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10例结肠、直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方法。与切除手术进行对比,并根据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10例患者中,28例患者被诊断为类癌、74例患者被诊断为腺癌、3例被诊断为印戒细胞癌、5例患者被诊断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腺癌患者腺管状腺泡状分化,粘液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粘液,类癌患者在显微镜下其形状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柱状等形状,细胞形态大小均匀、一致,排列结构呈多样化,常见索状、腺泡状等结构,印戒细胞癌胞质丰富,存在大量粘液,细胞核深染;内窥镜活检诊断结果与切除手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因为结肠、直肠癌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癌,所以在对其进行活检过程中,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对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癌侵的患者进行诊断,此诊断适用于腺瘤癌变。同时内窥镜医生应多方面取材,多与病理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再将影像学融入到检查中,对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299例患者为腺癌,4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升结肠印戒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升结肠印戒细胞癌伴多发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病常发生于年轻人;患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和体重减轻;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经病理确诊。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结直肠癌的0.9%,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多发于直肠。关于印戒细胞癌在大肠癌组织学类型中的构成比,国内外学者的报道尚存在差异。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结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肠镜活检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8例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55岁者(66例)显著多于<55岁者(32例)(P<0.0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83.7%),其中中分化腺癌占76.5% (75/98),低分化腺癌4.1%(4/98),黏液腺癌3.1%(3/98),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腺鳞癌、鳞癌等其它病理类型则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70.5%),其次为左半结肠(26.5%).结论:结直肠癌好发于年龄≥55岁老年人,且以直肠、左半结肠最为常见,而病理类型则以腺癌尤其是分化较高的腺癌最为常见,对于有不同程度大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等表现的老年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Liu Q  Wang CF  Zhao DB  Gao JD  Bai XF  Xie Y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4):3124-3126
目的 比较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65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和166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者在性别、肿瘤大体分型、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AJCC分期、术前肠梗阻、根治手术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31.6%,其中印戒细胞癌组3年、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1%、14.8%、24.0个月;黏液腺癌分别为64.1%、36.6%、41. 5个月,两组生存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类型是影响两组生存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较黏液腺癌具有恶性程度更高的生物学行为,患者生存状况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大多数关于结肠直肠黏液癌及印戒细胞癌的研究都是单个机构报道。本研究运用国家癌症监测数据,分析了这两种亚型癌的流行病学及患者生存状况,并与大肠腺癌进行对比。方法:对1991-2000年间监控、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数据库中,所有诊断为大肠黏液癌(n=16991)、印戒细胞癌(n=1522)或大肠腺癌(n=146115)患者进行评价。对数据分析后获得每个亚型校正年龄后的发病率、发病时肿瘤分期、肿瘤分级、5年相对存活率。结果:黏液癌在女性中较多见(53.4%)。每10万人中的发病率各亚型分别为:黏液癌5.5%、印戒细胞癌0.6%、腺癌46.6%。10年内每年百分比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游离DNA中SEPT9甲基化在结直肠癌(CRC)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大体形态分型中的检出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市肛肠医院术前检测SEPT9甲基化,术后进行病理学分析的大肠良恶性肿瘤209例,包括结直肠癌182例,腺瘤及神经内分泌瘤27例,统计SEPT9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大体形态分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SEPT9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腺癌(非特殊性)、腺癌(特殊型,如印戒细胞癌)、鳞癌、腺瘤、肠道其他肿瘤(主要为神经内分泌瘤、平滑肌瘤、间质瘤)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7%、63.6%、33.3%、4.5%和0;在不同大体形态分型:隆起型、溃疡型、隆起溃疡型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3%、50.0%和67.0%。结论SEPT9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阳性检出率不同,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及发病阶段有关。SEPT9在隆起型、溃疡型、溃疡隆起型肿瘤中阳性检出率依次升高,可能与肿瘤随着肿瘤进展,逐渐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3-15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内镜在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25例离体手术切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诊断以为金标准,应用自体荧光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纳入225例患者,其中经病理学诊断进展期癌203例,早期癌和癌前病变22例;其中鳞癌22例,腺癌150例,重度异型增生1例,印戒细胞癌42例,轻度异型增生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恶性间质瘤8例。良性病灶17例(横结肠腺瘤性息肉2例、食管糜烂2例、萎缩性胃炎7例、消化道溃疡6例)。本研究所涉及的病变标本:191例呈癌组织特征红色图像,12例未检出分别为: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3例、鳞癌3例、恶性间质瘤及轻度异型增生均1例,呈正常特征(绿色)。17例良性标本,15例呈正常特征,2例呈癌组织特征图像(消化道溃疡1例、萎缩性胃炎1例)。自体荧光内镜对于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总体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95.1%、94.2%,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95.6%,自体荧光内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总体一致性较高。结论自体荧光内镜可准确、全面地诊断消化道肿瘤,为消化道肿瘤诊断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12-114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9月于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发现有结肠肿瘤样病变的患者67例入组,对入组患者的86枚肿瘤样病变行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及血管分布情况,记录诊断结果;同时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分析两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 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检出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0.32%、92.54%、91.89%和93.33%,两种诊断结果Kappa值为0.850。结论采用NBI联合染色放大内镜诊断结肠肿瘤样病变与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对早期大肠癌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8例均为典型性类癌,均位于距肛门10 cm以内.内镜下多表现为典型的黏膜下肿物,色黄、质硬或韧,活动度差.所有病例神经内分泌分化标记物染色阳性.直径≤2 cm者34例,其中30例位于黏膜内,4例侵犯黏膜下层,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4例直径〉2 cm,均侵犯肌层,行直肠癌根治术.肿瘤≤2 cm者Ki-67阳性表达率〈3%或阴性.34例获随访,均存活.结论 直肠类癌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直肠类癌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一般不侵犯肌层,也很少转移,多数病例可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綦晓龙  傅仲学 《重庆医学》2003,32(2):147-148
目的 探讨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44例直肠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年龄38.2(28—68)岁。入院前误诊率65%,平均误诊时间8.2个月。DucksC期和D期占85%,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59.1%;术后复发率为34.6%。5年生存率为4.8%。主要死亡原因为广泛的腹腔种植性转移(88.1%)。结沦 直场印戒细胞癌误诊率高、恶性度高、进展速度诀、预后不良。术前明确肿瘤病理诊断和较直场腺癌更广泛的手术范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殷杏花 《吉林医学》2013,(29):6074-6075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胃癌的特点和临床病理类型,提高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取胃镜室送检的胃黏膜活检标本1 223例,从中选出病理诊断为癌或高度怀疑是癌的病例共79例,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黏膜活检胃癌的检出率是6.46%,男性多于女性。胃镜检查考虑为癌的是42例(53.16%),溃疡性质待定,结合病理的29例(36.71%),考虑糜烂性胃炎的8例(10.13%)。病理诊断管状腺癌40例(50.63%),低分化腺癌8例(10.13%),黏液腺癌7例(8.86%),印戒细胞癌3例(3.80%),鳞癌2例(2.53%),腺鳞癌1例(1.26%),淋巴瘤1例(1.26%),高度怀疑是癌的17例(21.52%)。结论: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的必须途径,两者应密切配合,以提高对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Pan XY  Zhang YL  Chen CD  Jia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0-2993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的临床病理取材方法,以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2005年8至12月南方医院常规结肠镜检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的大肠肿瘤性病变标本,对病变超过10mm以上可疑癌变的病例,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腺管开口类型判断可疑癌变部位进行靶向取材病理检查,并与常规随机取材的标本进行对照,观察对大肠癌变检出率的影响,同时,将该期大肠早期癌检出情况与2004年随机取材的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 采用黏膜染色结合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取材,在40例可疑癌变病例中,确诊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这16例标本随机取材送检后,除1例病理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外,其余15例均为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2004年同期进行非靶向取材,在54例可疑癌变的大肠肿瘤中仅检出4例早期癌变(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7.4%。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标本采用黏膜染色实体显微镜进行靶向定位活检,可提高大肠早期癌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肠道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选择确诊为胃肠道黏液腺癌的患者80例(观察组)和同期治疗的胃肠道非黏液腺癌的癌症患者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观察组,尤其是在Ⅲ+Ⅳ期患者中,肿瘤直径、有淋巴结转移例数、腹膜播散例数以及肿瘤浸出浆膜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且其根治切除例数和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癌灶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肠道黏液腺癌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对108例结肠癌组织进行NF-κB亚单位p65 mRNA及其蛋白检测,分析该转录因子与结肠癌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高纤维素饮食、嗜酒)和临床病理因素(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关系。结果:在结肠癌患者中,NF-κB亚单位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组织学分型的不同、浸润深度的不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在黏液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浸及浆膜层,有淋巴结转移及处于Dukes C+D期的结肠癌中,NF-κB亚单位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0.05);而NF-κB亚单位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高纤维素饮食、嗜酒及肿瘤部位、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NF-κB的表达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NF-κB亚单位p65 mRNA及其蛋白对结肠癌的诊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