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瑞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64-2565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比较2组患儿胃泌素分泌情况、观察护理前后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改善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胃泌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体重、头围、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体重、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可显著改善其胃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79例,以2016年2月为节点,之前收治的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反之为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身长、头围、体重)、胃泌素水平和住院时间。结果入院时,两组身长、头围、体重、胃泌素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早产儿身长、头围、体重均较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5 d、10 d后,观察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为(32.50±1.13)d,比对照组的(42.51±1.11)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行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护理,可显著提高早产儿肠胃功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及护理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强化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早产儿的短期生长、内环境的影响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入住NICU的早产儿根据不同奶方分为早产奶组、母乳组、强化母乳组(HMF组),比较其生长指标、血生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共147例早产儿符合要求,体质量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母乳组、HMF组各为(19.44±5.14)、(14.53±5.86)、(17.09±5.81)g·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围增长速率在早产奶组(0.72±0.34)cm/w和HMF组(0.71±0.29)cm/w高于母乳组(0.51±0.34)cm/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或超过出生体质量时间在早产奶组(8.55±3.20)d和HMF组(9.43±4.53)d患儿中较母乳组(10.93±3.0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早产奶组和HMF组的头围宫外生长迟缓(EUGR)发生率明显低于母乳组(P<0.05);喂养不耐受率早产奶组(15.52%)高于母乳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F喂养可在有效控制感染和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前提下优化早产儿院内体质量和头围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每日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体重、头围、身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展性照顾护理可有效促进其快速康复和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许婷婷 《大家健康》2016,(5):194-195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作用于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镇江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收的4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行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发展性照顾。结果:两组早产儿护理后在体重、奶量、睡眠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能够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卢泳雪 《华夏医学》2014,27(4):82-85
目的:对早产儿校正胎龄足月后骨矿密度(BMD)、血钙磷、血碱性磷酸酶(ALP)检查及后期追踪探讨早产儿骨骼发育。方法:选择≤31周早产儿在校正胎龄37周后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术(DEXA)测定BMD,测定血钙、血磷、ALP,与足月儿对照,并后期追踪。结果:BMD:早产儿30例,腰椎I。1~。(0.10±0.04)g/cm。,左、右前臂均为(0.11±0.04)g/cm2;足月儿20例,腰椎L1-4(0.18±0.09)g/cm2,左、右前臂均为(O.23±0.03)g/c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ALP值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追踪至6个月,身高头围均达到同龄儿标准。结论:本组BMD检查可发现早产儿足月后骨量仍相对不足,需重视矿物质的补充,但远期的头围身高发育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4例早产儿进行婴儿抚触并将其作为抚触组,随机选择条件相似的24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抚触组早产儿进行抚触,每天2次,连续30d。观察2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每日进乳量的差异。结果抚触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增长比对照组明显(P〈0.05),每日进乳量抚触组早产儿比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抚触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张雯  李春恒  孟绚梅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49-852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黑龙江省医院道外分院、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早期门诊确诊的320例脑瘫患儿[早产儿136例(早产儿组),足月儿184例(足月儿组)]分析其病因、早期临床表现、体格神经系统检查,并智测及头颅CT检查。结果 高危因素:两组在颅内出血、肺部疾病方面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足月儿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0.05;6个月以内确诊早产儿、足月儿,两组各为21、25例。临床表现: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肌张力低下,早产儿组明显高于足月儿组,而不停啼哭,护理困难,肌张力增高,足月儿组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均〈0.01及0.05,余P均〉0.05;早产儿、足月儿两组的身长、体重、头围、MDI和PDI各为72.58cm±9.42cm、74.16cm±10.31cm,9.24kg±2.54kg、9.37kg±3.15kg,45.06cm±3.52cm、43.15cm±4.33cm,45.17min±7.11min、42.10min±7.35rnin,44.35min±5.13rnin、41.45rnin±4.50min;头颅CT表现:早产儿、足月儿两组CT异常率各为94.46%及86.5%,P〈0.05;发育落后早产儿组言语落后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外,足月儿组身长〈2SD,明显高于早产儿组P均〈0.05,余P均〉0.05。结论 当患儿具有高危因素、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症状、发育明显落后,应结合头颅CT密切随访,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洵洵 《当代医学》2014,(27):57-5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对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住院且胎龄〈34周的11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组组和观察组(n=56),对照组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患儿;观察组使用早产儿液态配方奶喂养患儿,比较2组喂养后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监测2组纠正胎龄40周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8.16±2.14)d,短于对照组(9.66±3.51)d(P〈0.05);观察组体质量为(3.8±1.9)kg、身长为(61.0±6.5)cm、头围为(38.5±2.5)cm,均大于对照组体质量为(3.6±1.6)kg、身长为(59.0±8.2)cm、头围为(37.5±3.5)cm (F=5.81,P〈0.05)。观察组56例中有10例发生宫外发育迟缓,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早产儿液态配方奶能加快患儿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纠正胎龄40周时早产儿液态奶喂养患儿生长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磊 《当代医学》2011,17(12):126-127
目的 对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00例新生早产儿.将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实施发展性照顾,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出生后7、14d体重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发生胃残留、呕吐、腹胀的比例减少;研究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3.61±7.23)d,对照组为(19.42±9.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顾能减少早产儿的喂养并发症,增强早产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早产儿的茁壮成长.发展性照顾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任何不良反应,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定芬 《医学综述》2014,(16):3072-3072
目的分析早期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湛江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监护的12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60例,高剂量组在出生24 h内输入至少2.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1.0 g/kg递增,直至达到3.6 g/kg;低剂量组出生后先不输入氨基酸类药物,24 h后开始输入1.0 g/kg的氨基酸,之后每日以0.5 g/kg递增,同样直至达到3.6 g/kg。对两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高剂量组头围增长[(0.94±0.13)cm/周vs(0.82±0.12)cm/周]高于低剂量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数[(5.03±0.09)%vs(5.65±0.25)%]、达出生体质量时天数[(10.5±3.7)d vs(15.3±4.8)d]、体质量达2000 g天数[(35.1±11.5)d vs(42.4±8.3)d]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后1周,高剂量组前白蛋白[(198.2±11.5)g vs(170.0±10.5)g],血尿素氮[(5.6±0.5)mmol/L vs(4.3±0.4)mmol/L]较低剂量组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氨基酸的应用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较低剂量氨基酸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应在早期对早产儿进行大剂量的氨基酸补充。  相似文献   

12.
邵子瑜  吴海燕 《吉林医学》2010,31(13):1832-1834
目的:了解合肥市活产新生儿出生时体格发育状况及婴儿阶段体格发育水平。方法:选取合肥市2007~2008年分娩新生儿进行婴儿期体格发育检测。新生儿出生时体格测量指标采用出生身长、出生体重、出生头围等。婴儿期体格发育监测资料包括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合肥市2007~2008年活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70±451)g、出生身长(50.26±1.67)cm,出生头围(34.09±1.37)cm,出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751±0.798)kg、(8.469±1.002)kg、(9.518±1.123)kg和(10.275±1.163)kg,平均身长分别为(62.18±2.20)cm、(68.54±2.36)cm、(73.02±2.53)cm和(76.77±2.57)cm,各月龄的男童体重、身长、头围水平均高于女童,且无论男童还是女童,6个月前(特别是3个月前)各体格指标增长水平明显高于6个月以后。合肥市市区婴儿各月龄组身高、体重均高于WHO推荐标准(2006版,下同);而体重男婴和女婴各有2个月龄高于全国9城市标准(2009版,下同),身高男婴有1个、女婴有2个月龄组高于全国9城市标准,头围符合全国9城市标准。结论:合肥市婴儿出生时和婴儿期内的体格发育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WHO推荐的身高和体重标准已难以适应现阶段合肥市婴儿生长发育的评价。而全国9城市标准可以作为合肥市市区婴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提高保温箱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的127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对照组63例,实验组予出生后3d内保温箱加温加湿,使暖箱湿度达90%以上;对照组按常规办法处理,未提高湿度。进行两组早产儿出生3d内保温箱温度设置比较,出生后7d内体重变化、体重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结果:两组体重下降均以第2d最明显,实验组体重下降(35.22±27.21)g,对照组体重下降(43.91±33.11)g,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体重恢复到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实验组为(10.39±4.12)d,对照组为(12.19±6.82)d,实验组住院天数(12.57±5.58)d,对照组(15.85±10.27)d,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提高暖箱湿度,可降低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缩短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0例2.5kg以下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生后24 h内口服益生菌制剂(培菲康),记录两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生满28 d时两组患儿头围、体质量、胃肠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儿57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36个月。依据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n=283)与对照组(n=296),分别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法和常规营养支持法。监测两组患儿体重、身高、血清白蛋白的增长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儿体重增加[(3.92±0.76)kg比(1.31±0.48)kg]、身高增长[(2.77±0.72)cm比(1.85±0.69)cm]、血清白蛋白增加量[(5.38±3.14)g/L比(2.11±2.24)g/L]、口腔及肺内感染(2.81%比19.93%)、切口感染率(2.47%比13.18%)以及生理反射延迟发生率(0.35%比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血清白蛋白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口腔、肺内感染以及切口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有助于加速围术期患儿组织修复,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武警部队超重及肥胖状况,为部队卫生健康、膳食搭配、科学组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技术对某武警机动部队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以腰臀围比(WHR)评估体脂分布情况,以体质量指数(BMI)评估超重情况。结果(1):该武警部队身高(1.71±0.06) m、体质量(66.08±6.49)kg、腰围(74.12±4.59)cm、臀围(92.88±4.72)cm、WHR(0.80±0.07)、BMI(22.56±1.86)。(2):该武警部队北方籍战士身高(1.72±0.06)m、体质量(66.44±6.87)kg、腰围(74.53±5.00)cm、臀围(92.88±5.24)cm、WHR(0.81±0.08)、BMI(22.48±1.97)kg/m 2;南方籍战士身高(1.70±0.05)m、体质量(65.42±5.69)kg、腰围(73.37±3.64)cm、臀围(92.89±3.60)cm、WHR(0.80±0.03)、BMI(22.70±1.65)kg/m 2。身高、腰围、WHR北方籍战士均高于南方籍战士,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3):该武警部队战士体质量指数介于正常范围的326人,占77.62%,超重85人,占20.24%,肥胖4人,占0.95%,偏瘦5人,占1.19%。(4):该武警部队超重、肥胖组腰围(78.35±4.85)cm,非超重组腰围(72.98±3.79)cm,超重、肥胖组大于非超重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超重情况较为突出,应注意控制WHR,从而减少患病风险,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18.
廖文君 《海南医学》2014,(19):2845-2848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