示的辐射参数。结果 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组患者接受的辐射参数在曝光时间(总曝光时间、透视时间、造影时间、Xper CT;剂量面积乘积(DAP)(总DAP、透视DAP、造影DAP、Xper CT DAP);空气比释动能(AK)(总AK、透视A、造影AK、Xper CT AK)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ACE术中,无论经桡动脉还是经股动脉路径均可顺利完成操作,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及肾动脉造影的方法并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可疑冠心病伴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275例(年龄≥60岁)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按介入途径分为左桡动脉组(124例)及右桡动脉组(151例),各组再按年龄段分为三个不同亚组:低龄老年亚组(60~69岁),中龄老年亚组(70~79岁),高龄老年亚组(≥80岁),分别以左、右桡动脉途径运用TIG共用造影管(100cm)及MP A1造影管(125cm)依次行冠脉、双侧下肢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比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及造影完成率等,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左、右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均低于右桡动脉组,造影完成率亦明显高于右桡动脉组;左、右桡动脉组造影操作时间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X线曝光时间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老年患者经左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同时行下肢动脉及肾动脉造影完成率高,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将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穿刺侧手臂自 然平放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患者穿刺侧手臂抬高10cm,手掌背曲,操作者左手示指尖触摸并固定桡动脉后 穿刺。结果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观察组手臂放置法可减少操作者触摸 桡动脉范围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相关并发症.方法 220例择期行心脏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途径组(观察组)和经股动脉组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止血压迫时间、住院时间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差异,但外周血管并发症、止血压迫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心脏介入诊疗优于经股动脉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两种穿刺途经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 2 90例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诊疗 ,并与 30 0例经股动脉途径者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者伤口出血、术后排便困难、术后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穿刺者 (P <0 .0 5 ,P <0 .0 1) ;冠脉闭塞 ,迷走神经反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术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减轻病人痛苦 ;但桡动脉较股动脉细 ,穿刺较困难 ,股动脉途径暂时不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患儿桡动脉置管成功率和安全性。 方法 将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定位法进行桡动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桡动脉穿刺定位手腕带进行桡动脉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局部血肿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桡动脉穿刺定位手腕带用于不同年龄患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可缩短置管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桡动脉采血方法,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方法将100例桡动脉采血患者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垂直进针法进行采血,观察组采用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采用示指感知和腕部固定法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后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拟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140例,ASAⅠ~Ⅲ级,男78例,女62例,年龄22~88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触摸组(A组)采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压脉带组(B组)使用压脉带在桡骨茎突远端环绕手腕进行阻断后用触摸脉搏搏动盲穿法穿刺置管。记录B组患者完成穿刺后松开压脉带1min(T1)、再使用压脉带阻断后1min(T2)、2 min(T3)、5 min(T4)及彻底松开压脉带后1min(T5)、5min(T6)和10min(T7)的ISBP、IDBP和HR;记录T1~T4时的桡动脉内径。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阻断前后桡动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B组ISBP明显高于T1时(P0.05)。B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体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B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穿刺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使用压脉带阻断桡骨茎突远端可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显著增高,且具有穿刺次数少和穿刺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改良静脉穿刺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琳 《护理学杂志》2007,22(10):41-42
目的探讨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一”字定位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一”字定位法穿刺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陆青梅 《护理学杂志》2006,21(13):16-17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桡动脉两种穿刺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需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均分为颞浅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桡动脉组穿刺按十字法进行,颞浅动脉组穿刺按一般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换血前后血液生化指标、SpO2和换血后光疗时间.结果颞浅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组(P<0.05);两组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SpO2及换血后光疗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颞浅动脉与外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安全可靠,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