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患者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乙型肝炎患者总体就诊率.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乙型肝炎患者2000人作为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就诊行为主要受医药费负担方式、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及随对乙肝认知状况及对治疗目标的认识等因素影响.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就诊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相关部门应势利导,综合利用各种健康教育手段和策略提高就诊率.  相似文献   

2.
李焕春  张凤霞  常玉 《现代康复》1999,3(1):109-109
慢性己型肝炎的治疗目前无一种满意的药物,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因而患长期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Ⅱ组患者实施出院后延伸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后1年再住院率和遵医行为,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1年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Ⅰ组出院后1年再住院率为12.00%,Ⅱ组出院后再住院率为2.00%,Ⅱ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定期复查的依从性明显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Ⅱ组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意义重大,可提高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社区慢性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慢性肝脏疾病问卷、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综合性心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增高(P〈0.05);肯定有焦虑和可能有焦虑、抑郁人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社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估,并选取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者(110例)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并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其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其强迫、敌对、恐惧、躯体化、精神病性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问题,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约占50%,它具有传染性、迁延不愈、预后较差的特点,从而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近年来护理工作不仅重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而且也要充分注意躯体疾病对患者心理活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做好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设问卷对6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实施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情志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探讨情志护理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情志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按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常模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采用情志护理后,患者的上述因子分得到明显改善,但抑郁因子分仍高于常模组(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存在明显的异常,情志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干预组132例和对照组104例,对照组未实行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患者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实行护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组进行测评,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年后,干预组患者在SCL-90测评中躯体化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恐怖感、睡眠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肝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03% vs 55.77%,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少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方案护理组(对照组)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50例。采用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结果2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护理,可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舒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任勇 《现代护理》2005,11(5):353-35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心理失衡状态的性格特征,干预心理活动,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2例乙肝病人进行测评。结果 引起病人心理失衡状况与医疗、社会、家庭有密切关系。结论 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后,SDS与护理前后相比,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手术是对外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本身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包括紧张、恐惧、失望或兴奋等。因此,人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围绕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造成患者生理、心理功能紊乱,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尽可能使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生理功能处于正常范围,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的预后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深化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我们对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护理。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反映医院的救治水平。临床上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有:ICU护理人员素质、编制及知识结构;ICU护理单元设置及相关感染因素;ICU环境;医护间合作。ICU中有先进的仪器,快速直接的治疗措施,护士具有对病情变化应对和加强护理的能力,在危重患者急救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院ICU为综合性,收治危重的手术和急诊患者;病房设置为单床隔离,并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余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尽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伤残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护理,即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行为影响,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实施最精细的护理技术及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当一个人被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所伤害而住进医院时,对其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心理一社会应激。随之,会发生一系列的社会行为的改变,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病程的各个阶段的患者,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社会问题。所以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不仅仅是认识影响人的器官或组织的一种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同时应该解除或减轻与之有关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研究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66例正常人进行测量。结果:在SCL-90因子分析中,研究组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在SAS和SDS分析中,研究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心理状态与肿瘤患者的存活期和生活质量明显相关。把握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是现代护理心理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对 5 0例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 ,并将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乳腺癌患者 5 0例中工人 17例 ,医护人员 3例 ,干部 12例 ,农民 18例 ,30~ 40岁 10例 ,41~ 5 0岁 11例 ,5 1~ 6 0岁 17例 ,>6 0岁 12例 ,早期 35例 ,晚期 15例。2 心理调查对患者职业、年龄、病情轻重与4种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结果见表 1。表 1 职业、年龄、病情轻重和心理状态的关系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心理行为疾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心理行为疾病有其发病因素和临床的特殊性,患者多有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临床护理中容易出现护患关系的不协调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的问题,有时患者可能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利用心理学原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融洽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达到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小玲  龚润霞 《护理研究》2004,18(8):1432-1433
求医行为是指人们察觉到自己身体不适或出现某些症状、体征之后,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和活动。通常人们患病以后都会寻求医疗帮助,但也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并未求医,但他确实是病人,多种原因影响其扮演病人角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服务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除了主动寻医的病人外,还应包括未求医的病人和健康人。为了解住院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约有6亿人曾感染过HBV,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亿2千万,乙型肝炎病人有2千万,每年花费的门诊治疗费约为一千个亿。乙型肝炎,已经给国家、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问题,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就业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特点常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食欲,降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而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发生率。所以针对这种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心理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缩短患者的病程,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具体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