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T管致胆管十二指肠内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10例T管致胆管十二指肠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出现返流性胆管炎.有8例经T管引流出食物。9例行胆管空肠Roux—ell—Y内引流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正确放置T管可以预防胆管十二指肠内瘘的发生.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治愈胆管十二指肠内瘘。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例1】女,35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损伤十二指肠球部下方胆总管壁裂口约0.3cm×0.5cm,利用十二指肠残端行端侧吻合,形成胆总管双通道。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例2】男,32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发生胆漏和胰漏。术后第4天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膜炎严重,探察胆总管未发现明显漏口,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腹腔冲洗并置多管引流。术后予抑制胃肠腺体分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4个月后自然形成内瘘,外瘘口闭合,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例3】男,43岁。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误将…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64年Welch报告一组十二指肠瘘的死亡率为50%,Belding报告一社会医院在10年中行512例胃切除术,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瘘占5.6%,其死亡率为15%,国内泸州医学院行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1338例,发生残端瘘16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43.8%。我院自1969年至1978年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肿瘤施行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者343例,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加上外出会诊2例共6例,均  相似文献   

4.
赵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5):674-67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病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肠外瘘的产生原因及诊治情况。[结果]食管、胃吻合瘘8例.十二指肠残端瘘6例.小肠瘘12例,阑尾残端瘘1例.结肠瘘8例。其主要原因为:①感染性吻合13例;②病理组织上吻合12例;③操作技术失误8例;④引流管压迫等5例。全组治愈30例.死亡6例.2例自动出院。[结论]肠外瘘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局部因素为主.重在预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和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引流和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多数能自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50例复杂的胆囊切除术的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0例全部治愈。术后8例并发胆囊窝积液,术后发生胆囊管残端漏2例,十二指肠瘘1例,肝总管壁坏死置T管处胆漏1例,均通过积极引流对症支持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复杂胆囊切除为多因素作用所致,胆道外科医师应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最好的远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iLI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18%~60%。因此,采用适当的方法关闭好十二指肠残端,是预防残端瘘的关键,也是广大外科医生极其关注的问题。近五年来,我院行幽门窦旷置胃大部切陈术45例,无十二胎肠残端瘘发生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瘘是胃大部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能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我科15年来所遇1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经综合治疗,无1例死亡,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5年行胃大部切除术1448例,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62岁瘘发生时间9例在术后第3~6天,2例术后13天,11例全部在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历来为腹外科较大型规范手术之一.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肠吻合口瘘(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为13.5%,而其引起患者死亡率为25%。为了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如胰腺残端(胰管)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相似文献   

9.
顾宏  阮汝娟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170-1171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Billroth-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4%,死亡率10%左右[1].所以,如何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非常重要,尤其在疤痕过多、水肿严重、肿瘤侵犯致十二指肠切除过多等无法切实缝合,更易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本科采用十二指肠残端造瘘加经空肠造瘘十二指肠引流减压的方法,处理困难十二指肠残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瘘是胃大部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能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处理上十分棘手,其死亡率可高达25%以上。因此,预防及处理十二指肠残端瘘,是外科医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近13年来所遇9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经综合治疗,无1例死亡。本文就关问题加以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田波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35-153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31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均以消化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为主,行上消化道钡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螺旋CT检查确诊;非手术治疗23例,手术治疗8例,其中憩室切除术3例,憩室内翻缝合2例,十二指肠转流手术3例(远端胃切除Billrot hⅡ式2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治愈.[结论]十二指肠憩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避免延诊及误诊.对大部分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均有效,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胃管、鼻肠管的护理,腹腔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观察与护理和疼痛的护理。结果 151例手术获成功,手术时间(213±53)min,术中出血(120±60)mL,术后住院(9.5±2.0)d。其中,术中出血、中转开腹1例,十二指肠残端漏1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对术后并发症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的预防方法。【方法】2011年3~12月对28例患者行胰肠吻合时,先用4-0vicryl线作2针“U形”缝合,将胰腺残端套入空肠内约2cm,后用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空肠断端及胰腺上下缘组织,作荷包捆绑固定。【结果】全组吻合时间平均(13士1.5)min,术后出现A级胰漏1例,未发生B、c级胰漏,无吻合口出血。【结论】双“U”套入荷包捆绑式的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能有效减少胰漏发生率,是对胰肠吻合术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梁怡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28-1529
[目的]提高老年糖尿病(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本院102例老年DM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资料,对两者临床表现的相似性,易混淆性及治疗转归情况加以分析.[结果]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易被其他慢性病所掩盖,易被漏诊,延误治疗;替代治疗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结论]加强对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全面认识,重视其他疾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相似的表现,早期诊断,早期替代治疗,而非甲状腺源的低T3或低T4综合征无需终身替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86例残胃粘膜病变的病理形态特征。该病变是一种以粘膜上皮和腺体活跃增生为主的病变,不同于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该病变在胃术后近期(4~6个月)即可出现,大部分持续到远期(数年到33年)不变,少部分加重或癌变。其形成因素有多种,根据病变特点,我们认为十二指肠反流液和化学刺激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罗西川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68-1969
【目的】分析老年肺部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关系,了解老年肺部感染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年龄〉7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胸片、心电图检查、血气分析、心肌酶谱及治疗等多个项目资料,分析其发生NSTEMI的比率。【结果1297例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其中低危患者177例中34例患者并发NSTEMI,占19.21%(34/177);高危患者120例中36例患者并发NSTEMI,占30.0%。%(36/120),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伴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要警惕并发NSTEMI,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持续一年;对照组38例,只针对基础疾病治疗,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阿司匹林观察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及血尿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40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的32例病人进行病因及临床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8%,均发生于手术3~14 d.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2~5周内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胆囊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80例胃癌外科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调查,根据术后1个月是否并发胆囊炎将其分为观察组(n=59,术后并发胆囊炎者)和对照组(n=121,术后未并发胆囊炎者),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空腹血糖是否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否进行No.8a淋巴结清扫和No.12淋巴结清扫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异常、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否进行No.8a淋巴结清扫和No.12淋巴结清扫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病发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伴有空腹血糖异常或需进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术后是否并发胆囊炎,而对于无上述情况的患者,则须在手术清扫淋巴结的过程中注意对相关神经的保护,尽可能的减少损伤,维持术后胆囊的正常功能,进而有效降低术后胆囊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技术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致胆漏,术中转开腹手术;10例被确诊为胆瘘(4例胆囊管瘘,3例迷走胆管瘘,3例副肝管损伤后胆瘘),4例胆囊管漏和2例副肝管损伤者行腹腔镜下缝扎或钛夹夹闭,另1例副肝管损伤采用腹腔镜下置T管引流,所有胆瘘病例均在右肝下置腹腔引流管,10例胆瘘腹腔镜探查术后均痊愈。结论腹腔镜探查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诊断尤其是胆瘘的治疗方面能充分发挥其有效和微创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