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牵引治疗。两组均治疗21d(3个疗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好,且副作用少,不易复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向东 《海峡药学》2011,23(5):182-183
目的探讨桃红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5例,采用桃红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对照组105例,采用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桃红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颈椎牵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后随访3个月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桂枝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B1、B12等药物处理,并结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桂枝葛根汤,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并统计两组整体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从治疗后3d开始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从治疗后3d开始其疼痛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x2=7.366,P=0.007)。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使用桂枝葛根汤,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味葛根汤结合龙氏治脊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6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加传统按推、穴位点按手法.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臂丛牵拉试验、视觉摸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情况,对比2组疗效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在疼痛、臂丛牵拉试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葛根汤联合龙氏治脊疗法、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牵引加传统按推、穴位点按手法.  相似文献   

6.
黄志石  钟建兵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9-110,113
目的探讨中药葛根汤配合中频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中频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葛根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20d(2个疗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10例,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22例,未愈24例,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葛根汤配合中频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5例,显效18例,好转11例;观察组临床治愈22例,显效20例,好转7例。对照组及观察组疼痛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愈显率为66%、观察组愈显率为84%,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局部推拿、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局部推拿,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两组均服用颈复康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治愈率为46%;治疗组有效率为96.6%,治愈率为86.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推拿、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刘铭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60-162
目的通过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整脊疗法,寻找治疗风寒束表证颈椎综合征(Cervical Vertebrae Syndrome,CVS)的有效方法。方法风寒束表证CVS患者48例,分组治疗,采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整脊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在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颈椎整脊治疗风寒束表型CVS,疗效良好,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牵引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淮海医药》2009,27(4):342-34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牵引刮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针刺配合牵引刮痧和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20 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变化,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变化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或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牵引刮痧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脑血流速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177;0.70)分、(3.71&#177;0.57)分、(3.30&#177;0.65)分、(4.44&#177;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77;1.47)分、(5.61&#177;1.35)分、(4.83&#177;0.86)分、(5.50&#177;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佳  曾国禄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33-3535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结果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t=2.641,P〈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9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3,P〈0.05)。两组TCD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2.659,P〈0.01)j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t=2.587,P〈0.01),对照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716,P〈0.05),PI降低(t=1.8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A及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t=2.067,P〈0.05),治疗组的VA及BA的PI均低于对照组(t=2.136,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点按人迎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选入的57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持续点按人迎穴,两侧交替进行,每侧约5 min,共10 min,1次/d,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配合颈椎牵引1次、d,每次20 min,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方法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并随访1年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比较(t=13.793 6),治疗后两组比较(t=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明显高于对照组(67.9%),1年后复发率(13.8%)明显低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按人迎穴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贺红霞 《中国药业》2012,21(4):72-73
目的 观察应用血塞通片联合牵引理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1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理疗联合口服倍他司汀片每次6mg、3次/d.治疗组采用牵引理疗联合血塞通片口服治疗,1次50~100mg、3次/d,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TCD)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症状TCD检查显示比对照组均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牵引理疗和血塞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GF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DP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颈椎病综合治疗手段和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颈动脉颈椎病治疗的患者124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例,施以药物治疗、颈椎牵引、推拿和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另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几疗程的综合治疗和精心的优质护理,本组124例患者中治愈86例(69.4%),显效25例(20.2%),有效13例(10.5%),无效0例(0.0%),总有效率为100%,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 应用综合疗法、辅以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治疗椎动脉颈椎病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疗法是椎动脉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徐孝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15-116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及康复训练在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46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联合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定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定喘汤组和西药组各60例。定喘汤组给予定喘汤,并视病患体质加减;西药组给予阿莫西林、泼尼松及茶碱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定喘汤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西药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喘汤组转变为典型哮喘的比例为23.3%低于西药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喘汤加减治疗CVA,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缓解反应敏感性,恢复肺功能,促进合成干扰素,阻碍其向典型哮喘转变,从而取得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